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行业的涌现使得行业剧在我国影视界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电视剧类型。这类剧集通常以某一特定行业的现状和从业者经历为核心,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行业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备受追捧。特别是在崇尚专业精神和职场文化的日本,他们制作了一系列既受好评又广受欢迎的行业剧。
——编者
罗薇
日剧《下町火箭》剧照
2018年日剧收视率冠军《99.9%刑事专门律师》剧照
日剧 《非自然死亡》剧照

观看戏剧使观众对某个特定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职业操守及社会意义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观察过去十年的日剧收视率榜单,可以发现,以犯罪侦查、法律事务、医疗保健为主题的行业剧,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成为了日本电视剧的一大特色和显著特点。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剧诞生,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它于1980年代初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1984年,日本富士电视台推出的《空中小姐》成为首部登陆中国荧屏的日本行业剧,该剧讲述了一名普通女高中毕业生通过不懈奋斗,最终实现职业梦想并赢得爱情的故事。该剧的热播在中国和日本引发了无数少女对成为空姐的憧憬。1990年代,偶像文化开始盛行,使得日剧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在这个都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众多以刑侦、律政、医疗等职业为题材的日剧,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亚洲范围内都吸引了众多观众。
新世纪伊始,日本国民偶像木村拓哉主演的电视剧《律政英雄》引发了日本民众对检察官职位的极大兴趣,报考人数因此激增一倍;与此同时,《空中情缘》的热播亦使得“911”事件后陷入困境的日本航空业重新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目光。木村拓哉的偶像魅力固然不容忽视,然而,这两部作品均以生动的剧情描绘了各自行业的真实面貌,塑造了令人钦佩的职业角色,使得观众不仅对剧中人物心生敬意,也对相关行业产生了认同和向往之情。
近十年来,众多现象级的日本电视剧,包括《白色巨塔》、《胜利即是正义》、《半泽直树》、《99.9%刑事专门律师》以及《非自然死亡》等,均被归类为行业剧。这种行业剧概念的诞生,源于众多电视剧在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不自觉地共同深入描绘了主人公的职业领域,并对他们的职业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观看戏剧作品使观众对特定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情感上对职业操守和社会意义产生了共鸣。这类行业剧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常常融合了爱情、悬疑、喜剧等多种元素,将人物与故事置于行业背景之下进行讲述。在观众享受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洞察到该行业鲜为人知的真实面貌、社会价值以及职业的尊严。从占据主流地位到涉足小众领域,从坚守传统到拥抱新兴行业,日本的行业剧生动描绘了日本各时代、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职业背景下的民众生活、工作与社交状态。
作者通过剧情的铺设和展开,
传达日本民众所信奉的专业态度和职场精神
实际上,行业剧并非仅限于日剧一家独占鳌头,众多海外剧集同样包含了大量的刑侦、律政、医疗、金融等题材的行业剧。但是,由于日本特有的文化背景,其行业剧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存在显著差异。
选题方面,日剧行业内容丰富多样。它不仅涵盖了常见的刑侦、律政、医疗、教育、餐饮和传媒题材,编剧们还常常将目光投向那些看似普通、甚至受到社会偏见或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业。他们不遗余力地深入挖掘这些行业和职业的闪光点,为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家政妇三田》描绘了一位外表冷漠的保姆,凭借其高超的家政服务技能和智慧,成功挽救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卖房子的女人》里,严肃认真的房产中介三轩家万智运用其专业的售房技巧,助力客户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则讲述了时尚女孩悦子误打误撞进入出版社校阅部门,从而揭示了校阅工作的深奥学问和内在规律。此外,日剧中广泛涵盖了众多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职业领域,例如《重新出版》中的漫画编审、《花火》中的漫才表演、《花牌情缘》中的花牌竞技;甚至还有深夜剧集《夜王》揭露了风俗行业的内幕,热门偶像以真实明星身份出演《爸爸是偶像》,揭秘了偶像产业的秘密,通过奇特的视角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望和求知欲。

此外,日本行业剧在创作上擅长对各个行业进行细致的划分,借此达到营销的差异化效果,即便面对同一行业题材的集中涌现,也不会显得乏味或重复。以众多杰出医疗剧为参照,现实主义作品《白色巨塔》描绘了外科副教授财前五郎为权力而战,揭示了医疗界官僚体系的阴暗面;而漫画改编的《医龙》则讲述了天才心脏外科医生朝田龙太郎率领“医龙”手术团队,他们不断克服医学难题,与医疗体制的阻碍抗争,拯救生命,谱写了一曲充满激情的英雄赞歌。《Doctor X:外科医-大门未知子》塑造了一位独立于医疗体系之外,医术高超、性格坚毅的独立医生形象。在急救领域,《救命病栋24时》描绘了前线急救人员日常的劳作与生活场景。《紧急救命》则聚焦于一群年轻的直升机急救医生们的成长历程和角色转变。除此之外,诸如《产科医鸿鸟》、《放射治疗室》等剧集,它们描绘了不同科室医生救治患者的感人故事。这些日本医疗剧凭借其丰富的题材选择和生动的展现方式,从医疗体系、行业状况、医学知识、人情伦理等多个维度,满足了观众对医疗行业的探求和困惑,进而加深了公众对医疗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认识。历经二十余年的繁荣,医疗题材的剧集至今仍保持稳定,每季度推出一部新剧,稳固地占据着日本电视剧市场的份额。
日本律政剧中亦能观察到差异化的选题体现。2018年收视率夺冠的日剧《99.9%刑事专门律师》展现了日本检察机关仅对确凿有罪的案件提起公诉,其定罪率高达99.9%的现状。该剧深入探讨那仅存的0.1%,探寻其中可能隐藏的真相,从而成功点燃了收视热潮。创作者们可谓是竭尽全力,在反复炒热的话题剧领域里,力求创新,挖掘话题深度,以期实现收视率的提升。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行业剧在制作过程中拥有独特的叙事模式和文化背景。这种对工作狂形象的国际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塑造。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家庭作坊传承的匠人精神和职人态度,以及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推崇的工作热情和企业忠诚,共同塑造了日本行业剧在主题设定、剧情编排和角色塑造方面的基调。行业剧的情节通常以职场生态环境和职业特性为核心展开。在这些剧中,职场新人与资深从业者之间的协作、竞争或是冲突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进而引发观众对职场生存之道、职业信仰以及行业内部秘密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讲述初入职场的新手奋斗历程,抑或描绘职场高手之间的较量,行业剧往往通过剧情的巧妙安排,传递出日本民众所崇尚的极致追求、永不言弃的职业精神,以及恪尽职守、忍辱负重的工作态度,为那些将工作视为人生追求的日本职场人士,提供榜样借鉴和心灵上的慰藉。
制作一部优秀的行业剧集,不仅需要融入人性的温情,更要确保其蕴含着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然,随着日本“宽松教育”政策下培养的“87后”群体逐渐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受到全球化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这一背景下,日本职场剧的核心价值体系也遭遇了挑战。2019年春季,以互联网企业为背景的电视剧《我要准时下班》中,单身女白领东山结衣毅然拒绝公司的“人情加班”,她所倡导的“工作不应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职场观念,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该作品预示了日本步入令和时代后,职场氛围及职业观念即将发生的变革。
题材多样、形式各异的行业剧,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洞察日本文化、社会发展和民众性格的丰富影视素材。然而,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还需警惕并仔细分析其背后的文化理念与创作模式。须明白,电视剧与现实生活毕竟有所区别,过分渲染行业的光环和职业的荣誉感,有时可能会误导观众,甚至破坏他们的价值观。这部行业剧品质上乘,不仅需要展现职场中的精神风貌,还需融入人性的温情,尤为关键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非自然死亡》这部作品,在传统的法医探案故事框架内,巧妙地引入了网络暴力、校园欺凌、性别歧视以及职场压力等触及日本社会痛点的议题。女主人公法医三澄美琴对“非自然死亡”原因的持续调查,揭示了“法医是为了未来的学问”这一职业的本质内涵。
相较于国产剧中那些真正优秀的行业剧,如《重案六组》和《心术》,其数量明显不足,并且行业类型也相对单一。在电视荧幕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以言情、偶像剧为包装的“伪行业剧”,它们并未深入展现行业特点,也缺乏专业的行业描述。然而,近年来,中国荧屏上涌现出了更多以纪实形式深入呈现行业的作品。
展现医疗及公安领域的影视作品,诸如《急症室故事》、《人间世》、《巡逻现场实录》等陆续推出。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虚构行业剧的空白,对于推动行业声音的传播、缓解医患关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纪实作品的热播反映出,行业剧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创作行业剧需要深入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的市场调研,这样才能让观众在观看剧集时,感受到真实的社会行业风貌,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期待着,剧迷们能够很快迎来国产行业剧的春天。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