北京市近期多所学校及教育机构启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笔试环节作为选拔重要一环,备受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招聘公告,本次招聘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多个学段,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等多个学科,招聘对象以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为主,部分岗位面向具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以下从招聘概况、笔试内容、备考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本次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由各区教委及直属学校统一组织,其中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等教育资源集中区域岗位需求量较大,以海淀区为例,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300余人,重点面向2025届应届毕业生,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师范类专业优先,非师范类专业需具备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社会在职人员岗位则要求具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且需提供近三年教学成果证明,报名方式统一通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进行,网上报名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资格初审通过后需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笔试时间暂定于X月X日。
北京市教师公开招聘笔试主要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部分,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总成绩按公共基础知识占30%、学科专业知识占70%计算,具体内容如下:
《公共基础知识》
主要考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事政治等内容。《教育学》部分侧重教育目的、教学原则、课程理论等基础知识点;《心理学》部分聚焦学生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等教育应用;《教育法律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重点,需考生熟悉具体条款;时事政治则主要考查近一年国内外重大事及教育领域政策动态,如“双减”政策深化、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
《学科专业知识》
按报考学科命题,重点考察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标准理解、教学设计能力及学科素养,以语文学科为例,考试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教学设计类作文)及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考生结合新课标理念设计教学方案;数学学科则侧重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知识,以及高中数学教材分析、解题能力与教学案例设计,音体美等学科还包含专业技能测试,如音乐学科需简谱与五线谱互译、乐器演奏等,体育学科包含体能测试与教学技能展示。

笔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为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客观结合题(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论述题等),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
明确考纲,夯实基础
考生需仔细研读各招聘单位的考试公告,明确报考学段、学科的考试范围,重点梳理教育学、心理学核心理论及学科教材体系,建议以《教育学基础》《心理学教程》等经典教材为基础,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掌握最新教育理念。
强化真题训练,把握命题趋势
历年真题是备考重要参考,可通过北京市教委官网、各区教育考试中心官网获取历年笔试真题,分析高频考点与题型分布,近三年学科专业知识部分对“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新课改理念的考查比重逐年上升,需重点准备。
注重教学实践能力提升
学科专业知识中的教学设计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篇目或知识点撰写教案,建议考生多观摩优秀课例,学习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规范表述,同时关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分层教学等实践热点。

关注时事与教育政策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时事政治部分可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教育报》等渠道积累,重点关注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政策文件,如“强师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等内容,理解政策背景与实施要点。
问:非北京户籍考生可以报考本次教师招聘吗?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非北京户籍考生可以报考,但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②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94年X月X日后出生);③持有北京市教师资格证或已通过教师资格笔试、面试,且能在入职前取得教师资格证;④符合招聘单位其他要求(如普通话等级证书等),部分岗位明确限北京户籍,考生需仔细查看岗位备注栏。
问:笔试成绩如何计算?是否有合格线?
答:笔试总成绩按《公共基础知识》成绩×30%+《学科专业知识》成绩×70%计算,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本次笔试不设统一合格线,但招聘单位将根据岗位招聘人数与笔试成绩排名,按1:3的比例确定面试入围人员,某岗位招聘2人,则笔试成绩前6名考生进入面试环节,末位成绩相同者一并进入,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计算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最高者被确定为拟聘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