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围绕教育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三个核心模块展开,具体因地区、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招聘单位的要求而存在差异,但整体框架和重点方向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考试内容,帮助考生系统备考。

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五个部分,教育学重点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课程理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与方法等核心知识点,教学过程的本质”“德育的疏导原则”等高频考点需结合实例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侧重考查学生的认知发展(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动机、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题型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求考生能运用理论解释教学现象,教育政策法规常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需重点掌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保护、教育教学活动的法律规范等条款,教师职业道德则强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考查职业行为判断。
学科专业知识是数学考试的核心,重点考查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内容涵盖大学数学、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及小学数学知识,但不同学段侧重点不同,小学学段侧重基础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包括数的认识(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程与不等式、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简单分析)等,同时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如何用画图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初中学段在小学基础上拓展,实数运算、代数式(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形与四边形、圆的性质、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为考查重点,题型以解答题为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高中学段则更强调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包括极限与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法则、导数的应用)、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线性规划)、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解析几何(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等内容,部分重点中学招聘还可能涉及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基础课程知识,考查考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能力模块主要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学科课程知识则聚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与应用,包括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导向、课程内容结构化、教学活动重实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抽象能力、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及学业质量标准等,考生需掌握教材分析能力,能准确把握各学段重点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初中‘分式’学习中的基础作用”,教学设计题常要求考生针对某一课时内容撰写教案,需包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环节,并体现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可能通过片段教学或情景模拟题考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要求考生语言表达清晰、教学逻辑严谨,能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教具模型),教学评价则侧重考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如课堂提问、小组合作表现)和结果评价(如作业批改、试卷分析)的设计,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

通过笔试的考生需参加面试,面试形式包括说课、试讲、答辩、结构化面试等,说课要求考生阐述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重点体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试讲则是模拟真实课堂,在10-15分钟内完成完整教学片段,需展现教学互动、课堂调控和教学创新能力,高中‘函数的单调性’试讲中如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抽象概念”,答辩环节常围绕教学设计、学科知识、教育理念提问,如“为什么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难点”,部分小学岗位还可能设置技能测试,如简笔画(绘制数学图形教具)、课件制作(用PPT或希沃白板设计互动课件)等,考查考生的教学实操能力。
问:教师招聘数学考试中,小学和初中的学科专业知识难度差异大吗?
答:难度差异主要体现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小学侧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教学转化能力,如“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要求考生能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儿童易懂的语言和活动;初中则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涉及函数、几何证明等综合性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代数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证明及应用”,考生需根据报考学段针对性复习,小学注重“如何教”,初中兼顾“如何教”与“如何解”。
问:数学考试中的“教学设计”题如何才能得高分?
答:高分教学设计需体现“核心素养导向”和“学生主体地位”,要精准把握课标要求,明确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如小学“分类与整理”需培养“数据意识”,初中“勾股定理”需发展“逻辑推理”);教学过程设计要层次分明,如“创设生活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递进式结构,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要融入创新元素,如利用数学文化(如祖冲之与圆周率)、跨学科融合(数学与科学、美术结合)等激发学生兴趣;板书设计需简洁美观,突出知识脉络和重难点,例如用思维导图呈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注意语言规范,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圆的周长公式C=πd”不能写成“C=3.14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