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人才公开招聘平台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官方权威的人才招聘渠道,始终聚焦区域发展需求,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与求职者搭建高效对接桥梁,近年来,平台紧扣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战略,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硬核产业,以及金融、航运、贸易等现代业,发布大量优质岗位,成为海内外人才投身浦东发展的重要入口,以下从平台功能特点、重点招聘领域、岗位需求趋势及求职指南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求职者精准把握最新招聘动态。

浦东人才公开招聘平台依托“浦东人才”微信公众号、官网及“浦东就业”小程序等多端口联动,实现岗位信息“一键触达”,平台功能覆盖岗位检索、简历投递、政策咨询、线上面试等全流程服务,用户可根据行业、学历、薪资等条件筛选岗位,部分重点岗位还提供“简历优先推荐”通道,平台定期举办“名企校园招聘专场”“重点产业人才对接会”等线上线下活动,2025年以来累计组织招聘会120余场,服务企业超3000家,达成就业意向人数达5.8万余人,针对应届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技能人才等群体,平台还推出“就业服务包”,包含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创业扶持等个性化支持,助力不同层次人才实现职业发展。
结合浦东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当前平台招聘需求呈现“硬核产业引领、现代支撑、民生领域保障”的多元格局,在硬核产业方面,集成电路领域亟需芯片设计、工艺研发、封装测试等工程师,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重点企业年薪普遍开至30万-80万元;生物医药领域聚焦新药研发、临床研究、医疗器械注册等岗位,药明康德、复星医药等企业对博士及高端研发人才需求同比增长45%;人工智能产业则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AI产品经理等岗位缺口显著,商汤科技、微创机器人等企业提供股权激励、项目奖金等多元化薪酬包,现代服务业中,金融科技、跨境贸易、航运物流等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例如上海自贸区片区管理局招聘熟悉RCEP规则的国际经贸人才,年薪可达25万-50万元;民生领域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岗位持续扩容,浦东新区公办学校2025年计划招聘教师1200余名,三甲医院新增临床医师、科研骨干等岗位800余个。

2025年,平台岗位需求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能力”成为通用门槛,即便传统岗位也要求掌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工具应用等技能,例如制造业招聘机械工程师时,优先考虑具备工业互联网操作经验者;二是“跨界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如“医学+人工智能”“金融+法律”等背景人才在生物医药、金融科技领域竞争力显著提升;三是“绿色低碳”相关岗位激增,新能源、环保技术、碳管理等岗位需求同比增长60%,呼应浦东新区“双碳”目标发展要求,在人才标准上,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例如互联网企业招聘产品经理时,要求具备从0到1项目落地经验;科研岗位则强调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应聘者携带专利或技术方案参与应聘,平台对海归人才的政策持续优化,留学人员可通过“浦东海外人才专项”享受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支持,2025年已有1200余名海归通过平台成功入职重点企业。
Q1:浦东人才公开招聘平台是否支持非上海户籍人才求职?
A1:支持,平台面向全国及海外人才开放,非上海户籍求职者可平等参与所有岗位应聘,针对符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清单》的企业,平台协助办理人才引进落户,例如重点机构紧缺人才可缩短落户缴纳社保至6个月,具体政策可通过“人才引进服务”模块查询细则。

Q2:应届毕业生通过平台求职,有哪些专属服务?
A2:平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一是“校园招聘专区”,整合浦东新区国企、名企校招岗位,标注“应届生可投”标签;二是“职业能力测评”,免费提供性格、职业倾向测试,匹配适合岗位;三是“实习转正推荐”,与200余家重点企业合作,实习表现优秀者可获直接录用机会;四是“就业补贴申领”,符合条件的应届生可申领2000元-5000元就业补贴,需在入职后通过平台提交相关材料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