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开信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2023年度公开招聘工作已进入公示阶段,本次招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涵盖规划研究、设计咨询、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多个领域,旨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乡规划与设计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下为本次招聘的详细信息:

中规院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科研机构,是国家城乡规划领域的重要智库和技术支撑单位,本次招聘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包括城市规划一所、城市规划二所、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市政交通规划研究所、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研究所、大数据与信息技术中心等,岗位类型包括专业技术岗、科研管理岗及部分管理辅助岗,具体岗位设置突出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重点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低碳生态规划等前沿领域,招聘总人数约60人,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岗位占比超40%,硕士及以上学历岗位占比达90%以上。
2.资格审查:招聘工作小组将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通过初审者名单将在官网公布,并统一组织笔试,笔试内容分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测试,重点考察专业基础知识、规划实践能力及政策理论水平。
3.面试与考核:根据笔试成绩,按1:3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员,面试形式包括结构化问答、专业答辩及实操考核(如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等),主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及岗位匹配度。
4.体检与公示:综合笔试、面试成绩确定拟录用人员,组织体检合格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及中规院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5.录用签约:公示无异议者,办理入职手续,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予以正式聘用。
中规院始终秉持“求实创新、服务国家”的宗旨,致力于为优秀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期待有志于城乡规划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共同推动我国城乡高质量发展。

Q1:本次招聘对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的岗位分配有何区别?
A1:本次招聘对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岗位进行分类设置,应届毕业生岗位侧重科研辅助、基础数据处理及项目助理等,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社会人员岗位则更强调项目经验、技术实操及团队管理能力,部分高级岗位要求具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两者在报名材料中需分别提供在校成绩单或工作证明、项目成果等,考核环节也会根据岗位类型调整侧重点,例如应届毕业生增加基础理论测试,社会人员则重点考察过往项目案例及问题解决能力。
Q2:非规划类专业的毕业生(如计算机、环境科学)是否有机会报考?
A2:有机会,本次招聘部分岗位明确接受跨专业人才,例如大数据与信息技术中心的数据分析岗、低碳生态规划研究所的环境科学岗等,跨专业毕业生需在报名时突出与岗位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如掌握GIS空间分析、Python编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具或方法,并在简历中附上相关项目成果或证书,通过初审后,面试环节可能增加专业加试,重点考察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非规划类毕业生仔细阅读岗位要求中的“专业需求”及“技能条件”,选择与自身背景匹配度较高的岗位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