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燕
首播时被赞是“职场新人指南”,不少年轻人表示在两位女主身上看到了自己“北漂”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但大结局当晚,剧名却连带“烂尾”二字,登上热搜,让人唏嘘不已。
《一路向阳》于8月开播,将镜头对准2008年至2019年之间的北京,回顾一对同学毕业后不同的人生轨迹。在现实中的一群年轻人步入人生新阶段之际,两个女孩爬过的坡、撞过的墙、面临的选择、遇到的人生导师,或多或少可以为现实中携手新工作、适应新环境的年轻人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奋斗之路的借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中人物与观众的人生经历逐渐产生隔阂,人们直接称之为从职场到情感的无法理解。
有网友形容该剧剧情“高开低走,盲目收场”,言辞直白,直指如今都市剧尤其是职场剧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感。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出发点的作品,怎么会在剧终时失去观众的共情?《一路向阳光》的“陷阱”并非国产剧在描绘职场挣扎时经常陷入的扭曲陷阱。
真职场还是假奋斗?努力的说服细节说了算
《一路向阳》中,李慕嘉与田荣是法学系好友兼同学。摸着口袋里那张普通的二本毕业证,她盘算着搬出学校宿舍的倒计时即将归零,找工作是当务之急。全剧第一场戏,李慕嘉假扮找房人支持田荣,让她顺利转为售楼处正式员工。命运的齿轮在那一天悄然转动,客串的李慕嘉邂逅职场贵人,本该在家拼搏的田荣却被“零绩效”打回原形。故事开出两朵花,各有分枝:李慕嘉入职北京一家“红圈”律师事务所担任初级助理,田荣学以致用,法学子成了房产中介。
非名校学生如何进入大型律所?不考虑专业,从看似没有门槛的房地产中介做起,能否实现人生理想?一定程度上,两位女主角的职业道路,正是观众对于“英雄无所谓出身”、“职无贵贱之分”等中国哲学实现的期待。
前十集,李慕嘉“不属于”大律所,遭到误解。没有扎实的文凭和履历,律所里人人都在问她“她是谁”,她被人瞧不起。刚入行的助理律师被当成公务员女孩,买咖啡、送快递,甚至修复印机都成了她的“本职工作”,她也感受到了从专业到外语等多方面的能力差距。好在有导师吴建秋的指导,她常常能在迷失时重回正轨,停滞不前时重新出发。李慕嘉饰演律所新人引来不少好评,年轻网友感叹“但愿吴建秋能在职场上领路”,可见这部《职场菜鸟笔记》有多少人有同感。田荣的故事线也有个美好的开端,女孩爱干就干,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她比别人起得早、跑步的次数多,待人友善、做事诚信,当她凭借对楼市的敏锐判断,早早就贷款买房时,观众们都替她感到高兴,因为剧里把追梦路上的点点滴滴都展现了出来。
可惜的是,两个菜鸟步入正轨后,真正的职场就止步于此。总结李慕嘉和田荣的职场巅峰,一个得益于“霸道总裁爱上我”,一个靠的是“筹钱、买房、再借钱、再买房”的极端循环。因为律所最大的金主变成了追求者,李慕嘉的职场之路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资源、人脉、机会转眼间全部到手。在优秀年轻人聚集的金牌律所,一个学历低、经验少、更没有展现能力的人物,因为有男人和资本的支持,不仅能轻松拿下大案,对方经验丰富的律师也会在她面前做出蠢事。 三年奋斗挡不住“来自天上的霸道总裁”,玛丽苏的路子最终让女孩的三连升成为对“真实奋斗”的讽刺打击,也伤害了观众对公平竞争的追求。至于田荣,如果说第一套房的首付来自自己的收入和父母的帮助,是出于基本的住房需求和节俭的人性,那么她借朋友钱买第二套房、第三套房,甚至第N套房的做法,就很难让人认同了。
什么是真实的职场、真实的奋斗?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一直主张,成败在于细节:“可信度不在于能否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是剧集能否提供令人信服的行业细节、辛苦打拼的细节。因为故事是由无数独特改编的细节构成的。”至于《一路向阳》,如果李慕嘉能沿着她初来乍到时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如果田荣的成功不局限于“买房决定”的花招,与今天观众的脚踏实地相通,人物的成长将更加根本。

真励志还是假鸡汤?与生活的距离,决定与好评的距离。
平心而论,主创们追求的是真实感。在众多现实题材剧刻意模糊时空的“真空式”创作潮流中,《一路向阳》能看到主创们对真实性的有意识追求。他们划出了一个精准的时间段——2008年到2019年,并点出了真实的地域——北京朝阳区。在那个时空象限里,经济飞速发展,股市、楼市涨跌,为很多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时空背景没有虚惊一场,剧组在道具和布景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手机的迭代,到北京偏远郊区“高度”的剧烈变化,都能对应到现实中的具体年份。
但真实感并不完全靠几个标签式的大事件,或者背景式的建筑空间,人物的生活感、人物的自洽才是故事能让观众喘息、共命运的关键。因为不管是职场剧还是爱情剧,“戏”都是基础,人物与生活的距离决定了戏与好评的距离。
不难理解,剧情最后,虽然两位“北漂”女孩逆转个人选择,从偏离的独木桥重回阳光大道,但观众却将“烂尾”送上了热搜。曾经开出“金手指”的李慕嘉当然“体面”地离开了男友李光,毅然辞去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全身心投入生态园林行业。但一个生态环保门外汉想要在新领域开辟新天地,最终的王牌还是前男友的默默支持。经过几年的奋斗,成功的关键依然是爱情的青睐。这样的成功,不会因为改变职业方向而得到大众的认可。 同样让观众难以相信,前期对楼市有清晰认知和判断,能在利益权衡面前选择诚信的田荣,会放手让丈夫走到最后,最后血本无归,饱受“炒房”之苦。再有表妹,她海外归来的创业故事,并没有被讲得扎实可信。小两口观念上的差异,面包与爱情的抉择,都在最后两集里展露无遗……携手前行的励志轨迹,突然集体来个180度大转弯。故事的致命缺陷就在这里:作者想用最终决定迎着阳光扭转之前“伪奋斗”的弯路,但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人”的逻辑让位于“目的”的功能性,最终故事无法收尾,人物崩塌,真正的励志也沦为伪鸡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