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4》近期以职场为题举办了一场特别赛事。该节目热度飙升,赢得了众多观众的欢笑。为何这些段子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究其根本,是因为它们精准地触碰了职场中的痛点。
颜怡和颜悦这对双胞胎姐妹在节目中,针对职场女性所面临的“傲慢与偏见”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吐槽,这一话题引起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强烈共鸣。与此同时,关于“颜值与高跟鞋是否是职场女性必备条件”的讨论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当然,脱口秀本质上就是一种表演艺术。正如颜怡、颜悦在吐槽中所言,“假如首位登月的女性也需要穿着高跟鞋”“似乎在职场中,女性在投入工作前都必须注重外貌,若打扮得体则显得肤浅,若不打扮则显得失礼……”此类言论往往人为夸大矛盾,目的在于营造喜剧氛围。
有多少职场女性若不化妆至全面就无法正常工作?若女员工不穿高跟鞋,是否就意味着对公司文化的漠视?这种观点,并未全面反映实际情况。若仅以某些行业为例,过分强调女性外表的“偏见”,试图以此全面概括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则显得过于片面。
因此,众多观众在讨论这一话题时纷纷发表意见,他们觉得化妆和高跟鞋的讨论只是轻描淡写,完全没有触及同工不同酬、晋升的瓶颈、女性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等职场中性别歧视的真正问题。
脱口秀节目之价值,在于为大众带来欢笑、舒缓压力。然而,试图在短短几分钟内,对职场性别歧视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实属对观众要求过高。而且,在节目的尾声,颜怡和颜悦也明确指出,她们最担忧的是女性在职场中仅仅被视为装饰品,或是用来提升氛围的点缀。

女性并非仅是装饰品,在职场的拼搏中,性别不应成为障碍,真正衡量职场价值的是个人的工作能力。这样的道理,人人都能理解。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实,发现要彻底消除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偏见,虽然道理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颇为不易。
相同的求职过程,为何众多女性却面临艰难的挑战?问题并不在于性别本身,而是所谓的“生育惩罚”理论在暗中作梗。
受传统观念和生理条件的制约,育儿及承担家庭角色被普遍认为女性应尽的本分。部分雇主持有观点,认为女性难以同时平衡事业与家庭,对女员工婚育期间的假期补偿持消极态度。此外,众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设置了隐形的门槛,人力资源部门对于求职者的婚姻和生育计划比对他们的父母更为关注,甚至采取各种手段“诱导”女员工放弃婚姻和生育,以服务于公司。
对于众多女性来说,将职业梦想变为现实仍面临不少挑战。即便工作能力相当,男女求职者在就业成功率、薪资待遇、职位级别和晋升速度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育惩罚”这一难题并非无解。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让女性获得自由的起点。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极大地推动了女性就业,使得众多女性得以踏入职场,开拓出更多的人生道路。
近年来,女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界甚至出现了性别角色反转的现象。在众多地区,女生的成绩普遍超过了男生,追求高学历和优质文凭的女性比比皆是。尽管如此,女性在付出了比男性更多的教育成本后,并未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青睐,反而常常面临职场“玻璃天花板”不断抬升的困境。

要消除职场中的性别偏见,社会各界需深入思考解决之道。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缓解雇主的担忧,特别是针对女性在孕期、产假以及哺乳期期间的人力成本分摊问题。
若企业承担女性员工的生育费用,将迫使它们设法减轻这一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加剧,从而使更多女性面临职场上的艰难处境。
从这一视角出发,若要根除职场中的性别偏见,需构建一套生育成本共担的体系,并营造一个对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这包括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调整,向企业提供用工成本补贴、实施税收优惠等措施,从而有效减轻企业压力,促使企业更倾向于接纳女性员工。
近期,我国国务院新闻发布机构公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至2025年)》。该文件中明确规定,除非国家有特殊规定,否则招聘活动不得设定性别限制或优先考虑男性。此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也被纳入了劳动保障部门的监察范围,对于涉嫌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将进行联合约谈处理。
这种官方的声明同样起到了警示作用。对于那些“利欲熏心”的企业,有必要强化劳动监管的力度,确保职场性别歧视的投诉途径畅通无阻,并加大对违反规定进行招聘以及存在歧视行为的处罚力度。
要消除职场中的性别偏见,打造一个更加公正的就业氛围,我们必须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为职场女性提供坚实的保障。(白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