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励志故事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艰难困苦,但只有历经磨难,才能获得成功。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鼓励,鼓励能让人快速走出阴霾。所以人是需要鼓励的。下面是第一随笔网小编整理的脑瘫儿童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
脑瘫儿童的励志故事:脑瘫拳击手王强
20xx年9月13日,患有脑瘫的拳击手王强迎来了自己第一场职业拳击比赛。他3岁时被确诊患有脑瘫,6岁时无法独自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智力发育明显迟缓。但现在的王强身高1.76米,体魄强健,能灵活躲闪攻击,笑容满面,热情洋溢。从脑瘫儿童到成功走上职业拳台的拳击手,29岁的王强用拳头与命运抗争。
为了在名为“角斗士之夜”的业余拳击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王强和父母提前两周从天津来到上海,在拳馆里进行训练准备。王强特意选择了大号的拳套进行练习,以便在比赛中换上小号拳套时能更好地发挥拳头的威力。
作为王强的首任拳击教练,父亲在训练中全程陪伴儿子训练,并不时给出动作改进建议。
训练馆里,其他业余拳击爱好者成了王强的赛前陪练,在选择与他们进行实战练习时,王强总是被“打”的那一个。
王强和其他队员一起训练时,他的父亲站在旁边默默看着。“这孩子过得很艰难,刚出生医院就给我们开出了病危通知书,他好不容易才活了下来。别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连1+1都不会算,连理发都不会,因为脑瘫,头总是在抖……”王强的父亲坦言,练拳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王强的身体恢复力。
王强在赛前与不同队友进行实战训练时,不慎被击中后脑勺。作为脑瘫患者,他的大脑比常人更加脆弱。王强的父亲赶紧帮儿子按摩放松。
经过一轮高强度的实训,王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与他一起训练的队友们也为他加油,给了他最大的鼓励。
在离拳馆很近的东安路一条小巷里,一家人为了来上海训练比赛,每天花一百多元租了一间简陋的小房子。王强的右手食指关节两个月前受伤,到现在还没好,平时训练的时候脖子上都缠着白纱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右手的发挥。王强倔强地说,到时候一定要打比赛。
随着正式比赛越来越近,王强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息。父亲在住处给王强按摩,王强表示很享受。从王强6岁起,父亲就坚持每天给他按摩,让他能站起来走路,后来又能练拳了。有空的时候,母亲也会帮他按摩。如今,父亲还会给他按摩,但主要是为了运动放松、缓解疲劳。
即便爸爸帮他按摩放松,王强还是坐不住,跟着爸爸练习防守。
拳击比赛一切准备就绪后,一家三口便会打扑克消遣,既是娱乐,也是锻炼大脑的方式。然而这一路上的艰辛只有王强一家知道。一开始,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儿子的治病上。为了照顾儿子,王强的母亲辞去了工作,在家养家糊口,一家人全靠王强的父亲养活。“我打两份工,白天在钟表厂打工,晚上干体力活,每天晚上要扛200斤糖,现在我的颈椎都快被压坏了。”但一家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正式比赛前四个小时,韩教练临危受命,给王强布置了战术方案,让他放弃花哨的打法,只用左右直拳。自去年接受韩教练的指导以来,王强距离梦想越来越近。在上海进行了一个月的特训后,回到天津的王强通过教练提供的视频反复磨练自己的技术。
对于教练安排的战术,王强有些不理解。“按照职业拳击的要求,他的起点比较低,但了解了他的经历后,我很难不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韩教练说。
比赛开始前,王强一个人在台上热身,妈妈比王强还要紧张,不断提醒儿子注意防守。
等待比赛的时候,王强坐在休息室里和另一位拳击手切磋。拳击算是难度最高的运动之一,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极高,普通人练拳击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脑瘫儿童呢。20xx年过去了,王强每天都要接受艰苦的训练,父亲会带着儿子四处寻找对手进行实战训练,受伤成了家常便饭。
属于王蔷的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王蔷登场亮相。
正式比赛与平时训练相去甚远,对手对王强的打击不断加大,力度也越来越大,但王强似乎还无法适应这样的强度和状态,只能不断进行防守。
第一节比赛结束,王强累得倒在了一边,教练抽空给他做了战术指导,由于双方实力不在一个档次,王强只能自己防守。
王强在比赛中几乎没有机会攻击对手,每次被对手击中时,他的表情总是显得无比痛苦。“因为脑瘫,我儿子的表情还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有同学说他笨,还经常欺负他,我管不了别人家的孩子。”每当回忆起这些,王强的父亲心里的痛苦难以言表。他曾是武警天津总队拳击教练,他决定让孩子学拳击,是为了防身,也为了让孩子更坚强。
王强的第一场比赛结束了,已经精疲力竭的王强靠在围栏上,妈妈在观众席上为他鼓掌。
各方面全面压制王蔷的对手最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而王蔷人生中第一场职业比赛也以失败告终。
虽然王强输掉了比赛,但他的表现足以让父母感到骄傲。妈妈忙着为他擦汗,爸爸则在一旁鼓励他。
赛后,王强并没有被失利所影响,他咬着纪念奖牌笑了起来,对于他来说,能站在职业拳台上打完整场比赛,已经是一种胜利。
脑瘫孩子的励志故事:脑瘫患者小王的司法考试励志路
他出生时因缺氧而患上脑瘫,但他从未放弃自己;20xx年他无法独立行走,但始终怀揣主持正义的理想;高一后他便辍学,历经四次尝试终于通过了司法考试……昨日,29岁的“才子”王正宇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还要考研、考博士,朝着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脑瘫儿童决心寻求正义
20xx年前的一天,杭州出生了一位早产儿,由于缺氧,导致运动神经受损。小王的不幸从出生那一刻起就紧紧跟随。为了照顾儿子,母亲从萧山调到杭州工作。“听说上海有家医院技术好,他3岁时,我就带着他去上海治疗了一年,可惜没有明显好转。”何群有些愧疚地说,“直到5岁,在我们搀扶下才能走路,上学选择了就近的学校,每天接送4次。”

虽然行动不便,但小王很懂事,一直把从事媒体工作的叔叔当成自己的榜样。“我叔叔就是你的同事,他每天四处奔波帮助别人,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可是我的腿不听使唤。”不过,他没有放弃,他找到了一条新路:“我要学法律,用我的大脑和嘴巴去伸张正义。”
四大冲刺 通关司法考试
20xx年夏天,小王所在的高中搬到了离家很远的新校区,他只读了一年高中就不得不辍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学习的脚步,当年10月,他参加了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自学考试,从此开始了一条特殊的求学之路。四年后,小王顺利拿到了法学学士学位,随即又报名参加司法考试,可惜只考了226分。“我要测试一下自学考试的效果,知道了差距,才能制定好的复习计划。”看来,小王还是一个理性的人。
“这孩子真是苦啊,压力太大得了神经性皮炎,头发都快掉光了。”母亲翻出一叠卷子,是王正宇四次司法考试的成绩单:226分;298分;357分;392分。4年过去了,他成功了。然而,只有母亲知道,儿子这4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一位考生给了他一个QQ号800086007,让他报上独角兽司法考试网校的全日制班,这样就可以在家学习了。结果,他一次听课就是七八个小时,每天下课耳朵总是红红的。“早上这里有点吵,他就从中午12点开始学习,一直听到凌晨4点。除了去阳台晒太阳,几乎不出门。”母亲一脸怜悯地说。
“有一次,他看书时忘记了时间,第二天,爸爸起床去上班,他还在看书,结果腿上的血液循环不好,现在还肿着疼着。”小王用比常人高得多的代价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在独角兽司法考试网校的帮助下,小王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不过,小王说,他并不后悔选择独角兽网校,因为独角兽司法考试网的视频都是同步字幕的,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其他辅导班都没有这个功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小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报了解外面的世界。今年3月份,他就能考取司法考试资格证了,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年后,就能考取律师资格证了。司法考试如此之难,小王却通过了。在很多亲戚朋友眼里,他已经是一个不凡的“人才”,但他却不将自己局限于此,如今他已经开始备战20xx年浙江大学法学硕士考试。“硕士毕业后,我还要参加博士考试,我有身体上的缺陷,只有考上博士学位,才更有资本和普通人竞争。”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要成为杭州的‘金牌律师’。”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于小王来说,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梦想会实现。
脑瘫孩子的励志故事:一位90后脑瘫大学生
在天津医学院,有这样一位“励志小伙”:他因先天性脑瘫,走路一瘸一拐;因家境贫寒,他拖着残疾的身体给高中生做课外辅导,不断研究提高高考成绩的办法。他用独特的教学方式,为自己挣得了三年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同时也敲开了职场的大门。前不久,在一场大型求职活动中,他被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以每月1万多元的高薪录用。他叫杜周磊。
1991年,杜周磊出生在西安的一个农村。患有先天性脑瘫的他,4岁在父母的帮助下才勉强学会了走路。让父母欣慰的是,周磊上学之后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二的时候,他的生物、化学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然而就在高三开学前,一直疼爱他的父亲病倒了。为了照顾病重的父亲,周磊不顾老师的劝阻,选择辍学。之后,他一边在医院照顾父亲,一边在病床前自学。然而高考期间父亲的突然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最终选择了高职院校。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周磊开始为大学的学费发愁。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利用高三自学的经历,给学弟学妹们做课外辅导。“我一开始讲课都是免费的,等家长认可了,才会收费。”就这样,周磊整个暑假一共招了10个学生,赚的钱足够支付第一年的学费了。
到天津后,他在学校的帮助下开始打工养活自己。“虽然大一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钱,但我还是喜欢去讲课。”于是大二开始后,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大楼里给高中生免费讲课。名气稍大后,学生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这份成就感,原本学临床医学的他,在一次求职秀上被几位商界大佬抛出橄榄枝后,最终选择了教育培训机构。“一路走来,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每次我都告诉自己:别放弃,别放弃,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杜周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