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近期面向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公开招聘工作,涵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岗位等多个领域,为各类求职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以下结合最新公开信息,对吉林省公开招聘情况进行综合梳理,帮助求职者及时掌握动态。

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呈现常态化与专项化结合的特点,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省直及各地市陆续发布招聘公告,重点集中在教育、医疗、公共事务等领域,以长春市为例,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新增岗位580余个,其中教育系统岗位占比达45%,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等,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为必备条件,部分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定向招聘,放宽年龄限制至30周岁以下,医疗卫生系统招聘则侧重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岗位需求旺盛,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等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部分岗位提供编制保障及安家补贴。
吉林省直事业单位近期也发布了统一招聘公告,涉及省发改委、教育厅、文旅厅等多个下属单位,综合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均有覆盖,招聘条件中,除基本的政治素养、身体条件外,特别强调“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岗位,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笔试科目为《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面试多采用结构化面谈或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形式,整体招聘流程规范透明。
吉林省国有企业招聘以能源、汽车、化工等支柱产业为主导,中国一汽集团2023年度秋季招聘计划吸纳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涵盖研发、制造、营销、IT等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岗位占比超30%,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需求同比增长15%,招聘流程包括网申、笔试、面试及体检,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及有相关项目经验者给予优先考虑。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等能源类企业也同步启动招聘,面向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提供技术操作岗与管理培训生双通道发展路径,部分企业推出“师带徒”培养计划,并设立技能人才专项津贴,鼓励技能型人才成长,长春新区、吉林市经开区等产业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人才引进专项计划”招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人才,最高安家补贴可达50万元,并享受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保障。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吉林省2023年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三支一扶”计划招聘500人,分配至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者,可在事业单位定向招聘中报考,并享受考研初试加分、公务员定向招录等优惠政策。“特岗教师”计划重点向偏远地区倾斜,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800名,要求师范类专业或具备教师资格证,服务期3年,期间工资发放标准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在编教师工资水平。
针对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吉林省也推出专项招聘政策,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安保、消防、管理等岗位300余个,部分岗位实行“面试+考核”的免笔试招聘模式,残疾人专项招聘则集中在公共事务服务、数据处理等适合岗位,用人单位需按规定为残疾人职工提供无障碍工作环境。
求职者可通过以下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事业单位招聘”专栏、吉林省人事考试网(发布考试公告及报名入口)、各市州人社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如“长春人社”“吉林市人才”),吉林省人才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求职者可关注其官网活动预告,在报名过程中,需仔细核对岗位条件,确保学历、专业、资格证书等符合要求,避免因信息错漏导致报名失败,笔试备考建议以《公共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为核心,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复习;面试环节则注重逻辑表达能力与岗位认知匹配度,提前了解用人单位职能及业务范围。
问: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中,“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岗位如何认定?
答:符合“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条件的考生,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三支一扶”人员提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特岗教师”提供《特岗教师服务鉴定表》;“西部计划”提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证》及服务期满考核表,证明材料需经服务地县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并在报名时上传至指定系统,资格审核环节将进行核验,未按规定提供材料的考生,无法享受定向招聘政策。

问:非吉林省户籍人员能否报考吉林省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岗位?
答:根据当前招聘政策,绝大多数岗位对户籍不作限制,非吉林省户籍人员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但部分面向基层或特殊地区的岗位(如偏远乡镇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国企岗位)可能会限制户籍或要求在本省有固定住所,具体以岗位表中“户籍要求”栏为准,建议外省户籍考生在报名前仔细阅读公告条款,或直接咨询招聘单位确认户籍政策,避免因误解影响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