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始终将解决欠薪问题作为民生工作重中之重,2025 年以来通过印发专项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完善法治保障等举措,全方位推进欠薪整治,全力维护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建机制、固法治,提升欠薪治理质效
1. 专项整治靶向发力
内蒙古先后印发《治理欠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政府国企项目欠薪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针对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出台《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 “慢粗虚” 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及配套通知,聚焦 3 方面 11 个具体问题,提出 21 条针对性整治措施,推动整改工作扎实落地。
2. 法治保障固化经验
7 月 1 日,《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将此前探索形成的 “管行业必管欠薪、管资金必管欠薪、管项目必管欠薪”(“三管三必须”)、欠薪线索 “统一归集、统一交办、统一督办”(“三统一”)等有效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推动欠薪治理从 “事后补救” 向 “源头预防” 转变,为维权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二、全领域、全链条,推进欠薪源头治理
全区人社部门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覆盖工程建设与非工程建设领域的 “全领域摸排整治”:
同时,组织实施 “人社工作全领域、劳动用工全链条” 监察服务行动,为用人单位提供常态化 “用工体检”,从源头规范用工行为,减少欠薪问题发生。
三、强监管、优服务,实现精准防控
1. 政府国企项目 “预拨制” 护航
在政府和国企项目中推行工资 “预拨制”,按月按工程进度将人工费提前拨付至工资专户,确保工资资金优先保障;同步推动 13 项具体保障举措落地,强化重点领域欠薪防控。
2. 智慧平台实时监控
全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 “全时防控”,将所有在建项目纳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工资发放、专户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做到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度,及时预警并处置欠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