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多地正持续推进大学生扶贫村官公开招聘工作,旨在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为基层治理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注入青春力量,以下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各地招聘动态,详细解读公开招聘大学生扶贫村官的相关信息。

大学生扶贫村官政策是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已累计选派数十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提升,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招聘政策进一步优化,重点向脱贫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强调“精准选派、人岗相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农村”,各地也配套出台了薪酬保障、职业发展、考研加分等激励政策,确保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主要面向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往届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部分省份放宽至大专学历,重点涉农专业、脱贫地区本地生源、有学生干部经历或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四川省2024年招聘明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可面向本地大专生”,湖北省则要求“党员或预备党员、学生干部优先”,鼓励“本土人才”返乡服务。
各地招聘流程通常包括“发布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录用”等环节,部分省份增加“心理测试”或“基层适应性考察”,报名时间多集中在每年3-6月,考试时间一般在6-8月,具体以各地组织部、人社部门公告为准,2024年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招聘于3月15日启动报名,统一在“陕西人事考试网”填报,笔试时间为6月22日;云南省则采用“先面试后笔试”模式,重点考察考生的农村工作适配性。

录用人员原则上分配到行政村(社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主任助理,重点参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等工作,脱贫地区、边疆地区可安排到重点帮扶村,鼓励“跨省选派”“城乡交流”,例如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工程,将村官派往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广东省则安排村官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统筹协调镇村资源。
各地村官薪酬由财政补贴和地方津贴构成,月收入普遍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80%以上,例如2024年河南省规定“本科生月薪不低于3500元,研究生不低于4000元”,同时享受“五险一金”、年度体检、通讯补贴等福利,部分省份对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的村官给予“安家费”,如四川省发放一次性安家费1万元。
截至2024年6月,已有20余个省份启动大学生村官招聘,部分省份岗位需求如下:

问1: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考研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根据《“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后有关政策的通知》,大学生村官(含“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可在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还设立“乡村振兴专项硕士计划”,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服务期满村官可申请免试入学或优先复试。
问2:非本地生源报考大学生村官,会被分配到偏远地区吗?
答:分配岗位时会综合考虑“个人意愿”和“地方需求”,多数省份允许考生在报考时选择“意向服务地区”,如四川省规定“非本地生源可申请在省会城市周边或经济较发达县区服务”,同时强调“尊重个人特长”,将农业技术、规划管理等专业人才分配到对应需求的村,避免“一刀切”分配,各地组织部也会在录用前与考生沟通岗位情况,确保人岗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