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疯狂加班,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这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常见的一句玩笑话,目前基本已经被证伪。“80后疯狂加班,90后浑水摸鱼,00后清扫职场。”这是近两年常见的一句玩笑话,就等着被证伪。
大家的身份证上年龄没变,但代际角色却悄然变了。想起自己的“崩溃”,我不禁泪流满面。人们总把最年轻的一代描绘成疯子,把最坚实的一代描绘成胆小怕事,而中年一代则混日子,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强烈怀疑,本世纪第四个十年,2010后会出来清理职场,2000后会变得成熟稳重,至于00后,简直是太父爱、太麻木了。网络笑话是一个轮回,社会刻板印象也是如此。所以当00后清理职场这个危言耸听的说法诞生的时候,我想说:天道是一个轮回。
在60后眼中,80后曾经是一群不羁的职场人士。《今夜80后脱口秀》中依然能找到不少昔日的痕迹,比如王子健开会时就曾调侃坐在你旁边的领导:“你怎么能玩手机呢?你怎么能睡觉呢?”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在00后最看重的职业属性中,价值感、让人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排在成长、个人能力提升之后,占比达49.07%。事实真是如此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女主角林妙妙打断老板说话的频率之高,让老一辈职场人不寒而栗。当然,除了直言不讳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价值观的较量。
00后已经步入职场,影视剧中的00后也在努力跟上,不让“整改者”的荣誉落空。看来,不抱怨一切,就是“假00后”。但在这样的自我肯定中,他们的职场剧还能看吗?
年轻人、劳动人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的开场,是林妙妙(赵今麦饰演)大四实习的片段。要知道,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她们还只是高中生,剧情快进得有点过头了。几个闺蜜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
林妙妙在电视台被反派陷害后,转战新媒体做视频创作;钱三一因抑郁症辍学,为这部剧九成时间在外,最后到深圳发展事业;江天浩做过餐饮、杀剧本,最后和富家女小昭做起了咖啡生意;邓小琪也曾痴迷于排练话剧,但后来克服了心魔,继续从事演员事业。
果然,新华字典早已预言了一切:“张华考上了北大,李平考上了中专,我则在百货公司当营业员,我们都有出息。”
但如果说到00后职场写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的剧情就经不起推敲了。林妙妙离开电视台,本意是想表明自己不适合体制。但到了新媒体公司万向,也因为性格原因,一路坎坷。在和海王系男同事交涉后,她要求上司田总公平处理(把两人都炒掉),但上司当然没答应。后来她有所建树,旧事重提,上司还是没答应。
当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林苗苗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这或许符合如今互联网的政治正确,但却有些缺乏职业操守。就算不在乎资本家,也要担心丢掉饭碗。
她因为“揭露行业内幕”的惊天举动而离开万向,不仅为同事捅刀子报了仇,还为钱三一泄了心头之恨。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00后有没有这么勇敢,但林妙妙每天背着炸弹上班,估计也只有在影视剧里才能开心了。

一方面,她作为新媒体从业者的成功,确实得益于她敏锐的选题嗅觉和正直的社会意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钱三一的无私帮助,那些爆红的视频又怎么可能诞生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展现了00后的职场态度,但除了酷炫的态度,实用性方面并不多。
至于每天接送林妙妙上下班的钱三一,因为生病长期缺勤,所以还是有深厚的家世背景的。江天浩一直想做风口上的猪,什么都是他投资的,无论是餐厅还是剧本杀店都没撑多久,要不是最后得到了有钱岳父的支持,他能不能继续负债创业都很难说。找个有钱的老婆快速实现阶层转型,是他最成功的投资。
至于邓小琪,我觉得她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就是人要接受自己的平庸。她为戏努力了很久,却不如群众演员的即兴表演那么精彩。她坚持做自己喜欢却缺乏天赋的职业,感动的只有她自己。她过去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此,看完之后心里很释然。
相比00后们练级打怪,剧中妈妈闫妮的职场经历更加接地气。因为没精力照顾二胎,被老板排挤,从教练调职做清洁工。一个家庭,有人要显摆,就得有人受苦。显摆的机会给了00后,受苦的重担只能交给70后们的父母。
二十个疑问?
我已经厌倦说国内编剧没工作过,不懂职场。但看到《玫瑰花开》里俞飞鸿、黄晓明和一群律师坐在一起开早会,我的瞳孔还是颤抖了一下。我们公众号选的话题,难道比这个还要严肃吗?这可不是菜市场讨价还价,再复杂的案子,就像煎饼里加几个鸡蛋一样轻松解决。
因为不懂,所以只能追热点、迎合刻板,营造出一种装腔作势的职场形象。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一样,作为续集的《二十不惑2》也想深挖职场青年。前作《二十不惑》播出于2020年,刚好赶上几位主角大学毕业,以22岁的平均学历来看,只能算是95后职场人。
从海报“25岁有自己的态度”可以看出,《二十不惑2》讲述的是25岁左右年轻成熟的职场人,他们既不像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那样青涩,也没有比30岁以上的资深从业者更失青春气息。
新增角色齐松(费启明饰演)被设计为“反内卷化专家”,预告片中的金句是:“你为什么要为一个项目全力以赴?你的全力以赴就这么不值得吗?”但这个角色的海报却写着“做吧,不管怎样你都会后悔的”。那么问题来了,你到底应不应该为之付出呢?
从各平台的调查数据来看,2000后既没那么懒惰,也没那么内向,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放下固执,加班加点。
36氪发布的《2021当代年轻人加班报告》中,79.6%的00后愿意为了钱加班;36氪发布的《2021当代年轻人下班行为报告》中,78%的00后在领导下班前就下班了。
现实无疑是复杂的,但影视剧却只能塑造单一的、看似话题性的职场角色。《二十不确定》中,卜冠今饰演的姜小果总是在勇敢与懦弱之间摇摆,面试失败后,可以在电梯里追着老板要答案,面对变态领导,选择暂时隐瞒。
至于她那句职场座右铭“阿妮哈瑟约”,倒是有点老将的风格。编剧怀疑是抄袭了她涂口红的短视频,决定要不要叫她姐。涂红姨妈色的女同事叫姐,涂粉嫩豆沙色的不叫姐。涂厚的叫姐,涂薄的不叫姐。大家看看,这合理吗?把95后职场人塑造成体制内的万能药,20能糊弄过去吗?
去年的《当纯真遇到爱情》中,女主角李天真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中的林妙妙还要奇葩。男主角孟言让她交报告,李天真称自己是设计师、绘图员,文案不是她的本职工作。被发现旷工半天后,她辩解道:“我这么多天熬夜加班,就算今天因为私事占用了半天时间,那也是加班的结果。”

“我们对资本家没有同情心,但基本的契约精神还是要有的。”李天真敢这么说,只是因为老板喜欢她。遇到爱情,整顿职场几乎就跟调情一样,没有爱情,就应该被职场整顿。
一部影响一代人的职场剧
说到80后职场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奋斗》《升职记》《欢乐颂》。00后现在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虽然不太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说到90后留下深刻印象的职场剧,画面也是模糊的。
也许翻拍的《平凡的荣耀》可以算?郑恺和赵丽颖2015年有一部电影《加油实习生》,没掀起多大波澜。至于周冬雨和罗晋的《幕后之王》,有没有一个著名的场景,就是拿着点滴瓶检查工作?
每一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职场剧,改革开放后,白领因打破单位体制长期遵循的“工人子女”、“铁饭碗”等铁律,被赋予了打破旧制度、追求个人自由的进步意义。这在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职场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奋斗》代表的“奋斗”、《杜拉拉的升职记》倡导的“升职”,揭示了80后步入职场的进取精神。
虽然现实不无压力,但年轻人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升职机会的梦想依然在燃烧。这一期的职场剧普遍阳光励志,由于价值观滤镜的加持,观众甚至可能会忽略《奋斗》中几位年轻人不凡的家世和财富,而将他们的不羁任性归结为奋斗。
可惜,奋斗的神话并未维持多久,在《蜗居》和《裸婚》中,尴尬甚至残酷的现实开始在80后劳动人民面前显露出来。《裸婚》的男主角依然实现了中产阶级的梦想,但比《奋斗》困难得多,《蜗居》的代价也更沉重。
《欢乐颂》应该是这个类型剧的终结。改变世界的激情已经消退,该剧宣扬勤奋工作的职场道德。五个美女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但友谊可以弥补差距。
《平凡的荣耀》中,虽然强调职场能力第一,但更明显的是70后、80后在教育90后。那些通过努力完成职业晋升的前辈们潜移默化地告诉孙弈秋,我们做事不是靠人脉好坏,而是靠实际能力提拔你,你不用再走我们走过的弯路,未来工作是强强联合,尽管生活中我们相距颇远。
该剧刻画了一群凭本事拼搏的90后,他们忠于自己的事业、理想、价值观,而不是盲目听从某个权威的命令。当然,相比于“整顿”职场的00后、热衷于“奋斗”的80后,《平凡的荣耀》中90后的关键词是“平凡”。激烈的战斗已经结束,后来者需要遵守规则。
职场剧最符合“文学作品概念假设论”,日剧《我,准时下班》就充满了对职场的假设,剧中植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来影响观众,试图为缺乏活力的日本社会注入新意,但也正因如此,很多情节自相矛盾,无法成为理想职场生活的具体描绘。
李普曼提出三种现实,即客观现实、符号现实和主观现实。当00后在剧中越来越频繁地收拾职场,说明这是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至少创作者认为我们喜欢。但不必担心00后真的会像故事里那样收拾职场、收拾我们。经历过的人都明白,人只有靠生活才能收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