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穿普拉达的女王》上映已经 15 周年了。为了纪念这一时刻,剧组人员特地举办了一次线上重聚活动。据说,女主角安妮·海瑟薇还特意定制了一套紫色的普拉达礼服,以此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穿普拉达的女王》是一部时尚经典电影,它曾被评为必看的时尚电影之一。剧中角色的穿搭很经典,时尚配饰也很受欢迎,一时间,女性影迷们都在追捧这些。尤其是电影中超级奢华的衣橱,更是美不胜收,仿佛百花渐欲绽放。
可是,我是一个对时尚品牌完全没有感觉的直男。我确实很难从时尚审美的角度去表达个人的看法。所以,我更愿意把这部影片当作一部经典的职场励志电影来对待。
《穿普拉达的女王》以一种较为夸张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新人遭遇一位气势凌人的霸道女上司的工作历程。这完全可以当作一本职场新人的教科书,并且也不乏成为职场老人的一剂强心剂。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执导过两季《欲望都市》。你或许很难想象,这部以四个单身女人为背景的美剧,其导演居然是清一色的男同胞。不可否认,他有执导这部美剧的经历,这使他对女性行为的了解加深了,在刻画女性角色时也更加贴近实际。
毕竟,他是执导了《兄弟连》这样充满血气的剧集的导演,能够同时驾驭女性剧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欲望都市》里的沉淀,在这部《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开场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开场仅仅两分钟,在轻快的背景歌曲《Suddenly I See》的烘托下,安妮·海瑟薇所饰演的毕业生安迪的早晨,和职业女性的早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廉价的内衣和粗糙的唇膏,与讲究的从内到外的穿搭以及精致的化妆形成了强烈的冲撞。甚至连出门前亲吻的男朋友,都能让人看出高下之分。
精致与粗糙,对比不仅体现在外表方面,还体现在生活习惯上。这种差异体现在果仁早餐与蒜香面包的不同,体现在招手叫车和拥挤地铁的区别,更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所展露出来的自信与匆忙中显露的生疏无措之间的距离。
当然,这种对比不存在贬低之意,只是对两种状态的呈现。随着纽约城市远景镜头的开启,这两分钟的经典开场中穿插着各种特写镜头,它带来的更多是轻松欢快的氛围,以及对画面的吸引。

五分多钟的女王降临与之相比,才真正营造出了那种低压且肃杀的紧张气氛。说这部电影有些夸张,是因为难以想象在现实工作中会碰到这样的场景,这些场景或许大多只存在于影视剧中。
人还没出场,那气场就先到了。时尚杂志《天桥》的女主编米兰达,她在这部电影里就像是女王一样。大家听说她会提前进办公室,于是所有人都立刻进入了战备状态:有的人赶紧收拾杂物,有的人迅速整理桌面,有的人忙着换鞋,有的人在补妆……在一片混乱之中又迅速归位。
乳白色的普拉达挎包,镜头在米兰达下车后特意给了一个特写。急促的音乐背景响起,她进入电梯后,原本先进电梯的职员迅速闪出电梯并连声道歉,这位女王的气场瞬间让原本低沉的空气压强进一步加大。
米兰达的声音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然而言语中却蕴含着威严。她那极快的语速展现出她头脑的高速运转,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她都毫不喘息地一口气布置给助理,即便助理跟不上,她也绝不会再说第二遍。在这一段如同机关枪般的单方对话里,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脑子完全跟不上耳朵的节奏。
应聘第二助理,安迪的面试情况很糟糕。然而,他却意外地获得了这个众人都渴望得到的职位。对于这位职场新人而言,喜悦之情超过了对能否胜任的担忧。
安迪的初衷或许只是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他应聘这样的岗位,更多是因为这份工作能成为一块极好的跳板,而这是由于米兰达声名远播。
她不认为作为主编助理就必须对这份工作产生兴趣,也不认为要对时尚产生兴趣。她不想为迎合公司审美而改变自己的土味穿着,即便她在众人眼中像是一个异类。
她只是打算在这家跳板公司熬一年。
一位新入职场的新人,前辈的引路是很珍贵的。在公司里,若能得到前辈的提点一些,常常能让人恍然大悟。
奈格尔是安迪在这家公司生存的指引方向的明灯,并且成为了安迪实现彻底蜕变成长的重要人物。

职场的真相是什么呢?工作的成果能够成为能力的成绩单,上级的赞赏仅仅可以当作额外的惊喜,做错事的后果就应该是遭受体无完肤的批评。要是因为无法忍受而选择辞职,那么炙手可热的职位在五分钟内就能够找到另一位替代者。
奈格尔直接向安迪指出抱怨没有价值,指出向同事诉苦无法解决问题,指出在《天桥》杂志工作意义重大。
工作不单单是一份工作,它蕴含着对事业的热爱。与被逼上班不同,眼界的高低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奈格尔的一番话让安迪清醒过来,促使安迪获得了重生,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观影的人上了深刻的一课。
有人称这是一部爱情片。看完影片后,我切实觉得它与爱情毫无关联。起初,安迪的男朋友就已经和她处于不同的起点,并且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投身社会的时候,热恋的温存与事业上的相互扶助和理解相比,事业上的相互扶助和理解给爱情赋予了更长久的动力。安迪的男朋友明显更满足于在餐厅工作的现状,对女友忙碌的工作越来越不满。实际上,他早就跟不上迅速成长的女友的步伐了。
也画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奈格尔对安迪讲,当你的个人生活不复存在的时候,意味着你要升职了。这一说法蕴含着有些残酷的现实,似乎从侧面反映出安迪的自我牺牲以及他仿佛被众人背离。然而,所谓的背叛和背离,只是在不同质的价值观之下所产生的无法理解,甚至还带有一丝嫉妒。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尾。我们原本以为《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从名字到内容都充满着极度的女权主义,然而影片的结尾却透露出了其隐含的男权色彩。
内尔用略带炫耀的语气向安迪宣布自己获得波斯顿餐厅主厨职位的好消息。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凭借辛苦努力获得职场价值的明日之星,瞬间被拉到了地面。
剧情安排之下,安迪终究还是以回归自我为托词,接受了屌丝男友的招安。
这样的结局,更让前期所有的励志,都化为了无根的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