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会职场励志故事7则
周围环境以及人们的好坏情况,通常是由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并且我们的工作命脉也是由自身来决定的。以下,yjbys 小编将跟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故事,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免费大学
当我们踏入社会,为五斗米折腰的感觉常使工作成为苦差事。试着想象进入一家公司就像进入一间社会大学,那感受很棒呢。因为无需缴纳任何学费,就能学习到许多东西,还能做各种实验,以此增长见识和能力。并且每个月还能定期领取奖学金(薪水),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事。相比之下,在学校或是各种补习班就读时,若想学习东西,是需要付出学费才能上课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让人生变得充实,才能让人生变得丰富,不是吗?
让我们好好把握当前的工作,这样就能享受“免费教育”带来的乐趣,自然也就不会感到烦恼和疲惫了。
如何常保持工作的热忱,使自己乐此不疲。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你在成功的原点与目标点之间
上数学课时,我们学到“两点之间,一条直线最短”。在人生旅途中,情况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期望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以最短的距离抵达目标。大家都想用一条直线将出发点和目的地连接起来,而这条直线就是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原点和目标点。要知晓原点的位置,也要清楚目标是什么。不然,没有原点,就会让人不知从何处开始,难以有好的开端;缺乏目标,就会让人不知往何处去,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使人没有方向,最终一事无成。
所谓原点,即要知晓自身当前的状况以及所具备的能力,还要明确条件是否具备。目标则是你切实希望达成的境界以及想要完成的理想。并且这些目标必须十分明确且具体,能够进行衡量,也便于进行追踪。只有先确定好原点以及目标点,才能够如同火箭一般,以最为迅速的速度奔向目的地。
一、你的原点在哪里(优点、缺点、专长、嗜好)
二、你的目标点在哪里(短、中、长期的目标)

三、直线如何构成(怎么利用现有的一切达成目标)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心中的佛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友。有一回,两人相对而坐,彼此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看到了佛。随后佛印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看到了牛粪。苏东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把这事告诉了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了不起的胜利。然而,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说他输得很惨。苏东坡感到疑惑,苏小妹向他解释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个人心中有什么样的事物,就会在眼中看到与之相应的事物。佛印心中存有佛,所以他眼中看到的便是佛;而你心中……
我们心中有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倘若你看到的人,都是满身缺点、毫无可取之处,那么暂且不要去责怪他人,或许这恰恰反映出我们自身的境界。相反地,倘若你看到的人,都是乐观向上、可爱可敬的,那就意味着你也正是这样的人。前者会让我们陷入更为消极、更为悲观的恶性循环,而后者则能够创造出更热忱、更积极的良性循环,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呢?
只要心中有佛,你眼中所看到的就是佛。
你经常看到的是佛还是牛粪?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巧用放大镜与望远镜
某公关曾在谈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举了个实例。他说,即便某位小姐很漂亮,但若美容师用五百倍的放大镜去看她那美丽的脸庞,看到的将会是坑坑洞洞且凹凸不平的样子,这会让人感到大失所望。同样地,我们用望远镜看青山时,映入眼帘的都是如画卷般的风景,那迷人的山色让人心情愉悦。接着他分析道:在人际关系方面,有的人总是拿着放大镜,能让对方的真面目完全暴露,使对方显得毫无长处,也让自己无法信任他人,难以交到朋友。与之相反,有的人则拿着望远镜,总是能欣赏到他人美好的一面,正是这种不拘小节的特点,使得宾主都很欢乐,做事无往不胜。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并且告诉在座的每一位观众:放大镜并非没有用;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请教他人,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这样的放大镜就能同时产生最大的效应。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放大镜于与望远镜最好的解释。
与人交往时,你喜欢用放大镜还是望远镜呢?这两种方式哪一种会让你更受欢迎?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白纸与黑点
一个女孩边哭边跑回了娘家。她气急败坏地向父母讲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新婚的丈夫了。尽管双亲百般劝解,她还是坚持非离婚不可。父母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交给女儿,让她每想起对方一个缺点就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她便不停地在白纸上画黑点。画完后,父亲拿起白纸问她看到了什么,女儿回答说全是对方该死的缺点。父亲笑着又问她还看到什么,她回答除了黑点什么都没看到。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下,她终于想到除了黑点外还看到了白纸。于是父亲问女儿对方是否有优点,女儿想了很久,勉强地点点头,开始叙述对方的优点,语气渐渐缓和,态度渐渐开朗,终于破涕为笑,不再想离婚了。
绝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白纸上的缺点,却忽略了黑点旁边那更大的白纸空间。因为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所以自己的生活不如意,人际关系也很紧张。如果不执着于黑点,多去欣赏黑点后的白纸,那岂不是会豁然开朗,并且能够常常保持心情愉快呢?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原因来自“我”

一位智者坐在城门口的大树下。一位进城的旅客也来到树下休息。旅客请教智者,这城里的居民是否友善。智者反问旅客上一个城市的居民态度如何。旅客回答说,上一个城市的居民非常友好,让他觉得宾至如归。智者告诉旅客,这个城市的居民也是如此。不久,有另一位旅客来到树下休息。他也问起居民的好坏。智者同样问他上一个城市的居民情况。只见他满脸愤怒,咬牙切齿地说,那里的居民都欺负外乡旅客,他再也不想去那个地方了。智者听了后摇摇头,告诉他这城里的人也一样糟糕。旁边的人听到智者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感到十分好奇,便问智者为何如此回答。智者微微一笑,回答道:其实两城的居民没什么不同。差别在于旅客自身的态度。他在这儿已经数十年了,一直都是这样回答旅客的。而且每次都很灵验,从未出错。
一个玩童为了考验智者,用手抓着一只小鸟,然后问智者,他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智者心里清楚,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把小鸟捏死;如果他回答是活的,小孩就会把小鸟放飞。智者便说,这只小鸟是死还是活,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在现实生活里,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好坏情况,通常是由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我们的工作命脉也是由我们自己来掌控的。
早会励志简短小故事:死守两个目标的绝食挑战法
一位经理是从基层业务员开始做起的。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他才升到了现在的职位。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辛酸和挫折。业务工作总是有着接踵而至的挑战。这位领导者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秉持着一项利器,那就是死守两个目标的绝食挑战法。
第一个目标是设定每天的访问件数。每天都怀着“不完成这个件数,当天就不吃晚饭”的决心。凭借这种坚毅的从业精神,自己勇敢地向前迈进,毫不退缩。
第二个目标是设定每周的业绩数字。每天都要抱有“今天一定做到这个业绩”的决心。通过给自己施加压力,来刻意完成自己的目标。
做到这个地步才叫做“我尽了力”。
百丈怀海禅师年逾六十,仍无一日停下工作。
严寒酷暑之时,即便年轻的众僧也难以承受。然而,百丈禅师却依旧照常与众僧们一同下田劳作。百丈禅师已年届耳顺之年,可谓年迈体衰。大家担心他体力不支,于是决定将他平日使用的镰刀和锄具藏起来,以便他找不到农具,能够在家休息调养。
不料,到了第二天。百丈禅师打算出去劳作,可是找遍了工具也没有找到,无奈之下只能停下休息。然而,他什么东西都不吃,却仍然独自进入了坐禅的三昧境界。
众僧见他接连多日都不进食,于是询问其缘由,他回答说:“如果一天不劳作,那么一天就不吃饭。”
他向众僧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事情都是在学禅。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没有禅。先行走后坐下的这种业务工作是最佳的体验。
秉持着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工作哲学,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坚守着两个绝食挑战般的工作心态,用心去做、用情去投入,用力去使、用命去拼搏,那么业务目标必定能够如期达成,并且能够顺利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