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沉敏
时间表之于电视剧,正如天空之于鸟,河之于鱼。两者相互依存、共生、繁荣。黄金时段是金字塔顶端的稀罕物,让影视界人士趋之若鹜。
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内容和安排相互促进的积极案例有很多。近期在大年三十收视的黄金时段电视剧《知否》和《大江大河》收视率最高分别为2.252%和1.417%。他们一定会在今年年底的评审中留下痕迹。
优质剧集与黄金时段的搭配,能够在同频共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所以,大家都拼尽全力,只为了获得一张通行证。进入黄金时段似乎给了我一些安慰。在这个特殊时期,奇迹都能发生,比如烂剧复活,更不用说好剧的强大加持了。
笔者盘点了2016年至2018年黄金时段电视剧排名前五的种子选手,试图从暴露的冰山一角剖析隐藏在海底的巨大景观。可能会有暗流或平静的波浪。当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真相就会浮出水面。
多维度解读变化趋势分析
如果以收视率为主要标准,选取近三年共计15部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排行榜,从豆瓣收视率、题材类型、主演阵容、制作公司五个维度进行拆解分析以及直播平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变化的趋势。
首先,从2016年至2018年黄金时段电视剧平均收视率和豆瓣收视率走势可以得出两条倒U型曲线。近三年平均收视率和豆瓣平均分分别为1.68%、5.6、 2.33%、6.3、1.42%和6.1。主要是2017年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拉动了当年的数据表现,形成了巅峰。
仅从收视率来看,2017年黄金时段电视剧表现最好,2016年次之,去年最差。 2017年收视亚军《那年花开月圆》比上年冠军《亲爱的翻译官》高出约0.5分,比次年冠军《爱情先生》高出1分多。至于去年夺得剧集桂冠的《爱情先生》,其1.561%的收视率只能排在2016年的第四名和2017年的前五名之外。这说明电视剧的收视率已经开始明显下滑,大量观众流失。
仅从豆瓣口碑来看,2017年也是黄金时段电视剧表现最好的一年,其次是去年,最后是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有三部剧达到豆瓣及格线,其中《人民的名义》和最高分8.2分,《正阳家族小妇人》7.8分最高。 2016年,只有两部电影突破6分,最高的是《错误的旅程》,评分为7.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视剧在经历了口碑低谷后,正在回归内容为王的正轨。尤其是影视寒冬,泡沫被挤出,浮躁褪去。这种新趋势对于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看看收视率和豆瓣的关系,我们会发现2016年收视率和口碑倒挂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与当年流量的火爆以及悬浮女主角的统治力有关。一方面有偶像粉丝努力拉高数据,另一方面则有不真诚的剧集受到大众和喷子的差评。
这种情况在2017年和2018年略有改善,收视率和口碑逐渐转为正相关。一方面受益于电视剧品质的量变。另一方面,对当红演员的谴责达到顶峰,大众更愿意为好作品贡献力量。付帐。
其次,近三年黄金时段电视剧热播前五的剧种和题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16年,有现代职场爱情、古装题材的《亲爱的翻译官》、《锦绣少妇》等言情剧,也有小鲜肉主演的谍战剧《麻雀》、《解密》。第一次。这让当年获得豆瓣最高分的情感励志剧《搭错车》犹如“异类”。它的出现已经成为黄金时段的一股暖流。
2017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掀起全国观剧狂潮,也预示着此类敏感题材的相对解除,打开了后来者创作的桎梏。古装剧《那年花开月圆》以史实为背景,讲述了陕西女首富的创业史和坎坷故事。升级后的女主剧,为传记增添了传奇色彩,虽然剧中还有一点金手指和玛丽的影子。苏,不过不疼。另外三部都市情感剧《因为遇见你》、《我的前半生》和《欢乐颂2》都融入了励志元素,其受众群体也都是针对女性。

2018年春风吹起礼物剧主旋律,赋予现实主义更多裂变玩法。除了年初播出的冠军《爱情先生》延续暂停爱情剧的收视神话外,连续两部《正阳门小妇人》和《母亲之路》入围,比例上升时代情感剧不断涌现,但着眼点不同,导致口碑两极分化。古装神话剧《香蜜》的出现,着实令人惊喜。在古装剧纷纷遇冷、业内人士不看好的情况下,它却意外地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也造就了一批新的甜妹。其创作经验值得探讨。
可以看到,近三年黄金时段电视剧的热门题材逐渐从偶像谍战、悬疑爱情转向时代、礼物等现实题材。一直拥有众多粉丝的女主剧,也开始多元化创作方向。
第三,主演阵容三年来发生较大变动。过去,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更青睐能够吸引投资、吸引粉丝的人气演员。这从2016年领衔的李易峰和杨幂就可以看出。但2017年和2018年,随着流量效应失效,演员开始去流量。同时,为了挽回失去的收视率,迎合主流电视观众的审美趣味,演员的选择也倾向于向年龄更大、实力更强的演员发展。从中生代的孙俪、刘涛、马伊琍、袁泉,到老一辈的蒋雯丽、倪大红,越来越多的面孔在电视荧幕上闪耀。
此外,该剧与演员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2016年,人家领戏,用人气演员来吸引流量; 2017年,它们成为热门剧。 《因为有你》和《欢乐颂2》让男主角邓伦一炮而红,成为当红演员。次年他还在《甜蜜蜜》中贡献了过得去的演技。
第四,根据收视率进入榜单的影视公司分为新老两大阵营。 2016年,有老品牌华策、环瑞、嘉行和新生力量宁波广电; 2017年,有龙头公司新立、正午和新面孔华视娱乐; 2018年,先行者有陕西文投、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完美享受影视,以及已深度涉足在线学生领域的新电影制片厂。
此外,黄金时段电视剧排名也反映出一线卫视之间的激烈竞争。 2016年,湖南卫视占据前三名。 2017年,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平分秋色。 2018年,北京卫视强势逆袭,夺得前五名中的三个席位。
黄金时段衰落的根本原因
历届黄金时段电视剧一路飙升,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国产剧史上的耀眼注脚。但现在,山上却出现了日落的景象。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政策约束、市场环境、收视习惯、观众审美等多重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首当其冲的就是黄金时段古禁带来的巨大影响。古装剧是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收视主力。 2014年和2015年的剧王分别是《武媚娘传奇》和《芈月传》。两人的收视率分别为2.959%和2.867%,位列近五年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榜第二、第三位,仅次于《人民的名义》。
然而2015年的反腐令就像晴天霹雳,几乎断送了这位常胜将军的出人头地,也直接影响了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收视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电视剧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各卫视综合频道每月、每年黄金时段播出的古装剧总数不得超过总量的15%。当月、当年黄金时段播出的所有电视剧的集数。此外,当年电视剧还推出了“一剧两星”政策。因此,2016年以来黄金时段的古装剧数量大幅下降,基础基数的下降意味着跻身收视顶峰的机会更小。
2016年和2018年,都只有一部古装剧入选收视前五,一部是《锦绣少年》,一部是《甜蜜蜜》。 2017年,没有古装剧上榜。而且,上榜的两部古装剧收视率均未超过1.5%,仅徘徊在第四、第五位。与往年黄金时段古装剧的风光完全不同。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头部古装剧陷入了政策红线,不得不转网寻找新的出路。比如去年的《如懿传》先是在腾讯独播,后来又成为明星。不过,反响显然不如带着黄金时段光环的时候。收盘当日最高收视率为0.623%。
其次,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游戏,发起全民娱乐总时间争夺战。电视剧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娱乐市场的消费领域日益垂直细分。一方面,各种采用高精度技术开发的App正呈几何级爆炸,将一天24小时切割成多个碎片;另一方面,口红效应导致人们娱乐需求增加,直播、短视频等新兴技术恰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个性。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KOL诞生渠道的转变,他们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粉丝的娱乐选择。在九千岁的眼里,电视剧就像是过时的产品,无法引起消费兴趣。
而且,现在人人都有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看剧。很少有人像以前一样搬个小板凳在电视机前,用看电视节目来度过一天中最宝贵的黄金时间。
最后,观众审美偏好的迭代无形中成为了电视剧创作的风向标,引导着题材类型的变化和演员阵容的选择。
2016年,网剧逐渐优质化,而短视频、直播尚未普及,对电视剧观众的剥夺并不严重。再加上“流量+IP”组合的火爆,只要有偶像主演的剧,粉丝们一定会撸起袖子疯狂支持。

于是,一些影视从业者瞄准了粉丝经济这块蛋糕,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在电视荧幕上掀起一股偶像谍战旋风。当年黄金时段电视剧排行榜的亚军和季军——李易峰主演的《麻雀》和陈学冬主演的《解密》,都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除了男性偶像谍战剧《恋一番》,同年还有赵丽颖主演的女性谍战剧《胭脂》,但最高收视率仅达到1.271%,甚至没有进入榜首。当年黄金时段收视率十强。相比之下,流量小花主演的偶像谍战剧相对于流量小鲜肉主演的同类剧来说要弱一些。这也说明,在欣赏性的时代,男性偶像对女性粉丝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印证了得女人者得天下。
2017年、2018年,网剧主打垂直细分题材,推出了《白夜行》、《小美女》、《镇魂》等多部爆款作品。大量年轻观众迁移到网络,导致电视台观众年龄越来越大。这直接体现在收视率的下降上。演员阵容也从年轻的流量小人物变成了中年大佬。与此同时,题材类型也逐渐失去了粉丝导向的标签。
黄金时段突破的利器
去年的影视寒冬一直持续至今,波涛汹涌中优胜劣汰才是优胜劣汰。影视从业者生存的关键是安定下来,产出好内容。笔者以2016年至2018年一些收视率和口碑较高的黄金时段电视剧为例,尝试寻找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测试。
《搭错车》在2016年以1.501%的收视率、豆瓣评分7.3分排名第四。在热门剧和女主剧的入围名单中,它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严格来说,该节目是第二轮在山东卫视播出的,因为一个月前就已经在地面频道播出了。即便如此,它仍然夺得了同期收视率冠军。
该剧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的情感。它用简单朴实的场景讲述了哑巴父亲和孤女之间的亲情故事。它不刻意煽情,而是在烟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隐藏着人性的温暖。主角的每一个手语、每一个眼神,都值得细细触摸。他对养女无私的爱,凝聚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筑起一道比血亲更深更坚固的情感墙,让人落泪。所传达的普世价值,凸显了普通小人物的伟大。
2017年当之无愧的王者之作《人民的名义》直击反腐败敏感话题,根据真实案例描绘落马领导人的官场,大胆深入探索电影和电影的“禁区”。电视创作。无论是通过贪污受贿揭露当事人的恶劣本质,还是在舞台上揭露社会痛点,都直戳观众的G点。毫不掩饰的大尺度也赢得了年轻观众的一致好评,掀起了全民观剧热潮。
2018年,《正阳门下小妇人》收视率1.414%,豆瓣评分7.8。它的核心是一个女主角,外壳是一个时代。之所以跳出创作窠臼,是因为题材和视角与老百姓天衣无缝。剧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落地了。
酒馆是女主角创业故事的背景和地点。当这幅跨越数十年的画卷缓缓展开时,奏响了一段与人物命运的坎坷、时代的兴衰交织在一起的热血乐章。老巷子和画面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散发着浓浓的北京味。让观众沉浸在那个时代首都人们的都市生活中。
事实上,从男女观众比例来看,《搭错车》、《人民的名义》和《正阳门小妇人》分别对应中性剧、男性向剧以及女性向的戏剧。可见,黄金时段对于电视剧的属性并不太挑剔,优质的内容才是突围的利器。
虽然“内容为王”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做到的人有多少?希望这四个字不要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毕竟,一部发自内心的优质剧,不仅代表着每一位影视从业者的正确态度和专业精神,更是对观众的尊重。
行业观察|趋势分析|精彩剧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