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履职尽责,方法至关重要。选对了方法,效率能显著提升;若方法不当,则成效大打折扣。方法就如同过河时所需的桥梁与船只,能助你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若不解决桥梁与船只的问题,过河便只是一句空谈。同理,若不解决方法问题,那么任务便只能是空谈而已。以下这“十法”,正是关乎做人、做事、为官成功与否、得失与优劣的关键所在,犹如那过河的桥梁与船只。
首先,我们倡导的是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通常,人们更愿意去进行锦上添花的行为,一来可以顺应人情,省去不少麻烦和精力,而且相对简单;二来效果显著,容易直观感受到。当然,锦上添花的事情是可以且应当去做的,毕竟做了总比不做要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推崇并激励大家多去行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意味着好事上加好事,常常让人喜悦不已;而雪中送炭,则是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往往能带来深远的感动。施以援手于严寒之际,积德行善之道。它体察他人所需、急他人之所急、解除他人之困境、拯救他人于危难之际,在他人面临紧急关头、关键时刻、转折点或险境时,勇敢站出来,扶助他人于未倒之时、拯救他人于未绝之境。在现实生活中,增添光彩之事屡见不鲜,而给予他人温暖之举却难能可贵。增添光彩之举是“使人愉悦”,而给予温暖之举则是在“使人愉悦”的同时“亦使自己愉悦”。若将锦上添花视为一种“捧场”,那么雪中送炭便等同于一种“解困”,其所解之困是燃眉之急,所降之雨是适时之需。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学会如何“捧场”,还必须明白何时“解困”。
二是施以鱼与教以渔。在帮助他人时,是给予物质还是传授技能?许多人或许只满足于提供金钱与实物,提供食物、饮料和用品固然至关重要,且属于一种有效的援助方式,但这仅仅触及表面,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且是暂时性的。若要从根本上帮助他人,就必须传授思想、理念,传授经验、方法,还需激发志向、启迪智慧。人们常言,观念如同开关,思路则是出路。塑造人们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探寻一条更贴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路径、策略及手段,这一点尤为关键。金钱与物资虽为直观可见的物质实体,但传授思想、理念,传授经验、方法,激发志向、启迪智慧,则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前者属于一次性消费,后者则内化为个人内心的财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给予他人鱼,只能让他们暂时受益;而传授捕鱼之技,却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第三点,在于明白事物本身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本质,即“知其然”,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且应当做到的。若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或者做得不到位,那么这个人无疑是一个糊里糊涂、不明所以的“庸人”,一个心中没有主意、头脑中一片空白的“懒汉”。然而,尽管有些人对事物有所了解,却常常只是停留在表面,仅对“大概”、“也许”、“可能”有所认知,稍有所得便容易感到满足。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够的,也无法带来显著的进步与成长。成功人士或才智超群者,往往能够深入事物内部,辨别真伪,擅长洞察事物的本质,从具体中把握一般规律。他们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仅明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之道。他们深入研究,探寻事物发展的脉络和内在规律,这便是所谓的“知其所以然”。明白事物的表象相对简单,而洞察其本质则较为困难;理解事物的表象值得珍视,而深入理解其本质则更为珍贵。“知其所以然”需要更多的勇气、胆量和精神力量,以及更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那些既明白事物的表象,又深知其本质的人,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从而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四是逆流而上与适时抽身。“逆流而上,不前必退”。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航行,相对容易,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不算太大,但人生不可能总是如此顺利,难免会遇到各种险滩、暗礁和逆流。逆水行舟,意味着迎难而上,就如同滚石攀登陡峭的山峰,这种精神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若是在逆境面前退缩,便是对命运的低头和让步,也是对自己意志的放弃和背叛。若说逆水行舟需要勇气和毅力,那么在急流中果断退却,则更需要一份清醒的觉悟、一份从容不迫的镇定、一份理性的思考和明智的抉择。急流勇退往往意味着适可而止,人们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心态不宜过于膨胀,适可而止体现了满足的心态,映射出懂得适度的胸襟。事物的发展总是起伏不定、高低起伏,人不可能始终或永远身处顶峰,或许因为年岁增长,便需顺应衰老;或许因为后辈崛起,便需退让;或许因为能力有限,便需谦逊而非强求,这乃是一种不受个人意志所左右和抗拒的自然规律。急流勇退是一种清醒而积极的顺势而为。
五是源于实践并回归实践。通过实践,我们能够获得真知,培养才能。那些切实可行且充满活力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措施,无不源自实践,唯有充满激情的实践才是真正的源泉,其他则不过是仿冒品。然而,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有时被某些人故意忽视,他们明明知道却装作不知。有些人倾向于闭门造车,仅凭个人经验随意决策;另一些人则乐于深居简出,在机关大楼中闭门造车,琢磨对策和出谋划策;还有一些人满足于在各种会议上寻求建议,寻找思路和办法。唯有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方能切中要害、贴合实际、贴近实际,才能真正做到接地气、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气息。一切思想理论、政策措施是否恰当,是否适宜,并非由个人或少数人所能决定,唯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其真伪。因此,我们必须重返实践,让实践成为评判和决定的依据。实践不仅是思想的孕育之地,也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更是磨砺意志的磨刀石。
六是对照标杆与发挥主观。对照标杆,是为了寻求对齐,以榜样为镜鉴,观照自身差距,以之作为学习的教材,以之作为对照的标准,以之作为追赶的榜样;对表则是为了确保“准时准点”,以便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方向的一致性、频率的一致性,参照“北京时间”,调整时差,确保速度适中、无误。明确目标、优化位置、确立恰当的定位,这是对标对表的核心目的,需要我们时常自觉地主动去对照和衡量,从而获得明确的方向感和精确的把握,既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偏离正轨。然而,对标对表并非是要限制我们的行动。在任何情况下,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主观能动性体现为主动积极且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寻找机会,不满足于被动接受任务,而是努力寻求自己愿意承担的工作。只有提升认识,行动力才能随之增强。这种能动性源于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根植于强烈的事业追求、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旦主观能动性被激发,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的品质便会得到充分展现。
七是注重事情的起承转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语出自《史记·乐毅列传》,强调在行事过程中,既要重视起点的良好开端,也要注重终点的圆满收尾;既要擅长处理事务,又要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所谓善始善终,即要做到有始有终。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起初热情高涨,口号响亮,措施果断,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困难的考验,却逐渐失去了动力,甚至半途而废;还有些人虽然能够坚持到底,但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完成”误认为是“完成得很好”,结果开头平淡无奇,结尾也毫无亮点。真正有抱负的人,不仅需做到有始有终,更要持之以恒,精于操作,确保成果。他们不仅擅长处理事务,更能在处理中追求卓越,不仅知晓行动的发动,更明白其方向所在,这既是对其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其工作作风的考验。完成工作是一种基本要求,而圆满完成工作则是更高的追求,有始有终是基础,而善作善成则是核心所在。

八是“每走一步,三计在胸”与“每走三步,一计在握”。“事前有准备,方能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行事必须制定计划,拥有策略,以及相应的方案和应对措施。谈及策略,人们常常将周瑜的“每走一步,三计在胸”与诸葛亮的“每走三步,一计在握”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每走三步,一计在握”胜过“每走一步,三计在胸”的结论。然而,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各具特色。“一步三计”的思维模式使得视野宽广,对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入和全面,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处理某个问题或事物时,多思考一番,确实能带来益处。在做出决策之前,拥有丰富的想法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比较和筛选,便于调整和修正,从而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和灵活性。然而,这也意味着需要克服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时候方案太多,容易受到干扰,难以抉择究竟采用哪一个。“三步一计”的精确度更胜一筹,确定性也更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只能着眼于当下,缺乏对未来的远见,既没有全局性的思考,也缺乏系统性的思维,最终只能被眼前的事物所局限,亦步亦趋。相较之下,“三步一计”能够看得更远、更深,这要求我们有更高的视角,能够登高望远。运用“一步三计”,我们可以对工作进行更为周密的规划;而采用“三步一计”,则能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注重长远。
九是“盆景”与“风景”。推动工作,典型示范至关重要,“盆景”便是这一典型。精心打造“盆景”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作用。它不仅能在荒芜的园地中增添一抹或数抹亮色,更关键的是,它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和标杆推动的作用,有效实现以点带面的效应。“盆景”需具备令人信服的力量与真实性,同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更要具有广泛传播和易于复制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其成为转瞬即逝的景象。正如古语所言:“独木不成林,百花齐放春意浓。”我们应当致力于让“盆景”得以壮大,使其花朵繁多,果实累累,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这正是我们在工作中应采取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优良策略。
十是勇攀高峰与精雕细琢。从事事业必须具备一股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闯劲,这种闯劲便是直面险阻、披荆斩棘的勇气,亦是临危不惧、以智取胜的胆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如同车到山前便止步不前;有些人到了人生低谷便心灰意冷,或是被恐惧所困,或是被忧虑所扰,无法看到希望,也想不出解决之道。实际上,每一次危机都潜藏着转机,面临绝境时往往能迎来生机,身处绝境后常能焕发新生,只要意志不消沉,总能找到比困难更多的解决方案。若将逢山开路视为勇往直前的闯劲,那么绣花般的细致入微则体现了坚韧不拔的韧劲。在我们的事业中,既需要逢山开路这种大胆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同样也需要耐心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与绣花般的细致功夫。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耐心且细致的刺绣技艺。面对困难,我们应像开拓道路一般刚毅,又似绣花般细腻,刚柔并济,文武双全。这两种特质,既代表了一种技能,也体现了一种心境;既是一种精神,亦是一种工作态度。
方法既代表一种心态,亦是一门技艺;它既是一条途径,亦是一种手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最应避免的是简单化、片面性和机械化。需警惕一种倾向可能遮蔽另一种倾向,一个极端可能演变成另一个极端。这“十条”不仅包含了思想上的方法,还涵盖了工作、学习和领导的方法,适用于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领导实践,使人们在为人、做事、从政上更加精准和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