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学院作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民族高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己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学院近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专业人才,涵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为有志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本次招聘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针,面向社会接受报名,招聘岗位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需求设置,主要包括教师岗位、实验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涉及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不同岗位的学历要求、专业背景、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均有明确界定,应聘者需仔细阅读招聘公告,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岗位。
教师岗位是本次招聘的重点,主要面向博士毕业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要求应聘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授岗位一般要求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且正高级职称,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副教授岗位要求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且副高级职称,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和教学经验;讲师岗位要求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部分紧缺专业或特殊岗位可适当放宽学历或职称要求,但需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实验技术岗位主要面向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要求应聘者熟悉实验室管理规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辅助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管理岗位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熟悉高校管理工作流程,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部分岗位对应聘者的政治面貌、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有具体要求,应聘者需在报名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招聘程序严格按照国家及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执行,主要包括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含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等环节,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应聘者需登录大连民族学院人才招聘官网,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申请,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全过程,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考试环节重点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及岗位匹配度,教师岗位还需进行试讲或学术答辩。

学院为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根据国家及学院相关规定,享受工资、绩效津贴、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民族地区补贴、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等,学院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和科研项目申报,为教师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教职工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此次招聘面向全国,不限户籍,欢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积极报名应聘,大连民族学院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应聘者可通过大连民族学院官网、人才招聘平台或国家民委官方网站获取详细招聘信息,及时关注招聘动态,确保顺利报名,学院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招聘工作,确保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问答FAQs
问:大连民族学院本次招聘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有何具体要求?
答: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需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且所学专业与应聘岗位要求相符,报名时需提供认证书、成绩单、护照及签证页等材料,年龄要求与国内应聘者一致,教授岗位不超过45周岁,副教授不超过40周岁,讲师不超过35周岁,需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部分岗位要求提供外语水平证明(如托福、雅思成绩等)。

问:应聘教师岗位时,科研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量化要求?
答:不同岗位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有所差异,教授岗位一般要求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在CSSCI、SCI、SSCI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3篇以上学术论文;副教授岗位要求主持过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学术论文;讲师岗位要求参与过科研项目或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具体要求以各岗位招聘条件为准,科研成果需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