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潮金鱼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长视频能吸引我们多少? 2024年,电视剧市场在精细化进程中给出了答案。
当观众认为“剧荒”将成为新常态时,平台集体“降本增效”,头部项目减少,腰部项目砍掉,优质作品上演市场:从年初,《繁花》掀起讨论。热潮中,《青雨第二季》、《墨雨云》、《玫瑰花的故事》,市场纷纷拉动,还有《我的阿勒泰》、《我的阿勒泰》等口碑剧。 《山花》增强市场信心,随后年底《胡同》、《我是刑警》、《永夜星河》、《九紫》在“暗黑”中实现突围 马”。虽然话剧市场尚未完全走出“寒冬”,但已经让从业者和观众感受到了一股温暖。
回顾2024年的国产剧市场,一些新趋势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2024年新剧热播期有效发挥排行榜数据来源:云鹤·四象分析系统
治愈了剧中的“城市病”,逃往北方,下乡
从《随风而去》到《我的阿勒泰》,“治愈剧”的出现正在改变剧集市场的格局。观众再也不想滚了,也起不来了。人在车间,心在远方。看到剧中的人们在广阔的视野里追求着自己,绿色,淳朴的人。观众的心都是期待的。
要知道,十几年前流行的中国电视剧中,年轻人都爱看以广深北为代表的大都市。 2007年以来,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奋斗》《谁是我的青春主》《北京青年》点燃了“梦想”和“努力”的励志剧时代。这种“斗争作风”刮了十几年。 《杜拉拉促销》、《北京爱情故事》、《北上光不相信眼泪》等都市剧层层递进。打斗戏引发了北漂和上海的共鸣。
这波末期,观众对职场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眼就能看出编剧。悬置、美化现实或制造焦虑是很难说服群众的。只有推出贴近特定行业的职场剧才能掀起一些波澜,但这类剧的整体表现却日渐疲软。
疫情三年后,那些希望在伟大时代呼吸的观众无法消化同样辛苦的辛苦。 “奋斗”“励志”等国剧关键词不好吃,取而代之的是“说谎”“逃跑”。
2024年8月播出的都市剧《凡人歌》涉及求职、失业、996、房贷压力。讨论。然而,由于涉及分歧和困境的差异较大,时不时地就会出现一类想当“废柴”的人。紧绷的传播增加了剧集的积累,想要寻找“米剧”的观众被说服了。其中,《谢美兰与沉雷》在夫妻的角色设定和矛盾上按照价值观不会产生冲突。
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与都市职场剧的难度相比,田园牧羊人的叙事利用高饱和度的布景和慢节奏的叙事实现了突破。不少观众的“内心消费”。
执导改编自李娟散文集的八集《我的阿勒泰》。在保留原有散文叙事、呈现多元国情的基础上,增加了戏剧冲突。三代汉族妇女在北疆的冒险经历,处处散发着幽默、乐观的生活智慧。女导演独特的视角和表达也让观众看到了前剧中不常见的女性类型,以及女性视角下的人和世界。
李文秀和八台的相遇有点“北疆版”《边城》的味道。帅气又干练的巴泰就像是送人一样。故事笼罩着一层阴影,都是开放式结局。唯一不同的是,巴泰回来了。
简单却舒服是很多人“入坑”《我的阿勒泰》的原因——简单的8集,简单的人物关系,简单的生活就是壮丽的风景和丰满的压倒性的成长故事。如今,“双点”和“冲突”已经被滥用在银幕上的今天,“散文诗”一般的电视剧弥足珍贵。
现实中,《我的阿勒泰》不仅让作家李娟进一步出圈,还带火了旅游市场。新疆成为2024年最热门旅游目的地,“阿勒泰”的成功可复制吗?可能还需要留到2025年及以后的市场上。
“续集魔咒”还在继续,“基础盘”没那么忽悠了
所谓市场越冷,越是“续集无情”,不仅院线电影继续打平,2024年的剧集市场,剧集也成为了平台的主打项目。毕竟,在工业环境下的表现,续集的成功与前线的成功是相关的。观众不担心底盘,看起来很卖力。
时隔7年回归,悬疑网剧《小板》《白夜追经》第二季《白夜破晓》已斩获近3亿广告收入,刷新了此前播出前招商的历史记录。但豆瓣评分6.0A(8.9)却低了近3分。双子座探险家的设定还在,但兄弟俩频繁的身份互换“暴露馅料”大大减少了这层刺激,剧情的紧张感也被削弱。情节“注水”,叙事隐隐约约。在百叶系列被“催”的7年里,长视频平台的长线悬念频出。更高的期望。有网友痛恨铁岗,喊话剧方:“睁开眼睛看世界”。
如果审美和叙事踩到位甚至退却,就很难留住观众的底盘,这也是IP的流失。

也免不了要和白夜上脚前后的新《猎人地图2》进行比较。豆瓣评分6.7分,输给第一季(7.6分)。续集力求延续“画彩求索,见人心”的核心,以“偶像借刀杀人”、“云蒸夏薇”、“女主播案”等形式,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追星、驴友跋涉、直播行业。讨论一下,就能看出主创的用意。但男主被“神化”、案件轻微“悬置”的质疑也开始显现。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剧情并没有得到大部分用户的完全认可。 《猎手猎人地图2》大结局当天,剧方官宣上线“犯罪图”。
2024年,《赢在起跑线上》续集还包括《白马第二季》、《青雨第二季》、《少年白马醉春风》(《少年歌》前传)。热度是有的,但续集给粉丝们带来的依然是期待已久的失望。 《小白脸第二季》豆瓣评分跌破及格(5.9)。 《庆余年第二季》虽然以一骑绝尘的数据成为2024年度收视率最高的剧集,但口碑却大幅下滑。部下追随者们难掩失望之情——“阴谋”、“架空”、“喜剧”实在难以把握。
当年评分唯一的续集是悬疑剧《西唐奇录》中的服装成本,豆瓣8.6。无论是摄影、动作设计还是整体画面,第二季都能看到第一季的影子。这是第一季的一个步骤。然而,调整嘴巴却很困难。第二季女性角色的缺失以及侦破推理的逻辑问题也让部分观众产生了心理落差。不过,面对悬疑剧“难以成体系”的IP开发困境,《唐怪》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了。
观看续集的投资者会觉得“很简单”——“原班同学回归”这几个字,带干粮组成不需要任何宣传费用的“基础盘”,但事实上,这些观众也完全没有。不简单,爆款不容易复制。想要留住老观众,就必须在保持维护前优势的基础上添加饲料。创造“惊喜”;想要吸引新的观众,也必须紧紧抓住前作的基础。有一个独立的框架。 《续航》是否出续作,是该系列开发需要沉下的问题。
“中国女人”时代真的来了,“女人戏”的开拓没有停止
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剧从一开始,女性就是最主要的观看群体。以女性为主角的中国电视剧荧幕,与以女性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一直没有脱节:从琼瑶时代的“苦女人”,到各种封号的所谓“大女主”剧。 《XX传》,女性在时代的坎坷,女性在苦难中的蜕变,女性在家庭和爱情中的苦难和音乐,是永恒的主题。
但另一方面,电视剧的职业道路和演员却始终“畸形”——当实力派演员到了中年才开始扮演“大男主”时,他要么是同剧的女演员,要么是同剧的女演员。年龄。选择回归家庭,要么她已经开始扮演“婆婆和母亲”——甄嬛成为皇后时的30岁。反派在资深电影演技后受到质疑,但问题是,以往电视剧剧本除了家庭角色之外,确实是留给30+的女性。
在2019青年电影节闭幕式上,演员海清公开呼吁“给中年演员更多的机会”引起巨大反响。尽管这样的言论在五年前颇有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
2024年,与海清同台的宋佳用影视证明青衣大卦的能力,出演话剧《山花黑时》在2024年豆瓣华语剧评分9.6分,主演的电影《好吧好吧》成为年度华语电影票房最高,风头正劲。
在《山花男子时》中,宋佳凭借张桂梅老师敬畏的演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宋佳版的张桂梅不再是对英模歌颂苦难的描述,而是将丰富的特质揉捏到角色中——幽默、可爱、敢打敢拼、浓烈的“霸气”也在情理之中——一个朴实无华、能力强、信仰崇高的党员形象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山花烂时》可以说是2024年最成功的题材,无数观众在被张老师的真实故事感动的同时,也用事实告诉市场,她们不是“女总裁”,而是“女总裁”。皇帝》是女主角。首先,女性首先要突破家庭、养育、情感纠葛的思维障碍。相反,他们必须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女性的故事。
除了宋佳之外,2024年一批30+女性的演绎也十分抢眼。无论是刘亦菲的《玫瑰花的故事》,还是《繁花似锦》中的马伊琍,电视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现实中始终是真实存在的。目标受众的注意力。显然,女性观众过去更看重的是“友情”、“成长”和“事业”。
古装剧“降本增效”,经典老剧集体回归
VLLINKAGE年度在线播放指数TOP10显示,2024年古装剧依然占据半壁江山,冠亚军全部是古装剧。 TOP30占据13席。热门榜单。
1月11日,纪奇缘原班班《甄嬛传》在澳门举行。这十年后的“售后”就是现象——你打开微博,“文太乙”张小龙、“安陵容”陶欣然、“梅姐”兮兮随便发一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都是用的《甄嬛传》一段;
即将在澳门举办的《甄嬛传》从侧面证明,11年前的剧依然释放着巨大的流量红利和长尾效应
打开B站小红书,《甄嬛传》的解说和视频图文的二人创作以及UP主的二人创作。 《滴血》等经典桥段落后;故宫博物院、横店以及《甄嬛传》的拍摄地北京大观园等,被称为“赫希板影城”。 “如果今天《甄珍传》全网下架,网友们可以自己玩一把。”导演郑晓龙感慨一群“闲人”拿着放大镜不知疲倦地看剧:“请看别的吧!”
2024年,迎来“第二春”的国产古装剧不仅有《甄嬛传》、《大明王朝》、《雍正王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甚至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都通过网络火爆了两部——创作剪辑、短视频解说、图文段落,他们并不是怀旧的中年人,他们只是走在潮流前沿的年轻人。
如果说这几年在古装赛道上还有一些野心和理想的探索,比如《大明风华》《大秦赋》,尝试历史剧、精致画面的美学+美剧叙事模式+《长安十二》 长安十二《长安十二》《他》《陇西风起》,写新《延禧攻略》《如皋传》就类型虽然不是全部成功,但喂食已经足够了。
如今的古装剧市场正面临着所谓的“灾难年”。在平台宣传“降本增效”的两年里,市场砍掉了不少“腰部”剧。资金和资源似乎在内部循环。爆剧导演的平台流量和“生”、“花”几位掌门人的“出走爱情”,都是平台不敢冒险投资的表现。

微剧研究平台“DataEye短剧观察”发现,2024年,传统长剧的拍摄周期多为50天-90天。有的低成本剧组是30-45天,短剧剧组是7-15天,7-15天。拍摄周期相比还是比较长。但相比这两年百多天的拍摄周期,长剧一直在努力缩短。
节奏快、设定强、CP感强……“短剧”古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要么像《墨雨云云》那样低成本小制作,要么像《永夜星河》那样通过轻松的剧情作为一日工作的“电子芥末”,只要不交出“宝贝仙侠”,就能获得不错的市场回报,获得密密麻麻的套路类型。
但成本降低了,效果也可能受到影响。虽然不能说不成功,但实际的落后恐怕就是《墨雨云》和曾经在“于正+吴谨言”组合中组合的《延禧攻略》的区别。酒吧。
在古装剧集体掌控的时代,“短剧”善于吸引观众,但未必能留住观众。如果前几集剧情但故事线不完整,后期节奏较慢,成长线跑掉,也会陷入“看编剧”的“注水”争议。
编剧小辉此前向Tech星球表示,所谓“注水”是由影视公司的预算分配决定的。整个市场都是利益驱动的,管理层往往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前六集上。为了吸引观众,前几集几乎是全剧的威力。品种配置缩水,有的剧甚至因为后期资金不足。高预算的场景剧情写不出来。
喊了好几年的“影视寒冬”。随着平台集中精力打造精品,良好的资源向项目倾斜,这种“冷”更多的是观众对精品档的市场反应。 1.5遍甚至2遍看剧的习惯,是观众对剧集质量的否定。
《金光闪闪》短剧真的是“大势所趋”吗?
据《杭州日报》此前报道,有消息称,自2025年1月起,国内16集以上视频网站将不再获得制作支持。长视频之王站在了背水一战的十字路口。 ”
短剧在中国的崛起并非偶然——竞技短视频平台搭建了载体。提供成熟网络类型。大量人力资源,三者结合微短剧流水线。
2024年TOP10 数据来源:Dataeye短剧观察
2024年初,微短剧研究平台Dataeye发布的《2024年微购物量报告》预测,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3.9亿元增长至500亿元。预计2027年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情感、逆袭、战争题材短剧连续夺得题材热投题材榜前三名,古装、甜宠分列第四、第五。跻身前十。
2024年,你已经无法阻挡短剧对你的影响,甚至这股风潮已经冲出了中国大陆。场地。当你发现身边的领导也在闲暇之余刷了几百集的短线游玩消遣时,你心里可能也会有情绪“真的变了”。
与短剧行业相比,长视频平台的收入增长已进入疲软阶段。据《华商报》报道,财报显示,爱奇艺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74亿元,同比下降5%,尤其是经过公司二季度调整后,其中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 5.95亿元。芒果超媒体广告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1亿元,2023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腾讯控股并未单独披露腾讯视频的财务数据,但在其财务报告中报道中多次提到订阅会员和广告收入大幅增长。至于优酷,在阿里巴巴最新财报中并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将阿里文娱板块的EBITDA(税收折旧和税项摊销)调整为扭亏为盈。
事实上,到了2024年,看似赚钱的短剧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
“买量”是决定小程序微短剧是否赚钱的重要一环。多位从业者告诉红星新闻,“短剧行业看似赚钱,实际上钱给了流量平台。” 2024年,市场行情大幅萎缩。
Dataeye在2024年初预测,2024年中国微剧规模预计将达到420亿左右。结果,Dataeye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电影短剧柔性白皮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规模约为116亿元。预计将缩减250亿元至300亿元,总计超过100亿元。鲜花和火油之下,短剧模式是否真的能够良性循环,或者成为“圈钱”工具,还是未知数。
Dataeye短剧观察图,数据来源:ADX短剧版
在此背景下,长视频和短视频不得不出道,竞争无疑将变得更加激烈。
展望2025年,“变数”和“亮点”同样多。最值得关注的也许是电影导演统称的“下凡”戏剧市场。
目前,由文牧野出品、《巴洛闪电》编剧的犯罪电视剧《扫岭》正在筹备播出。话剧《雪迷宫》是张艺谋出品的)。
《主角》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讲述了秦强名演秦娥近半个世纪的复杂人生与衰落。有关的。该剧由马晓勇编剧,秦海璐、张嘉译、赵丽颖、易烊千玺等主演,预计2025年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创作阵容与之前的哑剧但口碑不错的电视剧《放露台》非常相似。马晓勇编剧、张嘉译主演也改编自陈妍的同名小说。大,在适应此类主题方面经验丰富。 “马晓勇+张嘉译+原作者陈妍”的配置是在《主角》中复制的。他们与同为西安人的张艺谋将会擦出怎样的艺术火花。 ,有待观察。
来源 |观望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