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领域深化改革背景下,教师队伍的诚信建设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公开招聘教师过程中,普遍将“诚信承诺”作为重要环节,通过签订《教师诚信承诺书》明确应聘者的职业操守与责任担当,以下结合最新政策要求与实践案例,对教师公开招聘中的诚信承诺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教师诚信承诺书是应聘者在参与公开招聘过程中,对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职业行为的规范性以及职业道德的坚定性作出的书面保证,其核心内容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真实性承诺
应聘者需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包括学历学位、教师资格、工作经历、获奖证书、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真实有效,无伪造、变造或隐瞒,2023年某省教育厅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应聘者须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其考试资格或聘用结果,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业道德承诺
承诺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杜绝有偿补课、收受家长礼品礼金、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如北京市2024年教师招聘中明确,诚信承诺书需包含“不组织、参与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条款,强化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机制。
职责履行承诺
承诺入职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上海市某区教师招聘要求承诺书中明确“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法律责任承诺
明确若违反承诺内容,自愿承担相应后果,包括取消聘用资格、解除劳动合同、纳入失信人员名单等,2024年新修订的《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强调,诚信记录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政策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均对教师诚信提出明确要求,而各地在招聘中细化诚信承诺书内容,正是落实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签订流程
在教师公开招聘中,诚信承诺书通常与报名材料同步提交,或通过线上报名系统签订电子承诺书,广东省2024年教师招聘采用“承诺+容缺”机制,应聘者在报名时签署《诚信承诺书》,可先行承诺部分材料的真实性,后续再补交原件,但需承诺若材料不实自愿放弃资格,进入面试环节后,部分学校还会组织现场核验,确保承诺内容与实际情况一致。
监管与失信惩戒
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事前承诺、事中审查、事后追责”的全流程监管机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开发了“教师招聘诚信管理系统”,对失信行为进行分级记录:轻微失信(如材料 minor瑕疵)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严重失信(如伪造学历、考试作弊)则取消考试资格,3年内不得报考该省教师岗位,并同步推送至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部分地区将诚信承诺与职业发展深度绑定,如江苏省规定,新聘教师签订的诚信承诺书将纳入个人师德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硬指标”,若出现师德失范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发展,还将追究学校监管责任。
案例1:某市教师招聘学历造假事件
2023年,某市在教师招聘资格复审中发现,一名应聘者提供的“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系伪造,该应聘者已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依据其签订的《诚信承诺书》,招聘办取消其资格,并将其列入当地教育系统失信名单,5年内不得报考,该案例警示应聘者,诚信是教师职业的“底线”,任何侥幸心理都将付出代价。

案例2:诚信承诺助力师德建设
某中学在招聘中通过诚信承诺书前置筛选,明确拒绝有偿补课记录者,入职后,该校定期组织教师重温承诺书内容,并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强化诚信意识,2024年,该校教师家长满意度达98%,无一起师德投诉事件,印证了诚信承诺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积极作用。
教师诚信承诺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规范招聘流程,更在于从源头上选拔“德才兼备”的教育者,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诚信品质直接影响教育公信力,通过签订承诺书,既能强化应聘者的自我约束,也能推动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业氛围,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Q1:教师诚信承诺书签订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违反承诺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A:教师诚信承诺书是应聘者自愿签署的法律文件,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有法律效力,若违反承诺,应聘者需承担以下法律后果:一是招聘方有权取消其考试资格、解除聘用合同;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可将其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报考教师岗位;三是若因虚假承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如伪造学历导致学校错误聘用),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四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及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
Q2:如果应聘者在签订承诺书后,个人情况发生变化(如取得更高学历、获得新资格),是否需要更新承诺内容?
A:一般情况下,诚信承诺书针对的是招聘报名时点的个人情况真实性,若应聘者在后续环节(如面试、体检、入职前)取得新的学历、资格或发生其他可能影响聘用的变化(如受过刑事处罚),应及时向招聘单位书面报告,并根据招聘单位要求补充或更新承诺内容,若隐瞒新变化导致不符合聘用条件,仍可能被视为违反诚信承诺,承担相应责任,建议应聘者本着诚信原则,主动、及时向招聘单位通报个人信息变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