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公开招聘中,品德考核已成为选拔优秀教育人才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师德师风要求的提高,各地教育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将品德考核贯穿于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等各个环节,确保选拔出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行为规范合格的人民教师。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明确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公开招聘中,品德考核的核心要求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四个维度,政治素养方面,重点考察应聘者是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职业道德方面,重点考察是否热爱教育事业,是否具备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意识;社会公德方面,重点考察是否遵守社会公序良俗,是否有社会责任感;个人品德方面,重点考察是否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
各地在招聘中普遍明确,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一票否决,某省2023年教师招聘公告中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均视为品德考核不合格: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的;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现役军人、在读非应届毕业生;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教师的其他情形,部分省份还要求应聘者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个人信用报告等材料,并对其在校表现、工作经历、社会评价等进行全面核查。
教师公开招聘中的品德考核并非单一环节的简单评价,而是多维度、全流程的综合考察,在报名阶段,应聘者需提交《师德承诺书》,明确承诺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行为,资格审查阶段,招聘单位将通过学历学位验证、学籍档案查询等方式核实应聘者的基本信息,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考试作弊等记录。
面试环节是品德考核的关键环节,通常通过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等形式考察应聘者的职业认知和价值取向,在结构化面试中,考官可能会设置“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面对家长送礼时的态度”等问题,观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和道德判断;在试讲环节,考官会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部分地区还引入了“师德情景模拟”,让应聘者模拟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学生作弊、校园欺凌等,通过其应对方式评估其职业操守。

考察阶段是品德考核的深化环节,招聘单位会通过函调、实地走访等方式,向应聘者原就读学校、 previous 工作单位、社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等单位了解其现实表现,向学校核实其在校期间是否遵守校纪校规,是否有违纪行为;向社区了解其邻里关系、社会公德意识;向派出所查询其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部分地区还要求应聘者提供近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表现证明,确保其背景清白、品行可靠。
在品德考核过程中,应聘者常因对考核标准理解不深、材料准备不全等问题导致考核结果不理想,部分应聘者在《师德承诺书》中存在敷衍了事、内容不实的情况,被认定为诚信不足;部分应聘者在面试中回答问题时价值观出现偏差,如认为“适当体罚学生有助于管理班级”,直接被判定为品德不合格。
为顺利通过品德考核,应聘者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要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考试作弊、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要认真填写各类表格,确保个人信息真实准确,不隐瞒、不伪造材料,如无犯罪记录证明、个人信用报告等需提前办理,避免因材料不全影响考核进度,在面试中要展现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回答问题时结合教育实际,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例如面对“如何对待学困生”的问题,应强调“因材施教、耐心引导”,而非“放弃或歧视”。
品德考核的强化,不仅是对教师入口关的严格把控,更是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只有选拔出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在校园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考核的常态化、制度化,也能倒逼在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良好氛围。

从长远来看,品德考核的完善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公信力,近年来,个别教师失德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师德师风的高度关注,通过严格品德考核,可以有效筛选掉不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的人员,从源头上减少失德行为的发生,重塑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品德考核与专业能力考核并重,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既有扎实学识又有高尚品格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问:教师公开招聘中,品德考核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品德考核主要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政治素养考察是否拥护党的领导、贯彻教育方针;职业道德考察是否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社会公德考察是否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具备社会责任感;个人品德考察是否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还会核查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学术不端行为等,存在上述情形者将被认定为品德不合格。
问:如果在品德考核中发现应聘者有不良记录,但情节较轻,是否还有机会通过招聘?
答:一般情况下,品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使情节较轻,只要存在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不合格,曾有考试作弊记录、被学校警告处分等情况,均可能影响考核结果,但部分地区会根据具体情节综合评估,如应聘者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已改正错误,并得到原单位或学校的认可,经招聘单位集体研究后,可酌情处理,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建议应聘者在应聘前主动核查自身是否存在不良记录,如有问题及时说明,避免因隐瞒导致资格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