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开招聘考试的规范化、透明化程度不断提升,考试成绩的准确性和公平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的公开招聘考试仍可能出现成绩核算错误、录入失误、评分标准执行偏差等问题,引发考生对考试公正性的质疑,本文将结合最新公开信息,分析公开招聘考试成绩错误的常见情形、处理流程及考生维权路径,并为相关方提供参考建议。

根据多地人社部门发布的考试更正公告及考生反馈,成绩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一是统分环节的 arithmetic error(算术错误),如笔试成绩合成、加分项核算等出现计算偏差;二是录入失误,包括考生个人信息(如准考证号、姓名)与成绩对应错误,或客观题答题卡扫描信息录入错误;三是评分标准执行问题,在主观题阅卷中,因评分细则不明确或阅卷人理解差异导致部分考生成绩异常;四是政策适用错误,如对基层服务人员加分、应届生身份认定等政策条件把握不当,造成成绩核算偏差。
2023年某省事业单位统考中,某岗位因工作人员将考生笔试成绩的小数点错位(如将82.5分误录为825分),导致成绩排名出现重大颠倒,后经考生复核发现并紧急更正,另据某市教育部门通报,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因阅卷系统设置问题,部分主观题评分出现“漏评”或“重复计分”,涉及300余名考生成绩被重新核定,此类事件虽经及时处理,但已对考生的后续资格审核、心理预期造成直接影响。
针对成绩错误问题,各地人社部门或招录单位通常遵循“考生申请—核查确认—结果公示—更正处理”的流程,考生若对成绩存疑,需在规定时限内(一般为成绩公布后3-7个工作日)通过官方渠道提交书面复核申请,明确复核科目、疑点及依据,部分地区已开通线上复核系统,考生可登录指定网站提交申请,无需现场提交纸质材料。
核查过程中,招录单位会组织专人重新核分,重点检查成绩计算逻辑、数据录入准确性及评分标准执行情况,对于主观题复核,通常会采取“双评”或“多评”机制,由两名以上阅卷人独立打分后取平均值,复核结果一般会在5-10个工作日内通过官方网站、短信或电话通知考生,若确属错误,将及时更正并重新公布排名,同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申请复核时需注意:一是时效性,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逾期将不予受理;二是材料完整性,需提供准考证、身份证复印件及成绩复核申请表(部分地区要求手写签名),并清晰说明复核理由;三是理性沟通,避免因情绪激动影响问题解决,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监督电话或信访渠道反映情况。
为从源头减少成绩错误,招录单位可从三方面优化制度设计:一是强化技术赋能,采用“机评+人评”相结合的阅卷模式,客观题由系统自动判分减少人工干预,主观题引入AI辅助阅卷系统,对异常评分(如偏离平均分过大的分数)自动预警;二是完善复核机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即招录单位初核、主管部门复核、人社部门监督,确保核查结果客观公正;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对参与成绩录入、统分、公示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操作规范和责任追究机制,避免因业务不熟导致失误。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也应注意:仔细核对个人信息填涂是否规范,答题卡填涂是否完整,考试结束后可通过官方渠道及时保存成绩截图,为后续复核留痕,关注招考公告中的成绩复核条款,了解申请流程和时限,做到有备无患。
Q1:公开招聘考试成绩复核后,若发现错误但已超过录取公示期,如何处理?
A:若复核后发现成绩错误且已超过录取公示期,考生应立即向招录单位提交书面申诉,说明情况并要求更正录取结果,根据《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及事业单位招聘相关规定,招录单位需对错误进行核实,若确属工作失误,应启动纠错程序,重新确定拟录人员,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考生若遇推诿或不作为,可向当地人社局纪检监察部门或政府服务热线投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Q2:成绩复核申请被驳回,但考生仍认为结果有误,有哪些救济途径?
A:若复核申请被驳回但考生对结果存疑,可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救济:一是向招录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要求二次复核;二是向当地人社局考试中心或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申请监督复查;三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途径,以“行政行为程序违法”或“事实认定不清”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注意事业单位招聘纠纷通常需先经过人事仲裁程序),考生可收集证据,如考试大纲、评分标准、其他考生的成绩对比数据等,增强申诉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