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新县最新发布公开招聘岗位公示信息,本次招聘涉及多个领域和岗位类型,旨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招聘对象主要为符合岗位条件的应往届毕业生、社会人员及退役军人等,报名方式采用线上提交材料与现场审核相结合的形式,考核方式以笔试加面试为主,部分岗位需增加实操测试,具体岗位包括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基层服务类等,涵盖教育、医疗、农业、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其中基层服务类岗位占比最高,重点面向乡镇及村级组织,鼓励人才下沉基层服务。

从招聘条件来看,各类岗位对学历要求普遍为大专及以上学历,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如医疗、教育类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年龄限制一般在18至35周岁,部分岗位如退役军人或高级职称人员可适当放宽至40周岁,政治条件要求应聘者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适应岗位的身体条件,基层服务类岗位特别强调应聘者需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意愿,部分岗位明确要求户籍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为大新县本地。
招聘岗位分布方面,教育类岗位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医疗类岗位包括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护士、药剂师等,需持有执业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证书;农业技术类岗位面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求应聘者熟悉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乡村振兴类岗位则重点招聘驻村工作队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解和群众工作经验,综合管理类岗位如办公室文员、财务人员等,要求应聘者熟悉办公软件操作,具备文字综合能力。
招聘流程严格按照发布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等环节进行,网上报名时间为自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聘者需登录大新县人民政府官网或“大新人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报名表格,连同身份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材料扫描件一并提交,资格审查由招聘单位及人社部门联合进行,重点审核应聘者的学历、专业、年龄及岗位匹配度,笔试内容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含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公文写作等)和专业知识两部分,根据岗位不同调整考试科目权重;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形式,主要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岗位适应能力。
薪酬待遇方面,本次招聘人员均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执行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政策,新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基层服务类岗位除基本工资外,还可享受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及绩效奖励,部分岗位提供住房补贴或周转宿舍,教育、医疗类岗位还可按规定享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待遇,鼓励在职人员提升专业能力。

政策保障上,大新县对本次招聘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应聘者,在笔试环节可享受加分政策;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如“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招聘单位将组织新聘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等,帮助其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此次招聘是大新县贯彻落实“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建设,近年来,大新县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先后出台《大新县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人才支持,努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下一步,大新县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公开招聘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关问答FAQs:
问:本次招聘中,非本地户籍人员是否可以报考基层服务类岗位?
答: 可以,本次招聘对户籍无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员只要符合岗位条件(如学历、年龄、专业等)均可报考,但部分岗位如驻村工作队员,可能会在考察环节重点考察应聘者对本地情况的了解及长期服务意愿,建议非本地户籍报考者在面试中充分表达扎根基层的决心。

问:已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员报考,是否需要原单位同意?
答: 是的,根据事业单位招聘相关规定,在职人员报考需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或原单位不同意报考,导致后续无法办理聘用手续的,责任由应聘者自行承担,建议在职人员在报名前与原单位充分沟通,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