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多地医疗机构正开展2024年度公开招聘医护人员工作,涵盖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院等多种类型,招聘岗位涉及临床医疗、护理、医技、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为医疗卫生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以下从招聘概况、岗位需求、报考条件、招聘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梳理,助力求职者精准把握机会。

2024年医护人员招聘呈现“稳中有进”的特点,一方面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对基层医疗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医疗队伍结构,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04人,注册护士数达3.45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是儿科、老年医学、科等专科人才及基层全科医生缺口较大,为此,多地出台专项政策,面向应届毕业生、基层服务人员、规培生等群体倾斜岗位,部分省份还提高偏远地区和紧缺岗位的薪酬补贴,吸引人才下沉。
广东省2024年医疗卫生机构计划招聘超2万名医护人员,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60%;河南省面向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毕业生特设岗位”,服务期满可优先入编;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推出“青年骨干培养计划”,要求博士学历且具备科研潜力,同时提供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政策导向显示,招聘不仅注重数量,更强调人才质量与区域均衡,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延伸。
本次招聘岗位覆盖全科室,需求量最大的仍为护理专业,占比约40%-50%,临床医学(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紧随其后,占比30%左右,医技类(影像、检验、病理、药剂等)及公共卫生类(疾控、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岗位占比约20%-30%,值得注意的是,新兴领域岗位需求显著增加,如老年护理、康复治疗、重症医学、儿科麻醉等,这与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及后疫情时代医疗体系升级密切相关。

以某省级三甲医院为例,其招聘岗位中,急诊科、ICU、儿科等科室要求“有规培证者优先”,且需具备3年以上临床经验;护理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生需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往届生需持护士证及规培证;医技类岗位多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部分科研岗甚至明确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民营医院则更注重“即插即用”型人才,对工作经验要求较高,但薪酬待遇普遍高于公立医院,部分提供股权激励和弹性工作制。
招聘条件严格遵循《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普遍要求:
医护人员招聘流程通常包括发布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及聘用等环节,各地时间安排略有差异,但集中在3-8月进行。

Q1: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医师岗位吗?
A: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岗位或“特设岗位”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但需在聘用后1-2年内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否则将解除聘用合同;三级医院岗位一般要求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或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具体以招聘公告为准。
Q2:护理岗位的男女生录取比例有差异吗?
A:目前护理岗位招聘已实现性别平等,用人单位不会因性别设置限制,但部分科室(如妇产科、产科)可能因工作性质更倾向于招聘女性,急诊科、ICU、手术室等科室则对男护士需求较大,男生在体力优势科室更具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