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便民信息

中国教育报:“寻找”教育的新生命

来源:当涂人才网 时间:2016-12-10 作者:当涂人才网 浏览量:

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

2015年12月20日,是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马外)建校40周年纪念日,当校庆纪念活动完美“绽放”,一部名叫《寻找》的纪录片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引爆了无数师生的泪腺。这是学校用10个月时间请专业团队和校方合作拍摄的纪录片,片中没有出现一位行政领导,而是以一个个老师、学生、校友的鲜活而动人的故事,讲述了教育的传承、坚守、情怀和梦想。“马外是我精神的家园,引领我不断的成长。”片中语文老师张抗苏的一句话,道出了马外人对于学校的精神依恋。

古人说“四十不惑”,然而对于刚刚跨过40岁生日的马外来说,“寻找”却正是她当下聚焦的主题。在马鞍山这样一个中部省份的资源城市,外国语学校这种特殊的办学类型和沿海城市兄弟学校相比有着先天不足,再加上历史和政策的原因,马外长期处于示范高中和民办教育的夹缝之中。“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马外人急需寻找转型突破的新路径,寻找下一个希望的路口。

“特色办学,是外国语学校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教育必须有选择性,才能在改革和竞争潮头走出一条绝处逢生之路。”马外校长李代贵的一番话,为“寻找”的故事指明了续写的方向。

“课程定制”实现个性化学习

从2015年9月起,一个美丽的外国女孩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马外校园里,她就是来自意大利的玛丽娅姆同学。为了帮助零基础的玛丽娅姆学习汉语,陈璐璐老师从汉语拼音入手,每周安排5-6小时进行一对一教学。不到半年,玛丽娅姆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了,今年5月,她顺利地通过了HSK3的等级考试!

近年来,马外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以课程定制实现个性化学习。基于外国语学校的特色与优势,马外在高中开设了一对一的语言辅导课程,同时针对有海外留学需求的学生创办了外语课程实验班,如英语雅思课程班、日语考级班等,实验班均采用小班化教学。在马鞍山市教育部门的双语教师培训中,马外培养了13名双语教师,为外语实验班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如果说,外语课程实验班是马外在老本行的“蜻蜓点水”,那么空乘班则是马外在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大胆创举了!2012年,空乘班项目“空降”马外,开创了安徽省普通高中设立空乘班的先河!为了让这一项目精品化,马外开辟了独立空乘楼,每年只招两个空乘班,每班50人左右,进入空乘班的孩子不仅中考要达到普高分数线,还要通过准航空公司标准的面试。

课程设置是空乘班大的亮点,马外空乘班的课程分为三大类: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文化课程和普通高中完全相同,因为这些孩子将来也要参加高考。专业课程高一设有基础礼仪课和空乘理论课,女孩子从高二开始有瑜伽课,平时还要选修健美操、民族舞蹈等等,男孩子从高二开始有健身课,确保将来可以通过航空公司的体能测试。实践课程则是走出校园参加丰富的服务与体验活动。

“创办空乘班,一是因为学生需要。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本科,但有的孩子形象好、服务意识强,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指引一条合适的路?空姐这个职业收入高、平台好,对家长也比较有吸引力。二是因为国家需要。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和未来低空放开的趋势,航空服务业将呈现井喷式的人才需求。目前我国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和民航相关的专业,高校特别希望人才培养的端口前置到高中。”主管空乘班的唐丽娜老师说。

然而普通高中创办空乘班,师资是一大难题。马外一边外聘大学教师,一边培养本土的专业教师。在马鞍山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每年都挑选综合素质出众的老师外出学习。现在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已不在少数,如体育老师通过培训成为专业健身教练,音乐老师经过培训成为瑜伽教师等。

截至目前,马外空乘班两届毕业生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民航相关专业录取率达80%,民航直属高校和航空公司直属高校录取率达60%。如今,马外已成为中国民航大学全国五所普高生源基地之一,每年空乘班的招生总是空前火爆。空乘班也成为马鞍山市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成为市里一些大型活动礼仪服务的“门面”。

让“520”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

今年5月19日清晨,沉睡的湖东路还没完全苏醒,马外的许多学生就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地结伴来到了学校。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对于马外的学生来说可非同寻常,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学生节。

学生节的开幕式即“校园百奖”颁奖仪式,206名学生走上红地毯,登上领奖台,接受全校师生的祝贺与掌声。开幕式过后,高中科技创新大赛、文艺汇演、跳蚤市场、毕业典礼等几十项活动先后登场。最受学生期待的是由学生会、学生社团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初夏的午后,动感十足的街舞、优雅从容的学生乐队、刚劲震撼的跆拳道和纯情甜美的歌声,将学生节推向了高潮!整台表演的策划和主持是一位敢于挑战自我的高一女生,老师们都为台下的观众、为同学们喝彩!

整个学生节最令人难忘的,或许就是初一、初二的孩子在操场上用身体排出醒目的“520”造型,仿佛在深情地呼喊:“我爱您,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爱马外!”老师们看到这个场景,也由衷地回答:“孩子们,我们也爱你们!”

提到创办学生节的初衷,李代贵校长说:“学生到学校只是来听课吗?不完全是。学生到学校是来寻找同伴、发现自己的。每个人多年以后回想起学生时代,都是那些零零星星、与成绩无关的记忆温暖了你。我们希望马外能成为一个留下成长记忆的地方。”

而随着两届学生节的举办,老师们也惊讶地发现,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才能!一位老师激动地说:“以前只看到孩子在学习上的一面,当学校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就像多了许多衡量的尺子,让我们重新发现孩子,让他们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学生是学校存在的首要理由。”这句朴素的话语一直是马外人心中的共识。除了学生节,马外在德育方面还有许多做法深入人心。比如让每一位学生走上升旗台。学校要求政教主任交出手里的麦克风,把升旗仪式全部还给学生,每周由一个轮值班级承担护旗、升旗、主持、领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全部流程。为了鼓励孩子,李代贵特别提出要容忍升旗仪式的不完美,因为“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教育不提供成功,只提供经历、体验和成长。”刚开始,学生有走错步子的、有讲话紧张语塞的,但没有人嘲笑他们,谁说这些小小的失败不是进步的开始呢?

关于德育,马外还有很多理想。比如德育要去行政化、去军事化,比如德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一切,都在活动中点点滴滴地渗透。如今,礼貌、真诚、向善是马外学子的底色。“我希望从这里出去的学生,即使不能成为社会精英,也要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温暖的人。”李代贵说。

让乘客坐到驾驶员的位置上来

马外的教工大会和许多学校不同:第一,大会没有主席台,校长都是站着发言的。第二,启用PPT计时器,15分钟以上的讲话必须用课件。第三,每个老师都有可能成为全校大会的主持人。从一场教工大会,可以窥见马外管理改革的特色——开放、平等、包容和角色转换。

在李代贵看来,教育是慢的艺术,老校的改革一定是潜移默化、由内而外的,改革不能只靠行政力量,更需要价值观在人身上的不断渗透。因此,他倡导在学校原有的样子上引进新的要素,他将这种改革称为“微改革”。

近年来,马外的“微改革”呈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推行组团式管理,即针对一个项目成立一个管理团队。如空乘项目由前教导处副主任唐丽娜老师负责;大型活动指定某一位项目负责人统筹。这就像英国人的圆桌会议,只有轮值主席,没有常任组长。

学校评职称和评优评先也有了新变化。今年评职称,学校所有在职在岗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都有当评委的机会,由抽签决定哪几位成为评委,结果评选出人意料地顺利,几位评委老师自觉帮助学校做好了落选老师的工作。评优评先,学校将名额切分到办公室、年级组,校长也不保留任何机动名额。听课评课,推行教学评议团,由各科老师自发组成。

此外,学校还取消了保管室,实现零库存,减员增效。将图书馆延伸到教室,每个教室都配置了书橱,形成了开放式、分布式图书管理系统。这些举措,让资源放在师生唾手可得的地方,实现了扁平化管理。

“我一直认同李希贵的一句话:让乘客坐到驾驶员的位置上来。学校微改革的目的就是减少行政中心,强化师生中心,让管理直面师生本身。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信息衰减。同时,多给年轻人机会,他们就会更有积极性,全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归宿感。”李代贵说。

教育改革的本质是回归。“微改革”解放了行政与教师之间的刻板关系,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消解了工作中的惰性和反动力,从而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在并非一帆风顺的现实条件下,马外在近几年的发展是引人注目的:她以创新提升发展力,以特色提升竞争力,让教育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她以生为本,让教育面向每一位师生的发展;她以执着的“寻找”,赋予了教育新生命。一所好学校,或许不一定名扬四方,但一定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温度的精神家园!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