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羊
“拜托你,考虑我。”
近日,在电视剧《一路朝阳》中,这句情感丰沛的告白获得了广泛关注。在短视频裂变传播的作用下,自来水 cp 所带来的红利逐渐转化为人们对剧作本身的关注。这使得《一路朝阳》成为了暑期档决战中的一股现实题材清流。
市场上有很多“造梦机器”,奋斗的主题也经常被书写,但是对于成长阵痛的叙述火候总是难以把握。当国产剧在寻找“折中”的方法时,是否有希望打破“要么悬浮,要么刺痛”的两难困境呢?我们可以从《一路朝阳》开始探究,看看在华丽与骨感的中间状态下,都市励志剧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贴近地面飞行的。
80%的现实配方
现实题材剧集需要“贴地感”,这是求真写实的前提。生活元素的共情力能够决定创作的品质和观感。
《一路朝阳》以两个 80 后女孩长达 12 年的“北漂”经历为画卷;把主角还原成了现代生活中的个体;她们首先具有的标签是北漂以及普通人。
李慕嘉和田蓉在京城求学达四年之久。由于受到非名校身份的限制,她们在求职的道路上多次遭遇碰壁。人物的这种祛悬浮化设定,也就意味着故事从一开始就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考验。并且,因为两人的性格特质以及理想诉求存在差异,所以她们分别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女主李慕嘉既胆大又心细,智商和情商都在线,她懂得把握住与上司之间的私交,以此为自己争取机遇。从自费进行实习开始,到晋升为行政助理,接着成为助理律师,最后正式挂牌成为律师,这一系列的身份升级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苦楚和心酸。
她决定为爱留京的时候,男友丁之潭的父母正在盘算着怎样通过相亲找到驻京的捷径;她用薪代偿来换取实习考察资格时,同事们纷纷质疑她是否有“后台”,并且抱团孤立她……李慕嘉没有家庭给予的底气,只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勇气,然而这份勇气也被都市生活高昂的成本所消磨。
《一路朝阳》借助大量符号元素,展现了以往被影视剧美化并折叠的现实情况:像那些拥挤堵塞的隔断房,以及动不动就要花费三小时的地铁通勤;还有那种只能供应十五分钟热水的情况,以及一双看似普通却价值半个月工资的平底鞋。在无数个陷入困顿难以入眠的夜晚,在无数个重新振作鼓起勇气的时刻,“北漂”这个词被赋予了丰富的血肉和肌理。
李慕嘉像是大部分北漂们的一个缩影。田蓉则代表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亲身见证了时代的风口,是 00 年代末的炒房一族。
田蓉是法学专业出身的。她在律政行业兴致不高。然而,她在房产中介这个职位上却闯出了一片天地。她会囤房,会收租,会倒卖,会置换。这样做既能节省搬家费,不用自己手抗重物上五楼,也能让三餐从简,把一包方便面掰成两块吃。
观众叹服田蓉的雷厉风行。观众看着“疯狂楼市”在时代漩涡中跌落盘旋。观众看着她们在回不去、难留下的夹缝里努力生活。她们以“失根者”身份面对一场场“苦伐”。
“北京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与那种兜售套路、在热搜话题里插入剧情的制剧手法不一样,《一路朝阳》的“下沉”很贴近,就像是周边故事的复制。它想要通过“散点透视”来重新构建叙事逻辑,在那种去掉光环、注重情感的人物关系中重现生活里的琐碎与温暖。并且,关于“后台”“未来”“家”等方面的实际感受等问题的多维度讨论,也给剧集增添了现实意义。
因此,现实图景由细节织就,这让观众能够从微观视角切入,回溯“10”年代前后的北京。局部景观的更迭首先折射出时代的整体变迁,接着时代的进程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改写着普罗大众的整体精神风貌,最终实现了价值格局的升级。
20%的理想色彩
在二创平台上,“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鬼怪》”几乎是《一路朝阳》 cp 向视频所打的统一 tag 。
不同的诉求、欲望以及心结,促使剧中人物分别做出了稀奇古怪的选择,进而走向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爱情有浓烈的时候,也有轻微的时候;价值观有契合的时候,也有背离的时候,这些默默地演变成了主角们的遗憾和隐痛。
李慕嘉与丁之潭存在分歧,这种分歧源于双方近乎相反的未来规划。前者希望先追求物质生活的立足,而后者则沉浸在家庭的温馨之中。面对这样一个无解的命题,两人长达四年的感情最终只能以分别而结束。
此时男主角黎光出现了,这被赋予了一层理想主义的色彩。他成熟,事业有成。他对待感情认真且直白。在对女主再见倾心后,他没有借助上位者的身份施压。他给予女主平视、认可和尊重。
剧中有经典台词:“拜托你,考虑我”。王阳在眼神方面进行了转换处理,李兰迪对小女生的情态进行了描摹,这些都使得观众陷入两人暧昧的拉扯之中,难以自拔。
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观众对男女主角年龄差的讨论,这种讨论与强大的氛围感相伴。
演员王阳在戏外采访时说:“这是我职业生涯中在情感戏方面演员的最大年龄差。”在剧集背景中,两人或许仅相差 12 岁,然而反映到演员本人身上,却是 21 岁的差距。尽管王阳已尽力通过演技来去除油腻感,但仍有部分观众难以产生代入感。
剧情时间线不太明晰,还有黎光离异且有孩子的设定,这使得两人的发展偶尔会出现波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嗑糖时的沉浸体验。
感情线的嗑点或许会因不同的人而有所差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路朝阳》的目标受众群是足够宽广的。
《北辙南辕》曾遭遇“悬浮”方面的质疑,与之相比,《我在他乡挺好的》以苦味贯穿故事的核心,而《一路朝阳》更愿意选取折中的角度,去制造“爽剧”和痛感这两种体验。
吴剑秋是个很好的例子。她是李慕嘉的上司,并且还是亦师亦友的。李慕嘉不明白职场规则,以为做老好人就能得到同事接纳,这时是吴剑秋及时提醒并纠正她,让她一定要做那些别人无法取代的事情。当李慕嘉与初恋分手心情不好时,吴剑秋会及时开导她,通过自身经历来引导她,把她从负面情绪中带出来。
这一职场“领路人”的设定是讨喜且理想化的。两位女主相互扶持,黎光有着热烈真诚的爱意,它们在功效上没有本质区别。它们在“纪录片”式镜像映射的基础上,用 20%的理想色彩来中和 80%的现实配方。
工位常备着行李箱,用来应付临时出差。加班赶工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状态。会有姐妹在你失意的时候为你摇旗呐喊,给你充电蓄能。不会有那种天降总裁体贴地接送你,也不会动不动就大手一挥买下大平层。但是会有爱人在你身边悉心相伴,只希望你能梦想成真。

这些时刻贴地飞行且温暖治愈,它们是国产剧里许久未曾出现的普通人,同时也是都市励志剧在探索中间态方面开启的新篇章。
通过“沉下去”,实现“浮起来”
如何定义这个“中间态”呢?真实与卖惨之间只有一墙之隔,爽感与悬浮也相邻而居。现实题材剧集在把握“中间态”时,或许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进行考虑。
首先,“沉下去”意味着剧本打磨需要深入到写作对象的内部。要去寻找典型人物,鉴别典型事件,运用典型语言。
《一路朝阳》中,主角团身份具有典型特征,这只是其中一部分。配角们同样也是血肉丰满的“真人”,他们各自有着缺点和局限性,同时也有着真实的生活逻辑。
丁之潭用预备购置婚房的钱去炒股,将全部资金投入后却遭遇惨败,这凝聚了 2007 年股市暴跌的时代特征;而田蓉的丈夫李万兵,是北京“拆二代”的真实体现,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他遇到田蓉,难免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剧作取材的时代背景正处于关键节点,当时北京处于野蛮生长状态。这个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增量”城市,在内容方面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广度得以延伸。
腾飞也好,骤降也罢;逆跌也好,崩盘也罢,都终究会被吸纳成为时代景观的一部分。那些加班的夜晚,那些失眠的日日夜夜,都将在观众的怀念中提升等级,温和地诉说着真实存在过的痛苦。
“浮起来”的要求是,在都市逻辑与故事逻辑“对齐”的前提下,去描摹情感波折以及事业转型中的“新典型”,这样就能带来能够启迪当下的现实图鉴。
面对破碎的生活,应当怎样把自己重新“拾起来”呢?在《一路朝阳》里,主角们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慕嘉有冲劲且有野心,她在细节观察方面以及职场人情上提供了很多小巧思;田蓉待人真诚,擅长换位思考,多次得到机遇的眷顾,或许这就是她义气率真的回馈;吴剑秋行事雷厉风行且干练,她长袖善舞的交际原则,为观众提供了新时代女性在职场立足的范例。
《北辙南辕》里有开启金手指的“大飒蜜”,而大部分人没有资本去试错,这才是常态。只有那种建立在真实且不逾矩基础上的“浮”,才能够启发切合时代的现实意义。
很多描写“北漂”的剧集都很优秀,《一路朝阳》能否后来居上还不确定。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内容来看,我们能看出都市励志剧在探索中间态的趋势,也能看到华丽与骨感融合所带来的现实难题。“中间态”的落点到底在哪里,我们期待未来的优质同类作品能给我们答案。
主编:罗姣姣
文:小羊
排版:小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