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发力,面向社会开展公开招聘工作,根据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本次招聘涵盖教学科研、实验技术、行政管理等多个岗位,旨在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学校发展,以下是关于招聘成绩及相关信息的详细梳理:

本次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最终确定拟聘人员名单,招聘范围面向社会,学历要求从本科到博士不等,部分岗位对专业技能、工作经历及职称有特定要求,学校高度重视人才质量,通过多维度考核选拔综合素质突出、专业能力过硬的候选人。
招聘成绩通常分为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及总成绩三部分,考生可通过宁波大学人事处官网或招聘系统查询个人成绩,成绩公示期一般为3-5个工作日,期间接受社会监督,对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复核申请,由招聘部门组织专人复核并反馈结果,部分教学科研岗位的面试成绩由专家组现场打分,重点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潜力、教学设计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行政管理岗位则更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应急处理水平的测试。
教学科研岗位:此类岗位竞争激烈,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普遍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笔试成绩占比40%,主要测试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面试占比60%,包括试讲(15分钟)、学术汇报(10分钟)及专家提问等环节,2023年部分热门岗位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岗位,进入面试12人,最终录取3人,面试平均分达85.6分,显示出对候选人学术成果的高度要求。
实验技术岗位:考核侧重实操能力与仪器操作经验,笔试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设备维护知识等,面试则设置模拟实验操作环节,考察考生对实验流程的熟练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师”岗位,要求考生能独立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等设备,面试中实操考核占比达70%。

行政管理岗位:笔试采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考察文字综合、组织协调及政策理解能力,面试以结构化问答为主,常见问题包括“如何处理部门间协作矛盾”“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等,2023年“党政办公室科员”岗位录取者中,8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均有学生干部或相关实习经历。
根据招聘公告,拟聘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签约手续,并提交学历学位证书、体检报告等材料,学校将组织新入职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校史校情、师德师风建设、科研诚信教育等,部分教学科研岗位拟聘人员需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可正式上岗,人事处将建立人才成长档案,为后续职称评聘、项目申报提供支持。
人才政策支持: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福利,特聘教授”岗位最高可获200万元科研经费及过渡性住房;青年博士可申请“浙东青年学者”项目,享受额外生活补贴。
考核机制创新:部分岗位引入“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允许考生提交已发表的论文、专利等成果作为评审依据,弱化单一考试分数权重,更注重实际能力与岗位匹配度。

多元化培养路径:学校实施“导师制”培养,为新进教师配备学术导师与教学导师,同时提供国内外访学、学术会议资助等机会,助力人才快速成长。
问题1:招聘成绩中笔试和面试的权重是如何设定的?不同岗位是否有差异?
解答:招聘成绩的权重因岗位类型而异,教学科研岗位通常笔试占40%、面试占60%,重点考察学术潜力;实验技术岗位笔试与面试各占50%,兼顾理论与实操能力;行政管理岗位笔试占60%、面试占40%,侧重综合素养与应变能力,具体权重可在岗位招聘简章中查询,学校会根据岗位需求科学设计考核比例,确保选拔的针对性。
问题2:若对面试成绩有异议,如何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一般在多久内反馈?
解答:考生可在成绩公示期内,通过招聘系统提交书面复核申请,注明异议岗位、成绩项及具体理由,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招聘部门将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复核结果将通过短信或邮件通知考生,复核仅限分数统计、计算错误等客观问题,不涉及评分标准调整或重新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