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求职故事 100 字
求职故事是指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些求职故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把握求职机会,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获得求职成功。以下是YJBYS编辑精心收集的100字励志求职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励志求职故事 100 字
招聘启事发布后,应聘者在招聘公司人事部门口堵了好几天,他们大多学历较高,工作轻松,正准备跳槽到待遇优厚的部门经理岗位。然而,当他们走进招聘办公室时,却看到考官身后的墙上贴着一张“通知”,上面写着:“为节省面试时间,请您进门5分钟后离开,请合理安排时间!”
很多考生一进门就抓住有限的时间,向考官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即使考官办公室电话响起,他们也不愿打断介绍。往往每次考官拿起电话,他们的介绍就被迫尴尬地结束。当5分钟时间到了,有些考生以为面试被考官接电话占用了,于是恳求考官再给他们时间,却也被考官勒令到外面去。
励志求职故事 100 字第 2 部分
开始写我的求职故事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挺紧张的。说实话,我的个人经历比较特殊,但在过去半年以及整个大学期间,我对职业规划的迷茫,以及在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跟我的同学们很相似。现在写下来,既是对自己这个阶段的一个总结,也是希望有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给我更多的参考意见。
我的求职意识萌芽比较晚,大三下学期中旬才开始准备简历。而且我最初的目的并不纯粹,主要是为了准备出国留学,所以前期就申请了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的实习项目。但后来因为地震、学校期中考试等一些琐碎的事情,基本上那些实习申请都泡汤了。这个阶段的我还是很盲目,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主要靠自己还算不错的外语水平和网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经验帖。不仅感觉很迷茫,最重要的是很累,这也是后来基本上没有完成申请的直接原因。
五月底,我意外地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实习动员西安分会的选拔活动。可以说,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我完全没有就业意识,也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能力和技能。我很喜欢当时工作人员反复强调的自我反省意识。经过层层筛选,我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很多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特点。此外,在一对一面试中,与面试官的互动非常成功。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制作简历等硬件工作上的不成熟,还得到了很多肯定和鼓励。感受最深刻的是他不断向我强调的一点,那就是我必须把进一步学习纳入职业规划中。毫不夸张地说,短短两天的时间,不仅让我的自信心迅速膨胀,还彻底改变了我很多幼稚、不成熟的思想。 那时的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把深造当成毕业后的唯一选择,很少考虑就业的问题,更没有在平时注重自己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发掘和培养。对于我来说,大学前三年是缺乏职业规划的概念,只是目光短浅地看着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想出国就考GT;为了考GT,就去读语言学校;等等。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概念,导致前三年一直忙忙碌碌。但现在看来,除了成绩单上的数字,我的人生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的关键词了。这真的是我大学最大的遗憾。
人生仿佛来了个急转弯,我毅然改变了前进的方向。趁着端午节假期回家,和父母进行了一次非常深入的沟通,幸运的是,他们完全无条件的支持了我的决定。于是,假期结束后回到学校,我就开始专心找实习。那时已经是2008年的6月份了,其实那时候大部分实习招聘都已经结束了。只能说我比较幸运。深圳建行考虑到地震的影响,将他们在西安的招聘时间推迟了一段时间。我是幸运的,赶上了末班车。这次招聘很顺利地通过了。实习结束后不久,我就收到了招聘通知,然后签了三方协议,基本上我的求职就结束了。之后,抱着积累经验的心态,我还参加了其他几家公司的招聘,都收到了条件不错的offer。其实我的背景很普通。 能在今年比较惨淡的市场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半是靠运气的。
网申的时候我没什么发言权,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跟负责招聘的HR聊了聊,一般公司很看重学习成绩和学生活动,我比较幸运,因为在简历里强调了自己在这两方面的成就,所以很顺利的通过了。
一般公司面试分为两轮,群面和单面,这往往是大家讨论的重点,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或许是性格使然,每次在等候区等待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小组成员认识聊天,并尽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一方面,这样可以缓解内心的紧张,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能避免总是以这个同学、那个同学来称呼对方的尴尬,增添亲切感。说话时微笑,倾听时看着对方并给予积极回应,这些都有些老套。在小组面试时,我会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喜欢以“我觉得你的观点是对的”开头,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二是如果有人长时间不发言,我会主动邀请大家听听他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注重团队绩效。网上总有很多人在讨论自己到底是该当领导,还是最后做演讲。 我从来没为这个话题烦恼过,因为我是个慢热的人,逻辑感也不是很强,这两个重要的任务都不适合我。同时,我也目睹过因为领导能力差、演讲能力差而被直接淘汰的悲剧。讨论的时候不要太在意案例的正确答案。其实面试最重要的是自己做。面试官见过无数人,无论你装得有多好,他们都能轻易看穿你。然而,我曾经遇到过一次例外,讨论的气氛很沉闷,大家基本在5分钟内就达成了共识。我有意识地提出一个明显幼稚的观点,激发大家讨论的热情,然后及时收回自己的观点,尊重团队的选择。我一直认为,在小组面试中,只有团队出类拔萃,个人才能脱颖而出。
我参加的一对一面试次数有限,但还是很幸运的,两次一对一面试就拿到了口头offer(公司的录用信)。我相信我的简历和个人能力绝对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我每次都能顺利通过面试的原因应该和我在面试时的积极表现有关。在回答面试官的每一个问题时,我总是会连贯很多例子来详细阐述,面试官也会根据这些线索继续提问。因为是我熟悉的领域,所以一对一面试的氛围会很轻松。有时候面试官会问一些敏感的话题,我觉得这个时候还是真诚的回答比较好。曾经有一位面试官看了我的GT成绩,直接问我为什么不出国继续深造,我真诚的跟他讲了我之前的想法和现在的计划,他听完之后给了我非常中肯的建议。 另外我也会根据面试官的言谈问一些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面试官是专业人士的时候。一方面说明我真的非常重视这次面试,另一方面也从各个方面了解了自己将要进入的行业、公司和职位。另外我还有过一些疯狂的经历,如果在一对一面试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些手握用人大权的高层,我甚至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和意见。以前我非常无知,总是屈服,假装愿意接受公司的一些不合理安排。有一次面试电信公司的时候,我一开始只能胆怯地假装愿意接受地域安排。没想到面试官看穿了我,于是对我进行了长篇大论的说教。最后我还是诚恳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居然当场就收到了offer。经过那次经历,我学会了在面试时要多加争取。 我会坦诚地告诉面试官我适合的工作类型,以及希望得到的发展平台,面试官也会给我很正面的回应,不会觉得我是个贪心的人。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其实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我们找工作,不能只让公司来评判自己适合不适合,我们心里也应该有个衡量标准,看看这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第一份工作不只是一个开始,也应该是我们职业规划中重要的一环。虽然在现今金融海啸之下找工作很难,但将就着目前的工作只会让我们未来的工作更加困难和不愉快。我的老师一直跟我强调,要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我很高兴自己找到了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我想这也是我未来努力的动力。
说了半天,我发现自己还是很不要脸的写了好多。和很多人相比,我不应该算是求职那么成功的毕业生。只不过我的求职过程比较顺利,offer来的比较早,在求职过程中受的折磨也比较少。这半年来,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对职业规划和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半年前,我根本没想过就业,从来没有想过在职业规划中要把学习当成一个问题来考虑,导致做决策的时候把学习和工作完全割裂开来。如果我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我就会走上金融工程这条不归路。以我现在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只会让我很难再走上这条路,也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真正热爱这个与我的能力和兴趣相去甚远的行业。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样。 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样,被舆论炒作迷惑,总以为自己凭着三脚猫的本事就能做营销、工商管理之类的,反而对金融特别抗拒,因为自己在里面受困了很久。然而大学四年除了这个专业,我什么本事都没有。在上海的商务训练营,通过沙盘课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比较实用的专业知识。作为CFO,如何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如何保证企业现金流,深深吸引了我。也是在游戏过程中,我第一次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有了小小的肯定。随后的实习,让我走进了更广阔的天地,我意识到大学四年辛苦学到的知识真的可以运用到现实中,实践中还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我去认真学习。或许,就是因为我比较注重这两点,大四才没有被求职占据太多的时间。 反而利用这段相对自由的时间好好学习日语,准备专业资格证考试,为接下来的发展做好知识准备。当然,我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我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关于专业的,关于人际的,关于各种现实的。不要太在意学历,不要为了学历而学习。到了工作岗位,自然会继续学习,到时候学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这只是对这半年来的一个小小总结,可能有些想法还不成熟,或者经验不具代表性,现在写下来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和鼓励。
励志求职故事100字之三
化工学院1994级学生宋国廷是丹东人,生性不甘于现状的他,在校期间曾竞选学生会主席,任职期间组织“三岗”等独具特色的活动,受到校领导的重视。毕业后,他凭借资历顺利被分配到北京一家国营化工单位。但国廷志向远大,不愿在那家单位默默无闻,半年后果断辞职,接手了一家福利性质的综合企业,成为公司总裁。十几年过去了,国廷的公司也和他一样步入了三十而立。
现在,我的学生们经常从全国各地给我发来成功的喜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牢记着我的教诲,有的甚至把我的“乐观、自信、包容、坚韧,在人生的夹缝中走出属于自己的光辉之路”作为座右铭,指引自己的方向,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都长大了,成才了。每当想起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心里就感慨万千,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学生们走向社会,就是我几十年心血最大的回报。
在天津科技大学任职期间,我的办公室成了我和学生们畅谈理想、畅谈人生的天堂。我喜欢向他们讲述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明白“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志向高远者要眼光长远”的道理,教他们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如“感情投入”、“提升个人魅力”、“五指弹琴”、“心胸开阔”、“积极乐观”等。我经常接触的学生大多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我的影响,我的教导对他们后来的求职、就业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励志求职故事 100 字
今年福鼎首届山海劳务供需对接会上,两位女大学生成功求职的故事被津津乐道。在众多大学生四处奔波找工作的时候,幸运之神为何眷顾她们,为何她们求职成功?
两名女大学生都是福安本地人,一个是福安市人,一个住在秦屿镇。一个叫李青,一个叫罗兮兮。在成为福建安诺纸业有限公司员工之前,她们的经历略有不同,但因为一场招聘会,她们成为了同事,从普通的应聘者一跃成为代表公司招人的“考官”。
3月13日,福鼎将举办山海劳务供需见面会。消息一经发布,便受到众多用工需求者的广泛关注。招聘会当天,吸引了3000余人前来参加。李青和罗兮兮也为这次招聘会做了精心的准备。这天,他们早早来到了招聘会现场。在招聘会提供的众多招聘信息中,福建安诺纸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随后他们向“安诺”投了简历。简历一投,虽然没有100%的成功保证,但毕竟有希望,就等着公司通知面试。
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李青就会一觉睡到自然醒。第二天,她照例睡得很晚。可一个电话把她吵醒了。是“安诺”纸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叫她去面试。李青丝毫不敢怠慢,放下电话,赶到指定地点面试。面试现场,李青答题流利,谈吐流利,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得公司老板的好评。一周后,李青正式成为安诺纸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罗兮兮也接到了电话,历经风雨,她也加入“安诺”纸业,成为“安诺”员工。
3月28日,在福鼎市例行的山海劳务对接会上,她和罗兮兮代表“安诺”以“考官”的身份出现在招聘会上,完成了从应聘者到“考官”的转变。这种毫不费力的转变,和她两年多来的求职经历息息相关。
2006年,李青从福建省一所高校毕业,主修市场营销。李青认为这个专业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工作,所以毕业后她没有回家乡,而是留在了福州,经过一年多的培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她想在更好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08年春节刚过,李青就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了她的“求职之旅”。经过7个小时的颠簸,李青终于到达了她向往的地方。人流如织,让她兴奋不已。来到上海,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先在上海“立足”,再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很快,她就在上海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客服部接待员的工作,月薪2000多元。这无疑坚定了李青在上海的信心,也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但她发现,上海的生活成本也很高,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根本不够。

去年下半年,一场全球金融海啸袭击了李青所在的公司,让她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她不得不重新开始找工作。上海是一个重视学历的地方,只有大学学历的李青在找工作时,并没有知识优势。但根据她一年来的工作经验,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录用了她,但工资只有一千多元,比她原来的工资少了很多。这样的收入,她是无论如何也呆不下去的,只呆了三个月,她就回到了福鼎老家过年,之后就在家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3月13日的招聘会,李青找工作的欲望才重新燃起。
和李青一样,罗兮兮也有过在外地打工、找工作的经历,在国外生活的艰辛让她想要回来找工作。今年春节,她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了福鼎。在家的这段时间,她一有时间就会在人才网站上浏览各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如果人才网站上有适合自己的职位,她有时会打电话到公司去联系,但毕竟合适的职位不多。
如今政府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话平台,李青和罗兮兮不仅从求职者变成了“考官”,更重要的是,1000多名求职者在招聘会上找到了“亲家”。
【励志求职故事100字】相关文章:
求职励志故事01-16
励志求职故事 12-18
求职励志故事 09-27
职场励志求职故事06-13
求职励志短篇故事 01-16
了解励志求职故事 01-15
励志求职礼仪故事 12-17
求职礼仪励志故事12-13
求职面试励志故事 12-10
关于励志求职故事 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