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初入职场如何保持信心与激情:把职业当成事业的成功之道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3-08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职场励志:把职业当成事业

初入职场并非易事,四处碰壁是在所难免的。不要灰心丧气,要挺直腰杆继续前行。吸取经验后,信心会更加充足,在大胆面试中能展现出真正的功夫。祝你在职场中早日顺利,一切都能如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场励志内容:把职业当成事业,欢迎阅读与收藏。

职场励志:把职业当成事业

一位哲人曾说:“倘若一个人将本职工作当作事业去做,那么他已然成功了一半。”

职业在人们眼中是生存的资本,不同职业“含金量”有所不同。一旦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就不会有生存之忧;若没有这份资本,便会有生存之忧。绝大多数人为了生存,需要一份职业。如果仅将职业当作生存的凭借,或者仅把目光聚焦在工作自身,就或许会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苦役。即便从事的是你最为喜爱的工作,你依然难以长久地维持工作的激情,敷衍度日,难以有所建树。然而倘若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情形就全然不一样了,事业是一种具有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能立刻把你工作中的所有不如意都扫除干净。并且一旦有了目标和追求,人就会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不竭的动力,进而能够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地做出一番成就。

大发明家爱迪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长达 18 小时。然而,他却表示:“我从未工作过一天,每一天都充满乐趣。”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将职业当作事业去做,必然会取得一番成就。

职业与事业,仅一字之差,然而差别极大。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同一扇窗子向外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都是泥泞,另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天闪烁的繁星。这表明对于同一件事情所持的态度,并非仅仅取决于事情自身,还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关。一份职业对于从业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其认知和感受的程度大致相同,而能够改变的唯有个体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职业,把它当作自己追求的事业,那么工作时就会心情愉悦,充满激情与创造力,也有可能取得成就。相反,如果消极地面对工作,被动地应付差事,就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有所成就。

我认为职场中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工作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它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为我们提供工作的企业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平台。所以,“把职业当成事业”这个信念必须注入思维深处,时刻不能忘。

在这个职业社会中,目标和理想需通过工作来达成。你的价值会在工作过程中得以体现。只有把工作做好,获得上司和他人认可,才能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拥有理想社会地位,最终实现人生目标。从这意义上讲,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如果一个职业需要你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从事,那么它就是你应该去追求的事业。

事实上,我们会对手头工作加以关注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是为了成就某些东西或收获某些东西。因为它与你的事业相关,所以你不会去计较在它上面付出了多少。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现象:每逢加班之时,能看到一些人对加班好像并无怨言,即便经常熬夜也不叫苦,还乐在其中;而另一些人,哪怕是第一次加班,或是偶尔加一次班,也会不停地叫苦,甚至发出怨声。

每个人都有诸多人性弱点。例如贪图享受,容易感到满足,会回避困难,容易自轻自贱,常常盲目乐观,还会懒散傲慢等。倘若没有将本职工作当作事业去看待,那么这些弱点就有可能变得难以掌控。

一位企业老板曾感叹道:“我的员工里,有一种人最让我觉得可悲且可怜,那就是那些只想着获得薪水,其他方面却一无所知的人。”同一件事,对于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而言,意味着要执着地去追求并且力求做到完美。而对于仅仅把工作当作职业的人来说,意味着是出于无奈,不得已才去做这件事。

如何改变自己,把所从事的职业当作自己追求的事业呢?我觉得,必须要能够从现在的职业中看到更高的追求目标,也就是要清楚知晓自己通过现在从事的职业所要达成的最终理想是什么。如此一来,你就能较为容易地改变自己对待职业的态度。

麦当劳创始人在给学生做演讲时提出一个问题:“谁知晓我们是做什么的?”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做快餐,因为麦当劳就是卖快餐的呀。然而,麦当劳创始人给出的答案让大多数人感到意外,他说:“麦当劳是做地产生意的,我的本职工作是做快餐,但我的事业是做地产生意。”我的最大资产并非快餐带来的利润,而是地产带来的保值增值。这体现了智者的眼光与远见卓识,他们在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凭借此看到了更为伟大的未来,也看到了事业的前景。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学习的一点,即要用有前瞻性的眼光以及睿智的思考去对待自身当下正在从事的职业。要用对待事业的态度做好职业工作,在做好职业工作的同时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其中,职业是基础,事业是发展。只有以做事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在职业发展中持续取得进步,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事业规划。

身处职场的人可能会因前途堪忧、竞争激烈、待遇不公、工作不顺等情况而心生诸多怨言和愤怒。这些怨言和愤怒使得我们的职业生涯遭遇许多障碍,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导致我们一次次从头开始,一次次失败而归,总是在低层次徘徊,长时间无法实现突破和晋级。究其原因,是对待职业的态度导致的。

如果从事业的角度出发看待职业工作,我们怨言和愤怒会少些,积极和努力会多些,合作和忍耐会多些。在一次次超越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被拓宽,能从中领悟道理,本领和技能也会增多。在再次求职或者离开组织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时,不会因学识不够深厚、技能较为单一而感到害怕和退缩,而是会坚定地向前迈进,拥有能够战胜一切的勇气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冷静。

兰德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在年少之时,就对自己提出了要有一番作为的要求。那时候,他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得极为不可思议,定位在了纽约大都会街区铁路公司总裁的位置上。

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从 13 岁起便开始自己谋生。他没上过几天学,然而他凭借自身的努力,持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还想尽办法向铁路行业靠近。

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工作,他进入了铁路行业。他在铁路公司的夜行货车上担任装卸工。每天虽然又苦又累,薪水还很低,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快乐学习的心态,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他觉得自己正在向铁路公司总裁的职位靠近。由于他从事的是临时性工作,工作结束后,他就立刻被解雇了。

他找到了公司的一位主管,向其表明自己希望能继续在铁路公司工作,并且表示只要能留下,做任何工作都愿意。对方被他的真诚打动,安排他到另一个部门去当清洁工。不久后,他凭借自身的实干精神,成为了邮政列车上的刹车手。不论从事何种工作,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与使命,持续地充实自己的铁路知识。30 年过去了,如今兰德成为了这家铁路公司的总裁。他一直都在忘我地工作着。

职业做得好,事业才有成功的基础。职业生涯所带来的经验与体验,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的事业上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在从事职业的同时,要确立明确的事业目标,要知道所有的职业努力都是为了以后能有自己的事业,以便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业。

有句话说得很棒:“如今的成就源于昨日的累积,明日的成功有赖于今日的拼搏。”将工作与自身的职业生涯相联系,以对待事业的眼光和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职业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自身取得事业的成功,这仿佛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链条,首先把链条的前段——职业生涯打造好,才会让后面的链条——事业或梦想更加稳固。

职场励志文章_职场励志文章(精选10篇)_职场励志文章标题大全

所以,你是在组织里从事职业并完善职业生涯的,这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要用事业的眼光和态度对待职业,要关注自己的事业。

职场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1、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逆反情绪

有些人听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时,本能的反应是进行抵抗。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他们很难清醒地分析对方的观点,也听不进对方说的任何话语。这种表现通常在讨论会议中,或者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出现。不会与人沟通的人,往往表现为别人刚说完自己的观点,他就立刻跳起来反驳,并且言辞很激烈。

这样的人给旁观者的感觉是,此人不擅于掌控自己的情绪,总是固执己见,难以听进他人的话,显得自负自大。他们或许很聪明且能干,但会让人产生害怕与之接触的心理。

处理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自我调节情绪,稳定几分钟,平息上来的逆反情绪。接着,带着平和的心态去倾听他人意见。当听到其他意见时,我们要先仔细聆听,思考他的意见与自己的有何不同,他的想法存在哪些漏洞,按照他的想法会产生何种负面后果,他是否有预案,他指出的自己的缺点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误会。如果遇到误会,我该如何解释呢?通常会针对对方指出的我的缺点,先表达感谢,即“感谢你的直率,因为我自身有许多缺点难以察觉,需要有人帮我纠正,这样我今后才能知晓如何改正这些缺点”。对于需要解释的误会,要以最快的时间将其解释清楚。

2、要学会客观地看待别人的优点,并且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缺点

每个人都存有自负的心理。这种心理体现在会在别人背后谈论别人的“毛病”,并且都认为在某个方面,被说的那个人不如自己。

在职场中,容易出现这个现象的时候,往往是有人被提升,有人被嘉奖,有人被宣传。此时,人的嫉妒心理以及自卑加自负的心理,会激发人的报复欲望,其表现为要说这个人的“坏话”,以疏解自身的不平衡心态。而当你这样说的时候,要清楚地明白,你有嫉妒心理,这意味着你不如对方。你或许会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为何不是自己呢?许多人最容易为自己找平衡的话就是:他善于拍马屁。要记住,当你用这句话去评价别人时,这表明你至少承认了自己存在两个缺点:其一,你不擅长与领导进行沟通;其二,你有嫉妒心理。倘若你将这样的情绪传递给同事,那么你就处于危险之中了。你不知道这些话何时会传到对方耳朵里,也不知道何时会传到老板耳朵里,这样你的职业上升就会永远停止。

因此,职场中的人需学会正确平衡自身不良心态,要学会客观看待别人的优点。例如被提升的人,不能因为觉得人家是“拍马屁”而否定,而应承认那是人家的一种能力,是在职场中生存的能力。若自己能做到,就努力去做;若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产生嫉妒。对待自己因未被提升而产生的情绪,也要做到心服口服。职场做人需遵循一定原则,这与天桥把式的宣传口号意义相近。只说不做的,属于假把式;只做不说的,属于傻把式;既能说又能做的,才是真把式。

3、要学会反驳别人意见的技巧

在职场中这种情况很常见。不要直接去反驳别人的意见,而是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他来回答。不过,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要认真倾听他的方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用挑剔的态度去听,也就是去寻找对方方案的漏洞,接着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等他说完之后,你就可以一一进行提问。如果对方能够给出很好的答复并解决问题,那你就会心服口服;若他有考虑不周全之处,你就提出自己的方案。反驳他人的方法是,不要直接告知对方“你这样是不对的”,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自己说出自己不对的地方;或者找到证据并告知对方不对之处在哪里。

4、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论这个人在公司中处于什么职位

如果你想在职场中工作得愉快,那么就需要和每一个人都相处融洽。你要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无论是负责卫生的阿姨,还是接待人员,亦或是各个部门的同事。

小 A 以往到办公室时,若看到阿姨在打扫他的办公室,他会帮忙且表达谢意。小 A 的秘书看到小 A 如此对待阿姨,她也以同样方式对待阿姨。而其他经理的年轻秘书,对阿姨招呼起来很不客气,让阿姨干这干那。结果是,阿姨最喜欢打扫小 A 的办公室,小 A 办公室里的鲜花更换得最为频繁。这便是相互尊重所带来的结果。小 A 对待各部门的同事,皆秉持尊重的态度。在报销时,他总是理解他们的工作,并表达感谢。中午,他总是努力争取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还会说笑。

生产部催发货时,每次都以特别理解、特别体谅的感激态度,让他们觉得不立刻发货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小 A 会为小事对人表示感谢。他知道,即便事情是对方分内的,但如果重视和尊重他们的工作,他们也会尊重自己的工作。因为人都有被认为重要的需求。他们对我很重要,这是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他们的工作,一方面是履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更是对你个人的极大支持和帮助。要感激他们,尊重他们,因为这样你们可以成为朋友。

其实尊重任何人都不是为了表现给他人看。这是一种人对自我修养的修炼。然而,当你自觉地这样去做的时候,实际上别人是能够看到的。

5、要学会和领导谈话的技巧

很多人对和领导谈话很不习惯,只要一听到要和领导谈话就会紧张。和领导谈话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讨论工作;二是接受意见;三是要求利益。不管是哪种情况,你都要明白,你需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说话,要说出他期望得到的答复。

讨论工作时,他找你,是要听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听你抱怨工作困难。领导可能会迂回地询问一些工作情况,千万不要以为他是真的要听你做汇报。很多人不懂领导说话的艺术,结果就只会抱怨工作、抱怨同事,还对公司提出很多意见。你看似很真诚,但领导并不这么认为。领导会觉得你是不懂沟通且背后爱打小报告的小人。即便你说了别人说领导的坏话,领导依然会看不起你。最好的表现是夸奖和你一同合作的同事,对团队合作表示满意。这样领导会觉得你很有团队感,很会尊重别人且会沟通,其实这也是在给自己以后留后路。你想一想,倘若你总是在同事面前夸赞他人。那么,一旦有一天,那个被你夸赞的人开始诋毁你,此时,听到这些话的人必然会对诋毁你的人产生反感和鄙视。倘若这个人是领导,那么倒霉的会是谁呢?所以,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别人,只会给自身带来好处。而说别人坏话的人,只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领导找你时委婉提出对你的意见,你别激动,别情绪低落,要冷静思考。或许你真的做得过分了,可能得罪了某些人。你还可以坦率地征求领导意见,问领导“您觉得我怎么做更好呢?”若领导给你提出具体意见,就要注意,这必定是领导最在乎的。他或许会说,希望你之后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业务方面,这表明他对你的业务表现不太满意;倘若他说,希望你以后能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沟通,这意味着他对你在人际沟通以及与同事相处方面的能力不满意;所以一定要做出改变,即便你更换工作,同样的问题依然会存在。要是涉及到利益方面,这样的谈话是最需要谈话技巧的。当然,前提是你为公司做了贡献,且公司有机会。切忌说威胁公司的话,比如达不到要求就辞职等。而应该说,你相信公司会给你一个激励方案,让你更愿意努力,衷心为公司发展做更大贡献。你相信公司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奖励机制,才能留住为公司做贡献的员工。

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中国人有不爱赞美别人的习惯,常觉得话语肉麻而难以出口。其实是因为从心底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这既不能客观看待自己,也不能客观看待别人,所以难以由衷地赞美。尤其中国男人很少赞美女人,总担心赞美多了会让她们骄傲。结果是,现在有些女人会把听到的赞美当真。因为她们平时很少听到赞美,所以一旦听到异性的赞美,就容易想入非非。小 C 曾经多次遇到很多中国女人跑来问他,外国男人说她 sexy 且总夸她 beautiful 是不是对她有意思,这让小 C 感到哭笑不得。看来中国男人确实很应该学会赞美女性。小 C 曾询问过诸多外国男人,为何你们时常夸赞一个并不美的女人很漂亮。他们表示,她内心美丽。每个女人都是美丽的,她值得被夸赞。然而,中国人在夸赞女人美丽时,往往带有那种不恰当的、带有色眯眯意味的色彩。如果男人能够正常地去赞美女人,女人也能够正常地去赞美男人,让赞美变得坦荡起来,那么大家相处就会和谐许多。例如,当看到女同事打扮得很得体时,就可以夸赞她,说她今天看上去很精神,既精干又不失妩媚,她听到后一定会非常高兴。

小 C 时常在办公室对同事进行赞美,会夸赞女孩子长得漂亮,也会说她的香水味好闻;还会夸赞男同事幽默风趣,办事干练。这样一来,同事们也会用同样的赞美来回馈小 C,大家都很高兴,氛围其乐融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时常夸奖他人,这会给人带来亲近感。这种亲近感对你的日常工作是有帮助的,并且在你办理任何事情时,都会让你比别人更容易一些。

职场励志文章(精选10篇)_职场励志文章标题大全_职场励志文章

7、要学会和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同事相处

在单位,你会有与你竞争的同事。我的原则和相处策略如下:这样的同事绝难成为好朋友。与这样的人相处,必须保持距离。不过,也要和他相处融洽,绝对不能议论同事的是非,尤其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更要夸赞,见到人就夸赞他。因为能夸赞竞争对手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度量。当然自己一定要比他做得好,夸他的目的是为了夸自己。他有可能做不到,很有可能会因获得利益或要打败我而说我的坏话,此时,听的人会迅速对他的人品作出评价,对付竞争对手通常会采取“捧杀”这种方式。

8、要懂得办公室政治规则,不要触碰办公室“禁区”

与同一部门或一个办公室的人发展爱情是大忌;对办公室同事说同事间的坏话是大忌;与办公室同事发展“深厚友谊”且什么话都讲,包括自己隐私是大忌;和办公室同事一起议论老板是大忌;在办公室穿性感服装是大忌;打听同事的隐私,像工资、奖金、婚姻状况等是大忌;在办公室公开与同事吵架是大忌;与同事拉帮结派是大忌;到老板面前说同事的坏话是大忌。

职场励志文章

有学者认为自控力是天生的。数据结论表明,自控力弱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境不富裕的家庭。因为这些孩子更缺乏安全感,所以更倾向于抓住眼前的机会。而与他们相比,富裕家庭的孩子不仅更有安全感,还有可能接受更多关于自控力的引导,所以他们能表现出更多的自控力。原始社会时期,资源紧缺,人类的安全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大脑会促使人们尽可能多地获取眼前的资源,因为谁都无法确定下顿饭是否有着落。只有吃饱了才最有可能活下来。如果没有引导,人们一定会选择及时行乐。看来一个人的出身会影响自控力的大小。

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几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将吃饱肚子置于首位。而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在精神上的追求超过了物质追求。我们学会了控制大脑,能够制造想法,也学会了制定计划,懂得为了达成长期目标而放弃短期利益。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未消亡,它依旧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比如你在认真学习时,会突然冒出“学这么久了,看一集美剧吧!”的念头;晚饭吃了不少,睡前却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你打开手机本想背单词,却鬼使神差地戳开了微博。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原始大脑在捣乱。也可以说这是人性中的“原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大脑的即时满足感。要想战胜它,你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武器,也就是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养成需依靠后天自控力的培育。你瞧那些学霸和成功者,并非自控力格外强大,也没多少人天生就喜爱那种忙得脚不沾地的自虐生活。然而,他们把日常生活流程转化成了习惯,而习惯最终所指向的是心中的梦想。哈佛的 Tal 教授凭借自身经历证实,在寒假计划这类事情上,学霸与普通人实际上有着相同的困扰。有人会说 Tal 是个特殊情况,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留意身边就会发现,那些相对较为优秀的人,也会遭遇在家能睡到中午都起不来的情况,并且他们的学习工作计划也常常迟迟无法得以落实。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会受到自控力以及拖延症的影响和困扰。

他们取得了好成绩,向大家展示了成就。这是为什么呢?想想高考前,自己有着超高的学习力和自控力。那时候,每天都要做很多题,学到很晚,然而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继续奋战。可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变得宽裕了,自己反而变得懒散了,没有了之前学习的劲头和毅力。到了假期,更是懒散得厉害,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时间充裕时,自控力就会薄弱吗?这显然不符合科学。难道是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就容易变得懈怠和堕落?但这只是结果,而非原因。

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主要是习惯,而非自控力。在高考前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我们被动地形成了诸多习惯,比如每天有规律地上课、自习、吃饭以及睡觉。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要复习什么,都由老师们为我们安排好了。这些对我们来说已习以为常,就如同你每天早上起床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洗脸刷牙一样。即使你或许睡眼朦胧,但这一套流程你依然能够精准无误且轻松地执行下去。这个过程需要的自控力有多大呢?几乎不需要。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认为不洗脸刷牙就不好意思出门见人。只是习惯了罢了。

当进入大学后,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许多人丢掉了那些被动养成的习惯。在开始拥有大量时间可以规划学习和生活时,却不知该如何是好。此时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然而,学霸们面对计划失败,不会像多数人那样失败了就制定一个新计划,接着再失败又制定计划。他们会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深入思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改善,然后制定新计划并执行。于是新的习惯形成,离开了失败制定计划失败再制定计划的怪圈。

可见,提高自控力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习惯。校园里的“高分学霸”以及社会里的精英人士,他们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非如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从网上晒出的商界大佬日常行程可以看出这一点。

现实所告知的真相为:人的自控力存在限度,然而却有一些人能够做到自控。自控力或许与先天因素以及生长环境相关,当人每一次拒绝诱惑时,自控力就会减少一分,所以后天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说说怎么用科学的方法提升自控力,养成习惯。

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一是我要做,二是我不要,三是我想要。我要做,意味着要凭借克服困难、克服懒惰的力量去达成一件事;我不要,指的是拒绝诱惑的力量;我想要,就是内心渴望达成某个目标。自控力都是围绕这三种力量来展开的。看了一些能提升自控力的书,书中提及了诸多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都很有益,自己在生活中也在逐步实践:

我们应在生活中留意自己对事物的掌控,像开门的动作、打字的动作等。留意生活做事的细节能让我们掌控注意力,比如每天拿出 5 分钟进行冥想,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呼吸的节奏。

(2)在长跑过程中,某个阶段头脑会给我们发出跑不下去、想要放弃的信号。然而,这并非是身体因真正无法承受运动量而传递的信号,在这个信号出现之后,身体依然能够承受一定量的运动。所以,当头脑中传递出屈服于诱惑的信号时,并非我们真的无法拒绝,而是仍然存在可以自我控制的意志力。

人们常常在做了一些“善行”之后,就会去做大量的“恶行”。也就是说,在做了一些自认为是好事之后,往往会缺乏意志力,会被诱惑所屈服。这是因为头脑觉得对于已经做过的好事,能够平衡掉诱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就更容易原谅自己去做出那些失去控制的事情。此时,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不是这种行为?这种长期的行为是否能够让自己达到目标?

人在压力大且情绪低落时,往往容易自暴自弃,从而丢掉自身的自控力。这是由于在情绪低落状态下,人更期望借助看电视剧、购物、吃东西等具有诱惑性的事物来弥补自己,使自己获得满足感。然而,处理压力的方法并非是放纵自我,而是可以通过跑步、散步、找人聊天等积极且有益的方式来进行缓解。

其实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所渴望的事物并不能切实地让我们得到满足,我们只是自己觉得那种行为能够让自己满足罢了。书中提及一个实验,即当一只白鼠在被电击后感到满足,它就会开始渴望电击,并且会不停地主动去电击自己,直至死亡。因为多巴胺的影响,在我们渴望一件事物之前,要多问自己是否真的因那件事物而感到满足,以及那件事物是否对自己有益。

我们生活中会拖延,是因为觉得未来的自己会比现在更有时间且能做得更好。本质上是由于我们无法知晓未来自己的感受,未来的自己就像陌生人一样。我们把所有困难都推给了未来的自己。我们应该多和未来的自己进行交流,去理解他的感受和困苦。

我们的意志力较易被传染,人的趋同性会使自身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因此找到一个相互督促的“战友”很重要。对意志力的控制有诸多方法,而更关键的是要在生活中持续练习与实践,多问问自己生活中“我不要”“我要做”“我想要”分别有哪些,审视并训练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提高。

很多条条框框或许会让你感到有些迷茫。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在制定改变计划时,不要给自身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难度过高的话反而难以完成。就如同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会使孩子望而生畏,进而习惯性地自我否定。然而,当一个人自认为自己的自控力良好时,他的自控力确实会逐渐增强。所以,我们应当多给予自己认可和鼓励。

锻炼身体并养成习惯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会迁移至你的工作与生活中。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起点晚点没什么要紧,跑得不快也无妨,关键是你要始终坚持向前行进,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停下脚步。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