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便民信息

中国气象局公开招聘,哪些岗位值得关注?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10-27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其官方网站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国气象局及直属单位近期面向社会开展公开招聘工作,涉及气象预报、科研、信息技术、综合管理等多个领域,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以下从招聘概况、岗位详情、报考条件、招聘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中国气象局公开招聘,哪些岗位值得关注?

招聘概况

本次招聘由中国气象局人事司统一组织,涵盖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等20余家直属单位,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招聘对象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共计提供岗位300余个,专业覆盖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岗位性质包括事业编制聘用制和制,其中事业编制岗位占比约70%,重点向基层一线和关键技术岗位倾斜。

岗位详情分析

  • 气象业务类岗位

    这类岗位是招聘重点,占比约45%,主要分布在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及省级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天气预报岗要求应聘者具备大气科学专业背景,熟悉数值预报模式,能够独立完成天气图分析、预报产品制作;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变化研究岗则侧重于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极端气候事件分析,需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和科研能力,部分岗位明确要求持有气象预报员资格证书或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 信息技术与科研类岗位

    随着气象信息化建设推进,此类岗位需求显著增加,占比约25%,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遥感数据处理岗,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熟练掌握Python、IDL等编程语言,具备卫星或雷达数据反演经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天气动力学研究岗,鼓励博士报考,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并主持或参与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 综合管理与服务类岗位

    这类岗位占比约20%,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党务宣传、财务审计、公共关系等,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政策研究岗,要求汉语言文学或公共管理专业,具备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和政策分析能力;省级气象局的办公室管理岗,优先录取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经验者,需熟悉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

  • 基层一线岗位

    为充实基层气象力量,本次招聘特别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县(区)级气象局岗位,占比约10%,从事地面观测、防灾减灾服务等工作,这类岗位对学历要求相对宽松(本科及以上),但需适应野外作业和倒班工作,要求应聘者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责任心。

  • 报考条件与资格要求

  • 基本条件

    应聘者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和敬业精神;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身体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部分高级科研岗位可放宽至40周岁。

  • 学历与专业要求

    应届毕业生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且须在2024年7月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社会在职人员需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工作年限与岗位要求相符;留学回国人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专业要求以气象类、计算机类、环境类为主,部分综合岗位接受跨专业报考,但需具备相关从业经历或技能证书。

    中国气象局公开招聘,哪些岗位值得关注?

  • 其他要求

    部分岗位对从业资格有明确要求,如气象预报岗需通过气象行业从业资格考试,财务岗需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科研岗位通常要求有SCI/EI论文发表经历或科研项目参与经验;基层岗位优先录取本地户籍或熟悉当地方言者。

  • 招聘流程与时间安排

  • 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为2024年3月15日至3月31日,应聘者需登录中国气象局公开招聘专题网站(http://zp.cma.gov.cn)进行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历学位证、身份证、获奖证书等),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报名后不可修改。

  •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分为初审和复审,初审时间为4月1日至4月7日,主要审查应聘者基本条件和岗位匹配度;复审在面试前进行,需携带报名材料原件进行现场确认,审查不合格者取消面试资格。

  • 考试考核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分为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气象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等),根据岗位不同设置不同题型,满分100分,按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专业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岗位适配性。

  • 体检与考察

    根据综合成绩(笔试占40%,面试占60%)从高到低确定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考察侧重于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同时进行档案审核和资格终审。

  • 公示与聘用

    对拟聘人员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约定试用期(一般为6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予以正式任职。

  • 注意事项与备考建议

  • 报名材料准备

    应聘者需提前准备学历认证报告、成绩单、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材料,社会人员需提供工作证明和劳动合同,留学人员需准备教育部学历认证,报名时需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立即取消报考资格。

    中国气象局公开招聘,哪些岗位值得关注?

  • 备考方向

    笔试复习应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如气象学中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原理,计算机类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等;面试准备需关注气象行业热点问题(如极端天气应对、气象服务乡村振兴等),同时提升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 基层岗位优势

    基层岗位虽然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招聘门槛较低,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有政策倾斜,适合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应聘者,部分省份气象局为基层岗位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等福利待遇。

  • 信息关注渠道

    应聘者需及时关注中国气象局官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栏及各直属单位官方网站,避免错过重要通知,如有疑问,可通过公开招聘专题网站公布的咨询电话进行咨询。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非气象类专业毕业生是否有机会报考中国气象局岗位?

    解答:有机会,虽然气象业务类岗位主要面向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但信息技术类(如计算机、软件工程)、综合管理类(如汉语言文学、公共管理)等岗位对专业限制较少,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新媒体岗、气象局办公室的文秘岗等,均接受非气象类专业毕业生报考,但需具备相关技能或从业经验,建议应聘者仔细阅读岗位表中的“专业要求”栏,选择与自身专业匹配的岗位。

    问题2:社会在职人员报考需要提交哪些额外材料?如何平衡备考与工作?

    解答:社会在职人员需在报名时提交单位同意报考证明(需加盖单位公章)、劳动合同复印件、近期工作业绩总结(如项目报告、获奖证书等),对于备考与工作的平衡,建议:①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如通勤时刷题、午休时整理知识点;②向单位申请年假或调休,集中时间冲刺笔试和面试;③结合工作内容复习,如从事气象服务的考生可将业务案例融入面试回答,体现实践优势,部分单位对在职人员报考有内部规定,建议提前与人事部门沟通,避免影响工作关系。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