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看不到女性成长理念的突破,也看不到真实可信的girlhelpgirls和能打动人心的女性友谊。穿着励志的衣服,走在血淋淋的套路中,《我们的时代》只剩下奋斗的轮廓。 》,依然不过是一部“假励志、毒鸡汤”的假命题剧,它忽略了女性的斗志和自我成长,不应该只是看似热血沸腾的“宣言”。
■钟灵
剧情太离谱+1!职场剧停播+1!价值观落后+1!
由徐璐、陈都灵主演的都市女性情感励志剧《我们的奋斗之年》即将收官。可惜的是,它只是打着励志剧的假名,差评泛滥。注定是2022年首部女性题材剧,天空无法增添一抹闪亮。
剧中的两位女主角顾乔,大学毕业后失业,回到家乡,专心做未婚妻七年的富二代男友的儿媳妇;袁戈毕业后在上海打拼,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上市公司。现任公司副总裁。光看人物就能大概知道,一个主攻家庭,一个主攻事业。然而,在即将年满30岁的时候,他们都遭遇了生活的困境。一个无所事事,安定下来当“待嫁小公主”的人,在婚礼前夕得知丈夫出轨。她在婚礼上愤怒甩掉丈夫,离婚却欠下巨额债务;一个以事业为重的“女强人”,却患有卵巢早衰。医生建议约会,所以我们开始约会......
结果,一个在爱情中受伤,需要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而另一个则因为事业太成功,需要爱情来解决健康问题。最终,两个原本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女人在友情的氛围中找到了彼此。 ,共同努力,他们都取得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

但我却无法感动,因为剧情太俗套太离谱了!
婚姻因丈夫的出轨而失败,她的生活重新开始。这种女主逆袭的剧情,在国产剧中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以30年为界,有1999年的《牵手》、2011年的《回家》、《诱惑》,还有最近的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第二次也很美好》和《 《我们要好好的》2019年……都是一家人 曾经的“傻白甜”因丈夫外遇或其他原因结束婚姻,重新开启新篇章的故事在她的生活中。这些都是女主角在刚进入职场时经历过被别人歧视、被同事打压,然后成功逆袭的故事。但相似的剧情、相似的女主角、相似的女性成长路径、过于公式化的剧情范式,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我之所以觉得离谱,是因为《我们的时代》的卖点就是它有两个女主角,女孩帮助女孩。就像《我的前半生》和《流金岁月》的结合体。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互相镜像、互相支持,但他们的人物性格却很单薄,脱离了现实。在她们的行动中,她们还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奋斗和成长,什么是女性经济和精神独立的本质!
剧中所谓的妹子,就是生活中逆袭的女主角。她们终于不再依赖男人,而是开始依赖女人了!女主角之一的顾乔之所以能够成功逃离婚姻,从职场新手成长为职业女性,是因为她的闺蜜愿意为她赴汤蹈火。由于父母重男轻女,顾乔向婆家借了巨额债务。离婚时,元歌替她谈判;他替她一次性偿还了200万元的巨额债务;当她来到上海无固定住所时,元戈给了她一个住处;没有工作,元歌给她安排了工作……
顾乔的“翻身”,完全靠的是好友袁戈的帮助。这简直就跟《我的前半生》里唐晶和罗子君、《流金岁月》里朱锁锁和蒋南孙的神仙闺蜜关系一样。相同的!现实中,当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互相伤害时,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之间的关系确实令人羡慕,但却缺乏一点现实感。并不是说有女人会和自己的姐妹闹矛盾。是啊,但是一个非富二代的女人,随手拿出200万给闺蜜还债,还借别人的钱,太少见了,远离普罗大众的生活圈。很难让人们相信并认可他们的友谊。我觉得girlshelpgirls是女性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互相帮助,互相成就,而不是那么“夸张”的“我会为你付出生命;我会为你照顾一切!”
重新开始生活,断绝关系,从自救到奋起,一个没有工作的离婚女人的华丽转身,确实很激情、很励志,但人们更期待的是这个女人会靠自己的力量进化,而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进化。摆脱困境。他的挣扎都是随时随地依靠别人的帮助。他依靠的不是男人,而是他最好的朋友。它只是一个“插件”!遗憾的是,在如今的国产剧中,女性依然有一条独立自强的道路。所谓进步,就是从依赖男性的父权模式跌落到女性依赖女性的恶性循环。
这是怎样的灵感?

另一位女主元歌作为“霸道总裁”的能力在剧中并没有体现。她的形象正是人们常看到的那种“观念”女强人。她的职业特征很模糊,精明完全取决于台词。加之这部剧对她的职业生涯缺乏深入的细节和氛围,让她在职场上的奋斗显得虚无缥缈。
因为职场场景的暂停,人们很难看到她们在女性自我探索中真正的成长,无论是一直专注职场的袁戈,还是刚刚开始跨越的顾乔在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这一生》从女性事业的角度肯定了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政治正确性。另一方面,又无法展现她们在职场中努力奋斗的具体细节、她们的女性力量和女性魅力,无从谈起。
还有,顾乔因为父母重男轻女而被动地成为了一个倒霉的“小舅子”,而一心追求事业的职业女性元歌却出现了情感和身体问题……在《我们的奋斗之年》中,你可以发现很多社会热点话题,包括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悲剧、因丈夫出轨而导致的婚姻失败等。自我救赎、女性因疾病而产生的情感需求等等,但这些话题并没有深入讨论,只是简单地成为塑造女主角角色的苍白元素。当各种能够戳中人们痛点的社会问题都变成了无效的拼贴,这些剧情设置就变成了粗俗通俗的“无用功”。
女主角两位女主角很容易让人想起题材相似的电视剧《流金岁月》和电影《七月与安生》。曾几何时,以两个女孩的命运互为镜像的《七月与安生》,因其聚焦于女性对自身的思考,引发了很多人对人生应该如何选择的反思。即便是女性友情如梦般美好的《流》,《流金岁月》也被两个女人坚持共同努力克服生活困难所感动。但在《我们这一年》中,我们既看不到女性成长理念的突破,也看不到真实可信的girlhelpgirls和能打动人心的女性友谊!
女性如何走出困境,应该是女性题材剧对现实女性处境的关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给予强烈的反思和温柔的关怀。然而,如果只有虚假的奋斗过程和不切实际的造梦,又如何能够对现实社会中的新女性如何摆脱生活的束缚、通过旅行寻求出路进行深刻的理解和价值引导呢?
说到底,披着励志外衣、血淋淋的套路、只剩下奋斗的轮廓,《我们这一生的那一年》仍然不过是一部“假励志、毒鸡汤”的伪命题剧。它忽略了:女性的奋斗精神和自我成长,绝不应该只是一种看似热情的“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