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两自一包”办学模式(即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多地中小学尤其是民办学校及部分公办学校改革试点中广泛推行,在此背景下,“两自一包”模式下的公开招聘成为教育领域人才引进的热门话题,其招聘流程、岗位需求及政策特点也备受关注,本文将结合最新公开信息,对“两自一包”模式下的招聘动态进行梳理分析。

“两自一包”办学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赋予学校更大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其中教师自聘是关键环节,与传统教师招聘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不同,“两自一包”模式下的招聘主体为学校或教育集团,可根据办学特色自主确定招聘标准、流程和薪酬体系,这一模式近年来在四川成都、浙江温州、广东深圳等地率先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扩展,尤其在新一线城市及教育改革重点区域推广迅速。
从政策特点来看,“两自一包”招聘通常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岗位灵活性高,学校可根据学科需求、课程改革方向(如STEAM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等)针对性招聘紧缺学科教师及复合型人才;二是薪酬激励机制更灵活,部分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年薪制”,优秀骨干教师年薪可达20万-50万元,远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水平;三是职业发展空间大,学校在教师培训、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
作为“两自一包”改革的先行城市,成都多所中小学及民办教育集团近期发布大规模招聘公告,成都某知名教育集团旗下5所学校同步招聘中小学教师200余人,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及编程、心理健康等新兴学科,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应届生需在校期间获得校级以上奖学金,在职教师需具备3年以上教学经验且获得区级以上荣誉,招聘流程包括简历筛选、试讲(含无生授课和现场答辩)、心理测试及背景审查,最终录用者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五险一金、带薪寒暑假及年度体检福利。
浙江省温州市
温州市龙湾区、鹿城区等地在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招聘中,明确将“两自一包”模式作为改革方向,计划招聘教师150名,温州实验中学鹿城分校等试点学校推出“专项招聘计划”,面向全国引进正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补贴50万-80万元,并解决子女入学问题,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未来教师”,要求具备师范类专业背景,通过“笔试+教学技能考核”后进入为期一年的跟岗培养期,考核合格后正式聘用。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南山区、福田区在2024年教师招聘中,多所公办学校实行“两自一包”管理,招聘教师300余人,招聘亮点包括:一是放宽学历限制,部分紧缺学科(如特殊教育、俄语)可招聘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二是强化能力导向,试讲环节重点考察课程设计能力和学生互动技巧;三是提供多元化发展支持,与高校合作设立“教师发展学院”,定期组织国内外研修培训。
从最新招聘信息来看,“两自一包”模式下的岗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两自一包”招聘流程通常分为以下阶段:
Q1:“两自一包”模式下的教师招聘与事业编招聘有何区别?
A1:主要区别在于三点:一是招聘主体不同,“两自一包”由学校自主招聘,事业编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用工性质不同,“两自一包”教师多为劳动合同制(企业编),不占用事业编制,而事业编教师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薪酬体系不同,“两自一包”学校薪酬更具灵活性,可高于事业编,但稳定性相对较低,考核不合格可能解聘;事业编薪酬按国家规定标准发放,稳定性强但增长空间有限。

Q2:非师范类毕业生能否应聘“两自一包”学校的教师岗位?
A2:可以,近年来,“两自一包”学校为拓宽人才来源,逐渐放宽师范类专业限制,非师范类毕业生若具备以下条件仍可应聘:一是取得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二是拥有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背景(如应聘数学教师需具备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学历);三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考核(如试讲、学科知识测试),部分学校还接受非师范类优秀应届毕业生,但要求在校期间有教学实习经历或获得相关教学技能竞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