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加强,针对农牧民子女的公开招聘政策在各地陆续出台,旨在通过政策倾斜为农牧民家庭子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其实现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同时为基层农牧业生产、技术推广、公共服务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以下从政策背景、招聘领域、报考条件、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解读当前农牧民子女公开招聘的最新动态。

农牧民子女公开招聘政策是落实“精准就业帮扶”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就业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后续相关文件精神,多地政府结合本地农牧业发展实际,针对农牧民家庭(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易地搬迁户等)子女,推出专项招聘计划,涵盖乡镇事业单位、农牧业技术推广站、村级服务岗位、国有农牧场等多个领域,2023年内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等农牧业大省均发布了面向当地农牧民子女的定向招聘公告,岗位设置以“本土化、专业化”为原则,要求报考人员熟悉当地农牧业生产情况,能够适应基层工作环境,这一政策既解决了农牧民子女“就业难”问题,也为基层留住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用人才。
当前农牧民子女公开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覆盖农牧业生产全链条及基层服务各环节:
如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草原站等的技术员岗位,主要负责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科学养殖指导、农牧业技术推广等工作,2023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面向当地农牧民子女招聘农牧业技术员120名,要求具备农牧业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熟悉当地种养殖模式,部分岗位放宽至高中学历(需具备3年以上农牧业生产经验)。
包括乡镇综合执法队、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的管理岗或辅助岗,承担政策宣传、民生服务、矛盾调解、村级事务管理等职责,如甘肃张掖市2023年招聘“乡村振兴专项人员”200名,其中60%岗位面向农牧民子女,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本地村情民情,优先录取有村干部经历或志愿服务经历者。

部分省份联合国有农牧场、农牧业龙头企业开设定向岗位,如奶牛养殖场技术员、合作社管理员、农产品加工质检员等,宁夏回族自治区2023年与伊利、蒙牛等企业合作,招聘农牧民子女150名从事奶牛养殖与牧场管理,企业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入职后享受五险一金及绩效奖金。
针对农牧业科研院所、试验基地的辅助岗位,如田间数据记录、试验材料管理、病虫害监测等,要求具备一定农牧业基础知识,能配合科研人员开展田间工作,如青海大学2023年招聘“农牧民子女科研辅助岗”50名,要求本科以上农学专业,优先录取有参与过农牧业科研项目经历者。
农牧民子女被聘用后,在职业发展和待遇保障方面享有多项支持:
问题1:农牧民子女招聘中,“本地户籍”具体指什么?是否需要父母双方均为本地户籍?
解答:“本地户籍”通常指报考人员本人户籍需为招聘所在县(市、旗),且户籍登记时间满一定年限(一般为1-3年),部分地区仅要求报考人员父母(一方)为本地农牧民且户籍满3年,本人可随父母户籍在外地,但需提供父子(女)或母子(女)证明及父母农牧民身份认定材料,具体要求以招聘公告为准,建议考生仔细阅读户籍条款或咨询当地人社局。

问题2:非农牧业相关专业但想报考技术岗,是否有机会?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解答:部分偏远地区或基层技术岗对专业限制较宽松,若非相关专业,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竞争力:一是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家畜繁殖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员等),增加专业匹配度;二是积累农牧业实践经验,如参与家庭养殖、种植合作社工作,或参加政府组织的农牧业技能培训;三是关注“不限专业”的定向岗位,如部分乡村振兴服务岗对专业无要求,重点考察基层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备考时重点复习《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农业农村部分,弥补专业知识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