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系统近期启动了2024年度辅警公开招聘工作,此次招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旨在充实基层警务辅助力量,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效能,根据上海市公安局及各分局发布的官方公告,本次招聘盖多个岗位类别,包括治安巡逻、社区警务、交通管理、文职辅助等,计划招聘总人数逾千名,是近年来上海公安辅警规模较大的一次集中招聘,招聘对象以本市户籍为主,部分特殊岗位面向非上海户籍社会人员,学历要求普遍为高中及以上,部分技术岗位要求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年龄一般在18至35周岁之间,退役军人或具有特殊技能者可适当放宽。

招聘流程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进行,主要包括网上报名、资格初审、笔试、面试、体能测评、体检、政审和公示录用等环节,网上报名统一通过“上海公安人才网”进行,报名时间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持续10个工作日,考生需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上传学历证明、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并选择意向岗位,资格初审由各招聘单位负责,主要审核报名人员的年龄、学历、户籍等基本条件及岗位匹配度,笔试内容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公安基础知识》两部分,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法律常识、行政管理、公文写作等,《公安基础知识》侧重公安工作基本法律法规、警务辅助人员职责规范等,满分均为100分,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面试环节采用结构化面试形式,重点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应急应变及岗位适配能力,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体能测评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执行,项目包括10米×4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纵跳摸高等,任一项目不达标即视为不合格,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重点检查身高、视力、血压、心电图等项目,同时排除传染性疾病及影响警务工作的其他疾病,政审主要审查应聘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及家庭背景,确保录用人员政治可靠、作风正派。
此次招聘的岗位待遇严格按照上海市辅警薪酬标准执行,包含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社保公积金及各类补贴,月综合收入约5000至8000元(含个人缴纳部分),并根据工作年限、岗位等级逐步增长,招聘单位为辅警提供统一制服、年度体检、工会福利及职业培训机会,表现优秀者可优先推荐参加公安专项技能培训或转为事业编制岗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岗位对身高、视力、有无纹身等有具体要求,例如交通管理岗要求男性身高170cm以上、女性160cm以上,裸眼视力不低于4.8;文职辅助岗部分专业岗位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软件或具备外语、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应聘时需仔细对照岗位要求准备材料。

针对不同群体的招聘政策也体现了人性化设计,例如面向退役军人设置“专项招聘通道”,笔试成绩加5分;公安烈士、因公牺牲公安民警的配偶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持有C1以上驾驶证、具备无人机操作技能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者,在社区警务、科技信息化等岗位招聘中具有明显优势,招聘公告明确,辅警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不行使人民警察职权,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从事辅助性工作,其岗位职责、权利义务及管理考核办法将严格按照《上海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执行。
为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上海市公安局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招聘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一旦发现,将取消应聘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报名期间,考生可通过“上海公安人才网”查询各岗位招聘计划、报名人数及资格初审结果,笔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考前一周,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官网另行通知,面试结束后,总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将在上海市公安局官网及“上海公安”微信公众号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办理录用手续。
相关问答FAQs:

问:非上海户籍人员是否可以报考上海公安辅警?需要满足哪些额外条件?答:本次招聘部分岗位面向非上海户籍人员开放,但需满足以下条件: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0周岁以下,且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120分标准),或在上海有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非上海户籍考生仅可报考“限非上海户籍”岗位,此类岗位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的派出所或交通管理辅助岗位,具体以岗位表标注为准。
问:辅警岗位的晋升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答:上海公安辅警实行层级化管理,从低到高依次为:初级辅警、中级辅警、高级辅警、辅警长,新入职人员一般为初级辅警,工作满2年且考核合格可晋升中级辅警,满5年且通过专业技能考核可晋升高级辅警,表现突出者可竞聘辅警长(相当于班组长级别),公安机关每年会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辅警参加公安院校定向培养或事业编制考试,表现特别优异者可推荐为“辅警标兵”,享受专项奖励及优先晋升机会,职业发展路径上,辅警还可根据个人特长选择向技术岗位(如网络安全、法医辅助)或管理岗位(如内勤、训练教官)方向发展,拓宽职业成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