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1222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人社部门以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7 月 - 12 月)为核心,联合各地推出 “精准对接岗位、助力企业扩岗、强化技能培训” 三大举措,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政策资金支持,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底数清、需求明: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逐人电话沟通,建立包含求职意向、技能特长的台账,如浙江绍兴越城区通过街道人社平台主动联系,已帮助近 2000 名毕业生就业;
岗位多、渠道广:密集开展 “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 等活动,绍兴市累计举办 290 余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 4 万余人;
困难帮、不落下:针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实施 “结对帮扶”,优先推荐岗位、组织培训见习,确保 “一帮到底”。
补贴降成本:广东广州对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发放每人 1000 元一次性扩岗补助,上半年累计发放 1916.4 万元,带动超 1.9 万人就业;
名企扩招聘:华为拟招聘 2025 届应届毕业生 1 万余人(同比两位数增长),京东在 3 年提供 5 万岗位基础上,再新增 1.8 万余个岗位。
资金扶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获最高 30 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最高 400 万元,首次创业者还能申领一次性补贴;
场地保障:政府投资的创业载体优先向毕业生免费提供场地,建设 “创业陪跑空间”;
能力提升:推广创业训练营、特色培训,覆盖从项目孵化到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山东 “校园微培训”:在 43 所高校、技师学院推出 85 个项目,聚焦无人机驾驶、互联网营销等新兴领域,已开班 40 个,吸引 1800 余名学生参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升法凭培训考取的证书,成功入职青岛港;
辽宁 “专业转换培训”:面向毕业生开展最长 6 个月的定制化培训,适配产业需求;
江苏 “产教融合培养”:以 “校企共建、师徒制管理” 模式,开发新职业培训,推动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
陕西 “培训进校园”:邀请培训机构入校,开展简历撰写、跟岗锻炼等求职能力实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