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来看,再到“彼此相互奔赴”,去观察“妈妈岗”究竟是怎样破解女性就业所面临的困境的。
一、职场妈妈的双重困境:家庭与工作的拉锯战
我投出了 30 份简历,然而仅仅收到了 3 个回复。当对方得知孩子才 3 岁时,直接就表明“不合适”。一位全职妈妈的求职经历,将千万职场女性的无奈展现了出来。
1. 职场歧视:生育成女性职业发展的“隐形天花板”
生育后的女性时常被贴上一些负面标签,比如“不稳定”和“效率低”。企业会有顾虑,因为育儿假和哺乳假会带来用工成本,这就使得很多妈妈在重返职场时遭遇了隐性歧视,这些歧视包括年龄方面的以及岗位适配性方面的。
2. 时间困境:孩子的上下学时间,成了求职的“死穴”
早上 8 点送孩子,下午 4 点接孩子。中间的这段时间是碎片化的。哪个企业愿意要这样时间不连续的人呢?接送孩子、辅导作业以及家务劳动等。传统岗位的固定工作时间和育儿需求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3. 技能断层:与社会脱节后的“再就业恐慌”
一位宝妈说:“在家带娃有三年了,在这期间,办公软件都已经更新换代了。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时代给抛弃了。”因为长期脱离了职场,所以技能变得生疏了,这也让再就业时的心理障碍更加严重了。
二、“妈妈岗”:破局之道的温暖尝试

“我不再需要在工作和孩子之间进行选择啦!”滨州市的宝妈张岩平说出的这一句话,点燃了众多妈妈的希望。
1. 什么是“妈妈岗”?
专为抚养 12 岁以下儿童的女性而设计。工作时间较为灵活,像弹性坐班或者居家办公等形式。岗位类型包含家政方面的工作,还有电商相关的岗位以及手工制作这类工作。
临淄区的家政公司推出了“按小时计费”的保洁岗位。宝妈王兆珍在上午工作了 3 个小时,她每个月能收入 3000 元。而在下午,她全程陪伴着孩子。
2. 全国实践:从政策到落地的“双向奔赴”
宝妈可以自由调配这些岗位的时间。
牡丹区设置了“妈妈岗专区”的招聘会。企业提供了缝纫、电商客服等 400 余个灵活岗位。并且在现场还提供了技能培训。
广东珠海规定,对开设“妈妈岗”的企业给予最高 30 万元的奖励,以此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3. 双赢逻辑:企业为何愿意支持?
超市陈列员等岗位可以填补用工缺口,快递分拣等岗位也能填补用工缺口,这样能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体现了用工的灵活性。
- 政策激励: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三、争议与反思:“妈妈岗”真的是万能解药吗?

1. 隐忧:低门槛岗位与职业发展的矛盾
当前“妈妈岗”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的工作,像保洁这类工作以及分拣这类工作。高学历的女性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岗位,并且晋升的通道也不存在。
2. 社会观念:为何没有“爸爸岗”?
网友提出疑问:“强化‘妈妈岗’是否是将‘女性育儿’的刻板印象进行了变相的固定呢?”专家发出呼吁,要推动“育儿岗”的发展,鼓励男性一起承担家庭责任。
3. 法律保障:如何避免“灵活”变“随意”?
部分企业以“灵活”作为借口来降低福利待遇,对于薪酬标准以及工伤保险等权益保障方面,需要明确规定。
四、未来出路:给职场妈妈的3条实用建议
1. 技能升级:抓住“零工经济”的风口
学习新技能,比如电商运营和短视频剪辑等。通过线上接单的方式,能够实现居家就业。
宝妈胡玉婷借助社群资源实现了转型,成为了网店店主,并且每月能收入 6000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