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流行是阶段性的,但它会触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一定阶段,由某一事件或某一点触发,超级畅销书引领,大量书籍跟随,引领大众阅读,从而形成读书风潮。
●经历了这么多流行阅读趋势的兴奋之后,
畅销书不会波动。这两年是一个分水岭,未来的畅销书将会更加出色。

经历了90年代末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以及21世纪以来的素质教育、职场励志、青春小说、传统文化、生活健康热潮,2009年的大众阅读风潮将吹向何方? ?看似不断变化的图书趋势背后有何联系和根本原因?
正如策划人杨文轩所说,图书潮流是阶段性的,但它会触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一定阶段,由某一事件或某一点触发,超级畅销书引领,大量书籍跟随,引领大众阅读,从而形成读书风潮。由此可见,书风并非“无根浮萍”。其根源深深植根于社会心理的潜在需求。
准确把握社会心理的深层需求就像预测我们的乱世一样困难。然而,对大众需求和大众阅读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判断,是每一位资深出版商必须要做的工作——熟悉数据、多年的图书行业经验、敏锐的市场触觉、先发制人的速度,是他们的职责。引领大众阅读潮流的利器。
尤其是2008年图书市场已经出现下滑,出版商的眼光和判断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增长还是收缩?
据公开图书数据显示,2008年12个月中,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有4个自然月出现下滑。第四季度增长率-2.48%,将全年平均增速拉至10年来最低点。年。策划圈也有“出版有小年”的说法。图书市场已经下滑。这是特殊年份的偶然事件,还是图书行业的分水岭?
北京墨铁图书有限公司策划人、联席总裁沈浩波显然不喜欢“出版年”这个词。 “我不认为2008年对于出版业来说是小年。2008年健康书籍非常受欢迎。”他认为,出版界之所以统称为“出版小年”,是因为大家过于关注社科、文学艺术领域。由于2008年社科、文艺类图书亮点不多,我们判断2008年没有亮点。因此,“如果2009年不只关注社科、文艺类图书,仍然会有亮点。”
2008年最受欢迎的公共卫生类图书排行榜几乎全部被共和联动公司和光明书架策划的图书占据。尤其是共和联动策划的《中医养生秘笈系列》自出版以来一直占据生活方式类第一名。图书销量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对于共和联创的策划人、董事长张晓波来说,自然“并没有感到‘平淡’”。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产品的调整。根据一些一线经销商的反映,2008年确实是一个小年。对于金融危机对出版业的影响有多大,目前众说纷坛。”两个月前,我可能会紧张,但现在,我没有感觉了。”
在张晓波看来,中国图书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发达的市场。也就是说,出版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整个阅读人群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对2008年和前几年的情况进行一个总体评估,调整一些产品结构,对读者心理进行科学分析,2009年将会有很多畅销书。”
2009年,似乎“畅销书”的“机会”很多。长江文艺出版社策划人、副总编辑金丽红指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一个适合图书出版的历史事件。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但得益于“口红经济”,由于单本书成本低廉,读者仍然买得起书籍这样的廉价消费品;当公众普遍处于困惑状态时,书籍可以提供内容参考。尤其是,“对于出版社本身来说,已经到了转型、企业变革的关键一年,转型、企业转移就意味着找到市场,只要市场化程度高,书就不会太差。”过去,出版业并不以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为荣。 “过去,大多数人都说我觉得这本书不错,但不能迎合市场。但如果不能迎合市场,这本书要为谁出版呢?为读者制作书籍不是一个虽然是坏事,但也是一种进步。”
与乐观者的判断相反,万荣图书策划人兼总经理卢金波提出,“类似《哈利波特》《狼图腾》《百论坛》的爆款畅销书将对行业产生影响”。据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2009年会平稳增长,但格局不会出现大亮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根据路金波的观察,到2008年,几乎所有图书类型都已经补充完毕。2009年,大家都会在各自的领域以品质来竞争,也就是说,市场进入了密集分工的时代,不会出现大的热点。
图书市场的萎缩并不是从2008年才开始的,已经持续了三四年,而2008年更是加剧了这种下滑趋势。宏文观出版策划公司策划人、主编杨文轩分析,阅读的分化、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一些偶发事件加剧了整个出版业的衰落。 “从目前的总体形势和格局来看,2009年这一趋势还没有改变的迹象,大众出版的情况更加分散、无序。无论是总体趋势还是个别类别,2009年都可以称为‘变异’。”主题'。
热门健康畅销书是2008年的热门话题。不过,在杨文轩看来,如果超越个别产品,关注图书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就会发现整体消费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 ;虽然2008年出版政策有大的变化趋势,但对行业的推动力尚未显现。因此,总体来看,2009年不存在有利于整体市场改善和发展的有利因素。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呢?杨文轩曾说过,国有出版社就像塑料大棚,私营出版社就像茅草屋,经不起风浪。因此,当经济寒潮来临时,一批塑料大棚会被吹倒,不少“小茅草房”会被推倒。国有出版社的危机尚未显现,小型私营工作室已然岌岌可危。从近期的图书订购会上可以看出,一些小型策划机构正在慢慢退市,春节后的新书数量比往年少了很多。 “大家都以为经过一年的等待,今年会出现很多新品,但春节过后新品并不多,亮点图书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品种的支撑,也没有精品的拉动。” ——卖家,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成了一句空话。”
谈及图书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杨文轩认为,由于阅读的分化,图书市场整体在萎缩,但从市场份额来看,由于我国出版业的集中度一直很低。 ,个别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008年,民间出版策划分化趋势十分明显,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在大量小型工作室倒闭的同时,大型出版策划公司却出现了巨大的增长。然而,“市场的繁荣不是十几家公司就能支撑的,这些公司的出版理念、出版方向趋同,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不再有创新,这将改变整个市场格局”。 2009 年。” ,不会有太大影响。”
2009年流行阅读趋势
无论整体市场转冷还是转热,每年仍然有可供大众阅读的关键词。那么,2009年大众阅读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呢?
阅读趋势到来后会有波动。显然,之前的一些阅读趋势将会延续。许多规划者首先提到的就是生活方式阅读。
“生活方式阅读将成为公众阅读的主要兴趣。”张晓波判断。事实上,台湾和香港的书店里也有大量这样的书。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阅读将占据图书市场的很大一部分。此外,我们也感到非常可悲的是,此类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很难买到。”我们希望出版人们秉持良知,更多真正指导中国人生活质量提高的书籍将会大量出现。”张晓波预测,2009年健康书籍将会升级,结合大家的思维和他的临床经验的健康书籍一定会出现。
“健康养生书籍将继续流行,”金丽红说。现在,金丽红和她的团队对阅读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必须基于其他媒体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 “现在看书已经不再是‘主流’了,很多受众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电视、网络,甚至手机报纸上。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互联网一代,一打开电脑就可以搜索到一切都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是趋势,就必须研究和应对。例如,健康和养生就适合出版书籍。 “虽然电视上也播,但是健康养生需要日常指导,读完之后我想保留下来。如果我头疼、脑热,我就翻本书,这本书也适合随身携带。”
沈浩波提出,健康书籍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008年公共卫生书籍非常流行,但大多数作者没有行医执照。2009年,真正的中医将加入作者队伍。人们需要有真实临床经验、能真正解决治疗需求的作者。”沈浩波认为,如果说2008年的健康书是靠理念支撑的,那么2009年的健康书则是靠内容和实质支撑的。同时,公共卫生读者在2009年也可能出现分化,有的读者会从术转向“道”,被带到《黄帝内经》、《周易》的层面,而有的读者则需要解决更多问题。实际问题。 。
近两年热销的职场小说将继续拥有一定的市场。
路金波的判断是,职场小说的热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品牌作者会被读者记住。 “职场小说还会有一定的市场,还会继续存在。但现在市场追随太多,很容易让市场产生厌倦。”金丽红说道。对此,张晓波甚至提出职场小说在2009年可能会衰落。“如果一个白领只要文笔流畅就能写出职场小说,这种小说就没有深度和高度,也不会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大量的后续作品就会让这个类型烂掉,因此,共和联动在2009年准备了一个概念,那就是“职场小说之后是创业小说”。将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白手起家、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的故事。
大众阅读趋势有两种,一是顺应大众心理需求,满足显性需求,二是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 2009年,注重内在层面的心灵励志类、大众心理学类图书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对其内容质量的要求将比以往更高。
受经济危机影响,外部环境的波动会让人们寻求内心的安慰。 “我们推出的‘生命动物园’系列一直卖得很好。”杨文轩说道。沈浩波预测,过去收藏的“伪心灵励志”书籍将不再有空间,人们将越来越关注这本书的内在价值。 “过去的励志教学是教人如何成功,但现在的励志思维更多的是关注内心;而精神励志思维更多的是心理性而非励志。很多人为了缓解压力,不得不面对内心的问题。”沈浩波说道。可见,这类书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内心的探索更好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2009年,言情小说将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30岁白领的情感阅读风潮将开启。
路金波提出,中产家庭主妇阶层正在形成,她们将成为本书的有力消费者。 “言情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潮流,本来以为只有18岁到25岁的读者才看言情小说,但从我们最近推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来看,这个阅读群体已经上升到了18人。”到了40岁,一上当当网,我就跻身前几名了。”沈浩波说。
过去,国内畅销书阅读一直在“16-”和“60+”之间,即青少年和老年人之间。然而,欧美畅销书的一大群读者是3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 “我们介绍了美国言情小说之王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一部小说,引用他的作品之前已经被国内一些主要出版社引进过,但销量并不好。除了运营问题外,可能还与缺乏时间阅读。”杨文轩认为,30岁白领女性情感阅读的趋势已经开始。他们阅读起来更加理智、更加聪明。
同时,经济金融管理类书籍也将成为热点。
“无论经济是涨还是跌,我们都需要相应的书籍供大家学习。”沈浩波提议道。显然,随着人们对经济危机的不断关注和谈论,相关书籍也会变得流行。 “以前,宏观微观经济理论、管理思想、经济政策等似乎离老百姓很遥远。现在大家突然发现,汇率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危机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了。”所以,像《牛奶可乐》这样的《经济学》书籍就开始流行,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杨文轩说。可见,同一题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阅读倾向。
经济危机之年,人们也需要精神指引。张晓波告诉读书报,今年共和联动将推出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批占据人类文明前沿的西方书籍。 “出版更多有影响力的图书、更多给中国人民带来正能量的图书,不仅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无论大众阅读的浪潮如何涌动,青春小说中的品牌作家始终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 “青春文学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比如我们的搭档郭敬明。”金丽红说道。同时,她提出,与强势媒体联合推出的图书也会占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比如我们去年推出的《非诚勿扰》”;而名人传记则是“小说的现实版,有趣,人人都爱读”。然而,很多名人却不愿意写书,因为选择出版一本书是最困难、最费力的部分,而且,“书出版后,有正面的评论,也有负面的评论,名人必须能够承受。”因此,金丽红认为,名人传记这样的图书产品不容易出现,但一旦出现,一定会畅销;而传统文化图书产品“是相对持久的东西,即使是微弱的” ,不会消失,会排在前列30本畅销书。”
询问流行阅读的规则
杨文轩曾这样定义过流行阅读趋势。 “通俗读物”必须满足两个要素:一是要有超级畅销书作为支撑,比如《给加西亚的信》《谁动了我的奶酪》《论语》《经验》《不如《求药不如求己》等,销量可突破100万册;其次,畅销书排行榜中,同类别书籍占50%。
照此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众阅读的风潮大致经历了文化批判、素质教育风潮、职场励志、青春小说、传统文化、生活健康热潮。分析原因,这些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或满足了大众潜在的心理需求。到了某个阶段,因为某本书,大量的书籍随之而来,进而形成了书籍潮流。
“比如,以《给加西亚的信》和《谁动了我的奶酪》为首的职场励志风潮,就发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产生的社会转型时期,时代提供了很多机会,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传统文化书籍的出现是因为当我们拼命地追求财富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我们没有方向,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向内看——回到过去去寻找。过去两年的传统。近年来,生活类书籍热销,一方面,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现在进入中老年,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追求成功的疲惫,突然意识到我需要停下来,照顾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杨文轩认为,做畅销书靠的是产品内容和营销方式,而做超级。畅销书,你必须了解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
流行阅读趋势必然有其社会心理基础。社会心理在不断变化,阅读潮流也在变化。 “每隔一段时间,一些主题就会被重新发现,就像时尚潮流一样。过去十年,基本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流行起来。未来,可能会像服装潮流一样,再次轮回。”复古的。”杨文轩说道。
“因此,一本畅销书必须满足一个社会的整体心理需求,然后通过包装、策划和营销与社会接轨,最终成为畅销书。”张晓波总结道。
如果一定要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大众阅读趋势,张晓波和沈浩波判断为“功能性阅读”,比如食谱、时尚读物、健康养生、励志读物等。将会有很多品种和新品种。”热点”。
但路金波认为,未来大众阅读将不再成为主流趋势。 “当80后需要代言人时,郭敬明出现了;中国没有冒险恐怖书籍,所以出现了盗墓和悬疑派;没有人以小说的形式书写历史,所以出现了《明月》。地盘已经收复了,没什么新鲜的了,现在就靠作家们通过不断的积累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地位了。”
杨文轩还认为,由于很多流行阅读趋势之前还没有爆发,将会出现席卷图书行业的阅读浪潮。但你读得越远,读起来就越散漫。 “经历了这么多流行阅读趋势的刺激,畅销书不会有大起大落,我估计这两年会是一个分水岭。未来,畅销书会有更多的优秀点,而不仅仅是一分。”杨文轩判断,未来的图书世界将是多元化、分散化、无重点的阅读趋势。
印证杨文轩想法的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媒体的发展也促进了阅读分层。事实证明,这取决于书店如何卖东西以及读者如何购买,但互联网让读者有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互联网聚集了一些利基并形成了公众。 “在中国,所有的利基都是大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渠道和推广能力。”杨文轩说道。
热门读物《出版秘密战争》
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大众阅读出版领域,近年来出版的新动态或暗战也发人深省,折射出我们整个出版业的微妙变化。
首先,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有出版公司正在联合上市,他们需要业绩,也会加入到对以前被私营公司垄断的资源的竞争中。”杨文轩认为,这种竞争将会加剧,尤其是今年。
同时,由于政策的“放松”和国有出版企业的重组,国有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将变得更加紧密。 《万荣》加盟辽宁出版集团就是一个例子。据张晓波透露,共和联动也收到了一些邀请。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带来优势互补,我认为未来图书出版会有很大的提升。”宏文看已经在与多家出版集团洽谈并购事宜,但杨文轩要提醒的是,“在技术运营层面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采用什么样的出版流程等”。
过去,私营公司在大众出版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出版社则在专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很多出版机构规模壮大后,开始考虑产品结构问题,即在学术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之间建立稳定的结构。专业出版对大众出版的活跃度和现金流感兴趣,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出版社。渗透到大众出版领域。
路金波提出,现在是大众出版优胜劣汰的时代。自由竞争中将会有大量的人被淘汰。那么在竞争的过程中,大家就会逐渐实现分工,成为专业的出版机构。 “比如小说类书籍,婉容面向文学青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针对‘文学中年人’,郭敬明针对文学青少年,大家都会形成一个品牌。”
营销变革
虽然图书行业的利润太薄,“没有空间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也没有看到更好的营销方式和方法,只能寻找卖点和炒作”(沈浩波说),但在大众图书领域,新的营销趋势不断涌现。
在张晓波的计划中,从2009年开始,共和联动每年都会邀请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作家来中国,与中国作家近距离生活几天,“或者可以叫‘致敬’” ...'”。在西方,许多出版公司都有非营利性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公司的独特理念,并给公司带来了影响力。 “中国出版机构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现在,当当网和卓越网都在从事定制出版。通过让渠道选择产品和推荐作者,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潜在作者。 “以前我们做出版的时候,畅销书的偶然性很大,很多时候是出乎意料的。但未来,随着出版和渠道的整合,一切都可以变得可预测、可操作性更强,更有信心推动新的内容。”人和制作作品。”杨文轩介绍,欧美出版业的项目可控性比国内好很多。随着国内出版资本实力的增强,其对内容资源和媒体的控制力将越来越强,规模化、有计划、系统化。营销运作就会出现。
路金波则在思考如何通过产品本身直接找到读者,然后让读者对市场做出反应。 “李宇春、郭敬明一则帖子就找到了固定粉丝。在WP2.0时代,作家和读者有时不需要通过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