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90 后职场新人:撕掉标签,展现个性风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7-28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在职场“前辈”眼中,90后新人就只是更年轻吗?

社会学家把二战后时期划分为10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研究。90后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中国公民。以下是职场“前辈”眼中的90后新人汇总。90后只是年轻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作为90后新员工,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2015届毕业生离开大学已近半年,作为职场新人,这群90后常常被贴上“自私”、“不负责任”、“非主流”等标签。

事实上,90后自步入职场以来,就被视为最具有个性的一代,有人说他们任性、叛逆;有人说他们冷漠、不孝;有人说他们停留在青春期,永远长不大。

2014年一项名为《90后撕标签》的调查显示,90后与前辈们并无太大区别。事实上,在60后、70后、80后眼中,这些初入职场的90后并不像外界标签中的那样“不靠谱”。

60后:90后有责任心,不循规蹈矩

今年7月,90后女孩李梦君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27年前,她的妈妈韩雪琴也是从这里毕业的。

7月4日,她在QQ空间晒出自己和母亲的毕业证,并写道:“母女俩上的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相差27岁。”毕业后,李梦君做出了和母亲一样的选择,她没有留在北京,而是回到了家乡大连,在一家金融公司就职。

回到父母身边后,李梦君坦言很享受家庭带给她的温暖。“父母从小就很包容我,希望我能有自己的选择。”李梦君说,“我和妈妈关系很好,什么事都可以聊,她甚至知道我高中时喜欢哪个男生。”

出生于60年代的某大学副教授韩雪琴认为,女儿那一代人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么“不负责任”。 “我觉得他们那一代人是有责任感的,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就拿我女儿来说吧,她就做得很好。”

今年2月,李梦君在北京一家公司实习,临近过年,她提前请假回大连。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当时母亲正在医院做一个小手术。“我本来打算等女儿回来后手术做完就出院,也不想让她知道这件事,谁知道她提前回来,我的手术又被推迟了。她回来后,在医院里看到了我。”韩雪琴在采访中说,“女儿去医院的那一刻,看到病床上的我,她立刻就做出了毕业后要回大连和妈妈在一起的决定。”

此前,李梦君一直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北京工作,北京也有不少企业给她提供工作机会。但在母亲患病后,过年时,亲戚朋友问起她毕业后想去哪里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想回大连。”韩雪琴告诉记者:“我跟她说,如果回大连就得打工,如果母亲生病了,自己也没法一直照顾她,可她说,‘那不一样,精神上不一样。’”

采访中,韩雪琴提到一个细节:“我眼睛看东西模糊,有一次我要缝衣服,打开针线包,发现女儿已经把针线包里的彩线一个个穿进针孔里了。她怕我看不清楚,缝不上针,就帮我缝好后才回学校。”韩雪琴认为,责任感是每个人都有的,无论哪一代人,只是没有更多机会展现出来而已。

此外,在韩雪琴看来,90后生活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接受了大量的知识,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很强。她在采访中举了一个例子,“现在的90后,在家里买电器,很少看说明书,自己就能研究明白,探索精神很强。”她表示,自己生活的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这也让她这一代人在很多事情上“循规蹈矩”。

“我不赞同给90后贴标签。我生活的时代有我们自己的特点,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也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要与时俱进,不一定非要拿他们和我们相比。如果一定要给90后贴标签,不如给他们贴上一些鼓励性的标签,让他们更勇敢一些。”韩学琴认为,90后刚刚步入职场,作为老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成长。

70后、90后深受互联网烙印

在吴晨光担任副总裁兼总编辑的一点资讯,团队里有将近五分之一的90后,大部分都是技术岗位的人员。“新来的90后同事创新能力比较强,作为应届毕业生,他们更愿意用努力去证明自己,对当下的潮流特别敏感。”吴晨光这样评价身边的90后。

“90后生活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这两个时代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互联网。这群人几乎不能没有网络和手机生存。今天的交流、消费、工作平台都建立在互联网上。这一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互联网,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吴晨光看来,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体现了一种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加个体化的文化。这种文化对90后的影响很大。“比如他们喜欢自拍、分享、互动,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70后吴晨光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对互联网一无所知,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也经历了从非互联网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没有网络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90后从出生就有网络,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现在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举例说,自己早年做记者时,会去图书馆查资料,但现在的年轻人在网上就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料,“所以他们的视野比我们开阔多了。”

但吴晨光在采访中也表示,“90后新人基本功不太好。”以他从事的媒体行业为例,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可以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东西,发布什么内容自己说了算。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说了算,最终的问题是他们总以为自己是‘老板’。他们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有才华,但做事比较粗糙,思考通常不够深入。这都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

“如果说90后是非主流,那什么才是主流?90后才20出头,你不可能指望他们有和70后一样的想法。一个人不可能有超越年龄的想法。比如90后现在只想谈恋爱结婚,而70后现在几乎都结婚了,要多考虑养育孩子、养育父母。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70后、80后是不能和90后相比的。”吴晨光认为,“90后有明显的互联网特征,他们需要借助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去做事情,正确理解什么是互联网很重要。”

80后:90后更年轻

很多在北京玩音乐的年轻人都听说过五道口的O2录音棚,它的全名是北京天成乐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CEO是80后的王天举,200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创业。

“我毕业的时候,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人还是少数,这还是一个新鲜事,那时候学生都会把自己创业当成一个故事来讲。”王天举说,“80后毕业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进外企、国企,或者考公务员,他们更在乎工作是否稳定,可能真正会去尝试创业的人还不是很多。”

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基于对全国近6万名毕业生调查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为6.3%,较去年增长近一倍。

“90后进入社会面临的环境和80后不一样,现在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近一两年,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创业成为大家更愿意讨论和关注的事情。”王天举认为,社会的快速变化让90后的生活状态更加不一样,他们的就业思维不再是传统的,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创业。

在王天举的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90后。在他看来,“80后和90后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更年轻,理念上更有激情,工作上更有干劲,更感性。”

王天举告诉记者,有一位在企业实习的大学生,学校建议他毕业后去一家比较稳定的企业工作,但实习生却非常反对,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一直和学校“斗争”。 “要是我们这一代,可能就听学校的,但他们更坚持做自己。”

不过,在王天举看来,90后的特点在80后身上也同样存在,每一代走过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同样的一些特点。“只不过现在社会比较开放,大家都有表达意见的平台,信息传播也快,社会的快速变化让90后得以登上舞台。其实每一代人本身没有什么区别。”

“90后被贴标签,是这一代年轻人进入公众视野所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大众简单认可,随着他们逐渐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每一代人可能都会经历一个从没有标签到有标签再到没有标签的过程。”王天举认为,如果说90后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年轻”。

相关:90后眼中的国企最新待遇与职业发展

在国企工作好不好?90后眼中的国企福利与职业发展

在国企工作,你的社交圈子很容易变小、变局促,你会逐渐失去对外界的敏感和好奇心,这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有些可怕。

但“想要”和“能做到”之间似乎总有一段距离。打出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室友兼同事正坐在我旁边,手拿薯片看家庭调解节目,他要么愤慨,要么和我一起哭。这常常让我感到茫然。早上上班路上喜欢跟我说“国企很容易把人变成温水青蛙”的人,和我面前这个下班后看电视到天长地久的人,是同一个人吗?1985年出生的她,在这家国企工作了5年。5年来,她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没有变化,但因为国家这两年接二连三的法规政策,她的福利待遇大幅下降。在我入职前夕,公司刚刚完成一轮令人心碎的降薪,即使基数很大,但40%的降薪幅度,也足以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的痛。

我突然想起面试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都压抑着什么,部门领导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现在央企不一样了,所以我做了慎重的选择。当时我觉得这是组织对我革命意志的考验。于是我用尽浑身解数,几乎是用出杀手锏以胸破石,最终过五关斩六将,进了公司的大门。后来每次拿着工资条想哭的时候,我都会想,有时候我们真的不应该把社会想得太险恶,事情想得太复杂。

但似乎刚毕业的我们,就容易这样,把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主观武断的基础上,毫无悔意。比如国企,觉得这里钱多干活少,没有职业发展,没有理想抱负,更没有青春梦想,似乎几年后,它只会把我们培养成隔壁村长的傻儿子。

但事实上,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又到了求职季,希望趁着这个飘雪的周末,讲讲我现在对国企的体会和感受。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所以仅供参考。我能说的和想说的还有很多,这次就讲讲大家对国企常见的三个误区。

国企就没有职业发展吗?

很多人觉得在国企是没有职业发展的,因为似乎能做的只有“等待”,等上几年,等资质,等机会。这种想法确实有道理。因为国企项目大多是重资产的,规模几十亿,又涉及国有资产,各方面的控制和监督都非常严格。所以,毕业后能成为项目经理,在互联网行业干三年就能带团队的步伐,无论国企如何改革,都不可能实现。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职业发展,其实我们有清晰明确的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和内部竞争流程。简单来说,你挣多少钱,职位有多高,就决定了你的能力有多强。在每个部门,公司里每个人都知道谁业务能力强,谁业务能力弱。所以当有升职机会时,会出现两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但不会出现傻子升职的现象。毕竟国企纪检部门真的不是好惹的,尤其是近两年,我隔壁纪检部门的同事最近都在加班,他们一加班,整个公司就人心惶惶。

不仅纪检人员要加班,我所在的部门,大家下班后也经常聚在一起写作业。“写作业”是我女上司的口头禅,吃饭时总喜欢悄悄问我“作业写完了吗?”这让我在吃饭时百感交集。我女上司是部门副总经理,因为善于沟通​​、善于解决跨部门问题,被誉为“李专员”,在群众中的口碑非常好。而且李专员聪明、勤奋,业务能力强,公司领导喜欢带她去任何地方。她出生于198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后进入公司,工作三年,取得CFA资格,五年后升职为副总经理。最近公司改制调整,她即将再升职,谁能否认这不是一条稳扎稳打、不断攀升的职业发展之路?

职场励志90后故事简短_90后职场励志故事_职场励志90后故事大全

国企会让人丧失斗志吗?

首先我想说一句发自肺腑、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暖心的话:唯一能让我们丧失斗志的,是我们自己。

说实话,在国企做一份工作很容易三心二意,哪怕你每年考核垫底,领导也绝不会拍桌子用KPI瞪你,不理你就够了。所以,国企的工作氛围总是轻松愉快的,很少有重要紧急的情况,很少有没人干就干不下去的事情。但如果因为环境轻松舒适就失去了斗志,然后转过头去抱怨环境太舒适、太美好,那就太不合理了。

刚进公司时,我每天都翘首以盼接触公司业务的机会。坐在我后面的医生看着我跃跃欲试的样子,说:“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在逐渐被磨垮。”如今我即将进入工作第五个月,但每天还是为偶尔拿到的公司数据资料而欣喜。我会将好奇心从公司业务本身逐渐扩展到上下游企业,再到行业领域和社会前景,甚至尝试与项目建设部的前辈探讨技术改造。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在国企工作会让我心情低落,心灰意冷,苍老不堪;相反,国企轻松的节奏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反思自己,然后充电、提升自己。我们渐渐意识到大学教育和职场的脱节,所以很多学长学姐都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保证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企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公司里有很多人,花了好几年才考完CPA、CFA或者司法考试,有的人选择跳槽,有的人选择内部晋升,不管哪一种,都和失去斗志没有关系。所以这件事有点像星座,不是所有处女座都是挑剔的,我们也见过挑剔的金牛座和巨蟹座,最后还是看个人吧。

我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在国企或者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感觉自己的地位越来越不温不火,所以在犹豫要不要跳槽到民企,重新开始,挑战自己。这让我想起我申请留学的时候,有一个论坛,是让申请者相互交流的。有时候看帖子,觉得我们看一个人问的问题,就能判断他适不适合留学,不用看他的背景。比如,如果一个人发帖问“我适合学商科吗?”那他肯定不适合,就像没有一个CEO会问“我适合当CEO吗?”这样的问题,天生就是无效的。

同样,如果一个人问“我是否应该离开国企,去见见未知的自己?”那他一定不能跳槽,跳槽后一定会后悔,因为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无法遇见未知的自己。其实,真正有能力重新遇见自己的人,在别人大声质问的时候,早已悄然果断地跳槽了。

国有企业福利高吗?

其实我真的希望这不是一个误会。

据说前几年公司的工资福利还行,但也只是还行,也就是中型外企的水平,比金融业标准还低了好几个档次。后来受国家政策影响,工资开始大幅度降低,让大家的表情越来越抽搐。至于传说中的隐形福利,这两年更是不断缩水,我入职时福利也只是楼下理发店和洗衣房的优惠券而已,很多同事安慰我说,就是来捡漏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愉快的悲伤。

福利待遇就不说了,反正自从我把工资条给朋友看之后,出去吃饭就不让我买单了。很多人问我年终奖会不会补发,比如直接装在麻袋里发。因为没体验过年终奖的狂喜,我傻傻的天真地问同事。看着他们震惊、同情、最后微笑沉默的复杂表情,我只能让悲伤如河水般流淌。

【职场“前辈”怎么看90后:90后只是更年轻吗?】相关文章:

90后女教师的辞职信01-01

90后青春励志语录短小精悍阳光精选01-01

职场新员工自我介绍【汇总】01-01

读完《丑小鸭》有感 01-01

面试后要注意的礼仪01-01

给职场新人的几点建议

新年祝福语(精选90句)01-10

00后QQ伤感个性签名01-01

千字评论《童年》01-01

狼图腾读后感01-01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