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百科励志故事
流浪生活
在朋友鲍比家,晚餐时我听到火炉边有低声私语,鲍比和他母亲在小声争论那晚的食物是否够分给我。在杰米家门外走廊上,我听到她和她母亲在争吵,又打又闹,只是为了让我多住一晚。菲夫家变得复杂起来,他消失了,去看他的表妹们。他父亲开了门告诉我,他也不知道菲夫何时回来。他们是我的朋友,而我呢?我需要一个地方住,你能给我一些吃的吗?还有毯子吗?我可以用一下淋浴吗?你还有多余的……我实在受不了这样。
我不想继续这样了。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可怕。因为我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曾给予我很多帮助。我忍不住去思考:他们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不再帮我呢?到何种程度我会变得太过分呢?他们又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拒绝我呢?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并且我想到,或许有一天,我得听到朋友们直接拒绝我关于吃饭和住宿的要求,他们还会对我的自暴自弃表现出特别的厌恶。一想到这些,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担心自己想象中的被拒绝的那个时刻即将来临。当你所爱的人拒绝你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不想去知晓。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贪求了。
励志故事

去过庙的人都知晓,一踏入庙门,最先看到的是弥勒佛,弥勒佛笑脸相迎宾客。而在弥勒佛的背面,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不过相传在很久之前,他们并非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各自掌管着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且快乐,因此前来的人特别多。然而,他对什么都不在意,常常丢三落四,没有妥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而韦陀虽然在管账方面很有一手,但他整天阴沉着脸,过于严肃,导致前来的人越来越少,最终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看香火时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把他们俩安置在同一个庙里。弥勒佛负责公关工作,以笑脸迎接八方来客,结果庙里的香火变得非常旺盛。韦陀秉持铁面无私的态度,对事情计较分明,佛祖让他负责财务工作,对财务进行严格把关。在他们两人的分工合作之下,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用人大师的眼中,不存在废人。就如同武功高手一样,不需要名贵的宝剑,仅仅凭借摘花飞叶这样的细微动作就能够伤人,关键在于如何去运用。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入大学时,在班里处于最差的位置。那时的他说的普通话,谁都听不懂。他的英语发音就像日文一样,学习成绩特别差。在一群北大的才子当中,他显得格外突兀。所以,几乎没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和俞敏洪讲话,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独自哀怨。

有一天,俞敏洪由于课业成绩不太好,萌生了退学然后回老家的念头,接着他就躺在宿舍的床上不停地叹气。就在这个时候,同宿舍一位名叫周华的同学刚好回来,看到俞敏洪那副颓废的模样,便给了他一个苹果。那个苹果引发了俞敏洪想要交谈的兴致,他鼓足勇气问周华:“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周华回答说他的理想是将来拥有一辆保时捷汽车。这个答案让俞敏洪很是吃惊,他随即意识到:倘若一直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谓的自卑情绪所困扰,不与那些优等生接触,那么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会逐渐拉大,到最后再也难以跨越。于是,俞敏洪决定放下自尊心,融入优秀者的圈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俞敏洪此后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主动将打水与扫地的责任承担了起来,并且开始和优等生们交朋友。他会时常留意大家所读的书、所做的事以及所讨论的话题。当看到有同学在背英语教材时,他也跟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同时还尝试着写起了诗。在这个过程里,俞敏洪察觉到自己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开阔了。
读大学的时候,俞敏洪患上了肺结核。在患病期间,他回忆起自己最为崇拜的班长王强曾讲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是极为经典的。于是,他连夜给王强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帮忙借书。然而,没想到王强收到信后并没有给予帮助,而是回了一封篇幅长达十几页的信去教导俞敏洪,说他还没有达到能够阅读《十四行诗集》的境界,让他先去读一些较为简单的书籍。
收到信后,俞敏洪没有生气。他反而很感激。因为他从王强的信中获得了许多从未听闻的新知识。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了轻视。相反,他满心都是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