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攻略

从反串到主演,百余年中国影视女性角色的光影变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8-23 作者:当涂招聘 浏览量:

艺术源自奔腾不息的生活,记录着滚滚向前的时代。

如今影视创作已成为主流文化体验,女性形象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日益突出,我们是否思考过:究竟从哪个时间点开始,女性成为了影像故事的核心人物?

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但因传统观念束缚,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最初皆由男性扮演。受限于“女子不宜抛头露面”的习俗,这种情况持续了较长时间。1913年,《庄子试妻》上映,严姗姗首次以女演员身份出演女性配角。这标志着女性演员开始涉足电影表演领域。直到1922年,《海誓》问世,殷明珠担任女主角,中国电影才真正迈入女性主演时代。

往后一百多年,她进入色彩斑斓的影像世界,经历了无声到有声,从单色到多色,在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演进历程中,始终活跃着耀眼的女性身影。在光影之中,也刻画了女性独有的篇章,包括从旧社会里奋起反抗的斗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中贡献力量的劳动妇女,还有信奉真爱的新时代女性,和自主干练的职场女性、忧国忧民的各领域杰出人才,这些不断蜕变的女主角们,是时代最鲜活的记录,展现了女性解放的热烈、进步的成长、和日益丰盈的内心境界。

在即将到来的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重温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银幕角色,借此追忆女性争取解放、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不懈奋斗的历程,向所有在时代洪流中奋勇前行的女性表达敬意。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范语晨

绚烂的电影世界里,总有一个身影,成为众多女性心中的灯塔;总有一个形象,纵然时光流逝依旧被我们深深怀念。

打开她的个人影像集锦,让我们再次回忆在追求性别平等与获得自由的过程中,在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女性留下的印记,展现的风采。

新生

革命事业与生产建设中的火热“半边天”

中国电影初期,女性角色常在传统与进步、困顿与希望中摇摆不定,展现出矛盾的状态。受五四运动后思想变革的影响,银幕上的女性逐渐表现出对旧有秩序的不满,并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女性广泛融入社会公共生活,投身于各项建设事业,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因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短发齐耳或者长辫利落,目光明亮,体态刚毅,性情开朗……这些鲜明的体貌特征,和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著名口号一起,描绘出我们对于新中国成立后众多银幕女性的生动记忆。

那首广为流传的歌曲,歌词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出自1957年上映的电影《护士日记》,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王丹凤扮演的新中国首批女护士简素华的形象,她拥有灿烂的笑容,常穿着洁白的护士服装,这背后是一位在职业道路上不断磨砺的刚毅灵魂。同一年上映的影片《女篮五号》,则描绘了两位不同时代女性运动员的际遇。1959年,一部以音乐和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五朵金花》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影片中充满活力的爱情故事情节、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迷人的大理景色让人沉醉其中,电影里由杨丽坤等人饰演的五名女性角色个性鲜明,她们展现了新中国劳动女性的风采,成为那个时代女性形象的生动体现。

在充满血与火的革命道路上,女性的真挚付出从未缺少。那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女性形象,至今依然令人难以忘怀。1959年,根据杨沫作品改编的电影《青春之歌》上映,谢芳在片中首次登场,成功演绎了林道静从青涩少女成长为坚定成熟共产党员的蜕变历程。1961年公映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给观众呈现了吴琼花这个生动且具有代表性的娘子军角色。1965年,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的江姐,融合了母亲、妻子以及革命烈士的多重身份,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里一个持续闪耀的女性典范。

追寻

国产女性职场励志电影_中国电影女性角色发展史_女性影视形象演变历程

多重角色间的女性生命视野

追求真爱重要还是成就事业关键?展现柔情还是彰显个性?坚守传统还是拥抱前卫?分析八九十年代荧屏上的女性角色,难以用某个固定模式来描绘她们。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电影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电视连续剧也迎来了兴盛的时期。女性形象的设计,慢慢摆脱了建国初期比较简单的“女强人”形象,越来越立体,更加重视女性的精神层面,以及她们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所承担的各种职责。

张艺谋执导的第五代电影《秋菊打官司》里,主角秋菊不仅具备普通劳动者的勤恳与和善特质,还展现出敢于挑战旧习俗和权力格局的勇气,她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利而抗争的才智,这一角色塑造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权利理解程度的提升。当前,女导演群体不断涌现,促使一批彰显性别观念并关注女性议题的影片问世,这些作品中女性角色遭遇的困境、矛盾以及抉择,引人深思。张暖忻执导的影片《沙鸥》着重描绘了女性运动者的经历,叙述了沙鸥即便身体状态不佳,仍旧无畏追求理想,最终担任女排指导的过程,突显了体育女性坚韧自主、执着于梦想的特质;黄蜀芹执筒的《人·鬼·情》则通过一位特殊的女艺人——以男性身份出演京剧的女表演者的人生,揭示了当代女性面临的生活与文化难题。

转向国产剧领域,当《渴望》席卷全国后,电视剧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化形式,女性角色在流行趋势与审美观念的演变中不断经历着形态的转换。

《渴望》里,张凯丽扮演的刘慧芳这个贤妻良母形象,体现了九十年代大众对于“中国式好女人”的核心向往: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奉献,工作努力为人善良,面对困境能咬牙承受。

港台流行文化传入内地之后,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极具标志性的女性角色,那就是所谓的“琼瑶女郎”。琼瑶剧里的女性角色多数把寻求纯粹的爱当作对抗命运的手段,她们其实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不过她们还是打破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想法,比如《还珠格格》里性格爽朗又机敏的小燕和性情温和且聪明的夏紫薇,在那个年代就是相当新颖的女性形象。琼瑶剧里的女性角色之外,金庸武侠剧里的“女侠”也占据了荧屏,极大地增加了电视上女性的多样性,给一代人的青春带来了震撼——李若彤扮演的小龙女,黎姿扮演的赵敏,朱茵扮演的黄蓉……她们有的聪明俏皮,有的机智敏锐,有的温柔如水,但都有一颗勇于爱也勇于恨的侠义精神。

那个阶段电影电视里女性角色展现出多样化,让观众看到了深入而广阔的女性生活景象和日益提升的女性自我意识,她们在工作和爱情里不断探索,她们在时代变迁中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她们呈现出空前的缤纷夺目

崛起

女性励志剧的蓬勃与“她能量”的迸发

时间跨过千禧年。

21世纪初,多部言情偶像剧如《金粉世家》《男才女貌》《一起来看流星雨》等,都收获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其中“灰姑娘遇见霸道总裁”的情节模式,一度成为偶像剧的通用模板。与此同时,一些展现女性自主精神的故事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2000年热门剧集《大明宫词》里,周迅和陈红分别扮演的太平公主,还有《孝庄秘史》中宁静塑造的大玉儿,以及《大宅门》里斯琴高娃演绎的白家二奶奶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女性作为核心人物、个人进步作为核心内容的女性激励作品大量涌现,这始于2011年引起轰动的古装剧《甄嬛传》。《甄嬛传》没有采用女性在权力角逐中悲观消极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甄嬛从单纯天真的大家闺秀,到最后成为精于算计的皇太后的全过程,甄嬛的蜕变让女性观众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女性的雄心、渴求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从被压制转变为被肯定。后来,许多古装女性奋斗故事接连问世,比如《陆贞传奇》里的女宰相陆贞、《芈月传》中的女政治家芈月、《延禧攻略》中吴谨言扮演的从宫女逐渐成功的魏璎珞……这些在电视上大受欢迎的女性形象,打破了旧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也表明了柔顺、依赖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女性内心的真实愿望。

鼓舞人心的励志女主角,不止涌现在古装题材里。以女性为主角的主旋律电视剧屡有上乘之作:《向警予》在党的百年华诞之时,将镜头对准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缔造者,再现向警予为中国革命与妇女解放事业拼搏不止的生命历程;以“七一勋章”得主、时代模范黄文秀为蓝本创作的《大山的女儿》中,第一书记黄文秀短暂却璀璨的一生令人动容,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山区、扎根在扶贫最前线,谱写了一首崭新的“青春之歌”。

中国电影女性角色发展史_国产女性职场励志电影_女性影视形象演变历程

当代都市生活剧中,女性角色同样经历人生磨砺,在困境中不断突破——在《都挺好》里,苏明玉一边开拓事业,一边在家庭矛盾中逐渐成熟;于《风吹半夏》中,赵丽颖扮演的许半夏于男性主导的钢铁领域,展现出勇敢果决的特质,保持头脑清醒,于艰难中奋勇前行,开辟了个人发展道路;并且赵丽颖在《幸福到万家》里塑造的何幸福,是一位执着于乡村建设的推动者……

现代女性奋斗故事不如古装剧那样充满神话色彩和轻松愉悦,反而更注重描绘当代女性生活的甘苦。由于讲故事的方式越来越精湛,以女性发展为主线的影视作品开始减少依赖男性帮助和主角光环,而是努力塑造更为复杂多变、层次丰富的女性角色。

女性电影近年更注重展现其发展空间和深层心理活动,不再局限于鼓舞人心的表象,而是深入探索其内在经历。《送我上青云》中,姚晨扮演的记者盛男个性坚强又追求进步,却遭遇癌症不幸,在病痛面前,她内心深藏的情感和渴望慢慢暴露出来,引发了人们对女性角色的深入思考;贾玲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片中普通的母亲李焕英开朗、和善、洒脱,她充满正能量的生命态度让许多观众在欢笑中感动落泪;悬疑电影《消失的她》里,黄子琪和文咏珊扮演的“真假李木子”与倪妮扮演的陈麦揭开真相的过程紧张刺激,她们所展现的勇于自我拯救、彼此扶持的女性形象成为女性电影领域里特别耀眼的明星;2023年6月,电影《申纪兰》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生平事迹搬上银幕,将这位女性为新中国妇女劳动权益奔走呼号、努力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等真实经历以艺术形式再现,生动刻画了女性英雄的壮丽人生;2024年春节档《热辣滚烫》里,杜乐莹的脱胎换骨,展现了女性获得胜利时那股痛快淋漓的“赢”……

盛放

群像励志作品中女性样貌的多元呈现

假如,某个出类拔萃、光彩夺目的女性角色彰显了现代女性不容忽视的能力与意义,那么众多角色共同展现、彼此扶持的群体式剧集,则丰富了女性故事的维度、内涵和潜力,成为近些年深受制作人和观众喜爱的表现范例,也塑造了更加丰富、更有探讨价值的女性形象。

女性角色阵容的热度兴起于2017年播出的电视剧《欢乐颂》。剧中五位同住公寓的年轻女性,成为当年网络讨论的焦点之一。剧里的女主角安迪、樊胜美、曲筱绡、邱莹莹以及关雎尔,都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共鸣,在五个人的经历逐渐展现的过程中,剧中探讨的诸如原生家庭、工作难题、情感与金钱的较量等主题,也精准地触碰到了现代女性内心的想法和困惑。

《欢乐颂》播出以来,众多描绘女性生活的剧集纷纷涌现,内容涉及爱情婚姻、年龄困惑、工作挑战以及不同辈分间的互动。2020年,一部备受瞩目的女性题材剧作《三十而已》引起广泛关注,该作品通过顾佳、王漫妮、钟晓芹三位女性的人生经历,展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岁这个关键人生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记录了她们各自获得的心灵蜕变。童瑶、江疏影、毛晓彤这三个女演员分别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她们在生活条件上有着显著差异,同时也象征着三种不同的生活阶段,分别是尚未婚配、已婚未育以及已婚已育。顾佳美丽能干,一心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面对生活挑战总能灵活应对;钟晓芹向往普通人的生活,同样会为了理想全力以赴,在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王漫妮作为上海奋斗者,渴望过上精致日子,也从不犹豫,在困难面前积极变通,这三个女性形象展现了三十多岁女性在生活重压下的坚韧与自信。

她们的经历,她们之间的互动,依然在发展。2021年,《我在他乡挺好的》与《爱很美味》在豆瓣上的评价都超过8分,促使女性角色剧创作再创新高。这两部剧都着重展现了普通女性在都市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角色包括职场受压的乔夕辰,事业有成的纪南嘉,以及经历婚姻波折仍勇于追求爱情的方欣,她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凭借朴实的形象和接地气的魅力让人印象深刻。二零二三年,多部剧集相继开播,包括《耀眼的你啊》《今生也是第一次》《女士的品格》《她的城》《故乡,别来无恙》等,剧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有探索创新的,有奋发向上的,有自由洒脱的,有内心挣扎的,也有感到困惑的,这些女性角色的形象越来越多元化,内涵也愈发深刻。

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入剖析,对女性多元价值的展现方式,以及女性角色形象的多样化呈现之外,女性群像励志剧所传递的惊喜,还体现在女性之间关系的描绘和女性之间情谊的刻画上。这些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之间不再局限于传统故事里常见的婆媳、情敌等负面冲突,而是在现代性别意识影响下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关系,她们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共同分享心事、化解分歧、缓解压力,传递出真挚而温暖的情感和动力。女性之间的友谊也成为角色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女性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

回望百年历程,“她”不断成长,持续进步,在蜕变中稳步向前。新时代女性正于家庭和职场中展现独特作用,“她”相关题材将持续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领域。我们赞赏那些曾给时代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同时期待,今后的女性主题影视作品更能贴近女性丰富的生活与情感世界,真切呈现女性的能量与梦想。

她,盛放如初,未来可期……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安徽叁肆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11935号-3

地址:安徽省当涂县经济开发区 EMAIL:859242200@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