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弦》(图)和《忽而今夏》都是“老小说”“新剧集”。
《温暖的弦》和《忽而今夏》(图)都是“老小说”“新剧集”。
当代爱情剧作多取材于现实题材的言情小说,由于此类作品数量庞大,凡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几乎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且拥趸众多,堪称该类型中的代表作,然而这些代表作普遍存在一个弊端,即受众群体趋于成熟,今年播出的爱情剧很多,其故事蓝本源自十年前问世的小说。《忽而今夏》与《泡沫之夏》这两部小说均问世于2006年,而《温暖的弦》的小说问世于2008年,至于《一路繁花相送》的小说,则问世于2009年。怎样使年长的文学著作与当前社会情况紧密相连,避免与现实产生隔阂、情感变得虚假,是这类影视作品改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康曦影业负责人何侯擇、《忽而今夏》的主要制作人员之一李峥和吴志非、《温暖的弦》的掌镜导演黄天仁,公开了言情小说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情节
加入“二次元”等时代性设定
吴志非谈到,原版小说的角色大多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不过,如今言情剧的受众以九零后为主,因此制作团队将故事背景时间后置,让九零后成为主角。针对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给女主角何洛,卜冠今扮演,赋予了她富有想象力的特质,并且借助动画的表现方式,描绘出她的想象空间。章远在大学期间决定投身商业,他挑选的行业是游戏制作,这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社会趋势。

通信发达后,让失联更合理
黄天仁导演谈到《温暖的弦》的创作过程,表示原著里有个桥段,男主角占南弦,由张翰扮演,到海外去,之后就和女主角温暖,张钧蜜出演,产生了联系中断的情况,不过,随着如今通讯手段的进步,两人即便相隔万里,也不太可能彻底失去联系,因此,剧版在改编时,补充了许多其他故事情节,以此来确保情节发展的合理性。
核心人物关系和情感保留
“高龄”言情小说在改编时需要融入一些符合当前潮流的元素,但小说中至关重要的情感内涵和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必须得到维护。何侯擇指出,改编过程中首先要探寻的是原作为何会受到欢迎,究竟是什么情感特质吸引了观众,而核心人物的经历发展和彼此间的联系一定要维持原样。
黄天仁指出,《温暖的弦》意在表达“珍惜情感”。对于情感的坚守与不辜负,在如今追求速成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且值得赞赏。至于《忽而今夏》,该剧关键的情感纽带是“远距离恋爱”,此类故事在市场上并不常见,因此团队决定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
人物
把富二代“拉下来”
这类角色在爱情故事里很常见,一开始很受观众欢迎,后来大家就有些看腻了。何侯擇说,出身情况是创作时的基础设定,并非所有用这个设定的剧集都在走老路,有时只是为了让情节更曲折。因为人们对于有钱人家的子弟已经感到厌倦了,所以现在的作品里,常常会让他们经历挫折,比如说,让他们表现出厌恶过去的生活、渴望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就的倾向,这样就能博得更多人的共鸣。
展现角色奋斗的一面

言情偶像剧刚面世时,主角往往具备全知视角,家境优越,容貌出众,且智慧超群,这类脱离现实的设定逐渐难以赢得观众认同,创作者们也开始为角色融入更易引发共鸣的特质。《忽而今夏》的原始版本里,男女主角本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但电影改编时,把女主角何洛改造成了“靠奋斗实现转变的学弱”,李峥认为,现实生活中成绩拔尖的人其实不多,多数人只是平凡之辈甚至学弱,依靠勤奋刻苦达成的成功转变,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现象
创作快、跟风导致“悬浮剧”
近些年,部分根据小说改编的言情剧也变得不切实际,它们拥有华美的场景,却与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主演们身着考究的服饰,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生活,都显得与普通人的日常相距甚多,何侯擇认为,偶像剧同样需要立足于现实,在开拍之前,应该对生活本身进行细致的体验和考察。然而现今众多剧集的构思周期十分仓促,核心团队进行深入探究的时段十分有限,因此导致部分作品在情节构建和场景呈现上显得不够扎实。
模仿是悬浮剧流行的又一诱因,个别悬浮剧收获了可观的收视与点击量后,就会吸引众多追随者,这反映了当前影视制作领域过分看重市场反响的现象,复制既有的热门题材是减小制作风险的一个办法。何侯擇说明,过去很多中国偶像剧都借鉴韩剧,韩剧中的某些作品,例如《来自星星的你》,包含一些不切实际的情节,比如男主角被设定为外星人。他认为,偶像剧的核心是构建幻想,这种艺术形式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又不能等同于现实,能否防止观众觉得情节虚假,关键在于创作技巧。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展现了不同境界的“梦想编织”,然而,国内多数偶像剧相较之下,仍旧沉溺于肤浅炫目、夸张离奇的情节编排。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雪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