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闻媒体行业公开招聘笔试工作已陆续展开,多家主流媒体及地方新闻机构发布了招考公告,涵盖采编、新媒体运营、技术支持、播音主持等多个岗位,为求职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以下从招考单位、岗位要求、笔试内容、备考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梳理,帮助考生全面把握最新动态。

本次参与招聘的新闻媒体单位包括中央级媒体、省级党报集团、都市报、融媒体中心及新兴网络媒体平台,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主要面向全国招考,岗位涉及新闻采编、国际传播、数据新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省级媒体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则侧重地方新闻采编、新媒体内容策划及短视频运营岗位;部分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如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郑州报业集团等,招聘重点为基层采编人员、全媒体记者及技术人员,字节跳动、腾讯新闻等商业媒体平台也推出了新闻类岗位笔试,侧重算法推荐、内容审核及用户增长方向。
各媒体单位的报考条件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优先,部分技术岗位接受跨专业报考,对于应届毕业生,多数单位要求在校期间有实习经历或校园媒体工作经验;社会人员则需具备1-3年以上相关行业从业经验,有获奖作品或重大新闻报道经历者可优先考虑,部分岗位对政治素养有明确要求,如需通过新闻从业资格审核,拥护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无违法违纪记录,语言能力方面,国际传播类岗位通常要求英语六级或雅思6.5分以上,能熟练运用双语进行新闻采写。

新闻媒体笔试一般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部分,公共科目主要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重点考察考生的逻辑分析、文字表达及时事政治把握能力,例如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论述,分析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专业科目则根据岗位类型差异化设置:
Q1:新闻媒体笔试中,如何提升新闻评论的写作分数?
A:新闻评论需做到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论据充分,审题时要准确抓住材料核心矛盾,例如针对“算法推荐导致信息茧房”现象,可从技术伦理、媒体责任、用户素养等多角度展开;结构上采用“引论—本论—框架,本论部分分2-3个论点,每个论点结合具体案例(如某媒体“算法+人工”的内容审核机制)或权威数据(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网民行为报告);语言需简洁有力,避免空话套话,可适当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理论深度。

Q2:非新闻专业考生如何备考新媒体运营岗位笔试?
A:非专业考生需补足两方面短板:一是理论知识,重点学习《新媒体传播概论》《短视频运营实战》等书籍,掌握用户画像、流量运营、裂变增长等基础逻辑;二是实操技能,通过运营个人抖音/公众号账号积累经验,学习剪映、Canva等工具的使用,关注“新榜”“运营研究社”等平台的行业报告,笔试准备中,可针对“如何策划一场面向Z世代的节气文化活动”这类题目,从内容形式(短视频+互动H5)、传播渠道(小红书+抖音+B站)、数据复盘(播放量、互动率转化指标)三个维度作答,体现系统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