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钢结构装配工与其他 16 个职业一同入选第七批新职业,这个被比作 “搭积木” 的工种,正随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趋势迎来新变革 —— 装配 “积木” 更大、精度要求更高,从业者需掌握新技能,企业加码人才培养,其职业发展路径也愈发明确,为传统建筑行业注入新活力。

一、新职业背后:传统行业的 “新需求”
(一)从 “老工种” 到 “新职业” 的蜕变
钢结构装配相关工作并非全新领域,但随着建筑行业对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传统施工方法已难以满足高层 / 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高精度要求。根据新职业定义,钢结构装配工需在建筑施工中,使用设备工具完成钢材号料、切割、部件组装、矫正、预拼装等工作,是连接钢材与建筑的 “关键执行者”。
在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钢结构装配工秦逢祥与工友正拼装船舶主甲板 —— 钢材料经多道工序后成为精密零件,每一步操作都直接影响产品精度。“以前搭‘积木’靠经验,现在‘积木’更大、品质要求更高,还得跟智能化设备配合。” 从业多年的秦逢祥坦言,行业变化让这个工种 “越来越专业”。
(二)新职业诞生的核心动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分析,传统行业应用场景与技术的迭代,会催生新职业需求:一方面,高层、超高层及大跨度建筑增多,对钢结构装配精度(已达毫米级)、效率要求提升;另一方面,焊接机器人、手提式机械手等智能设备普及,需要从业者掌握 “传统技能 + 智能操作” 的复合能力,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推动钢结构装配工从 “隐性工种” 走向 “正式职业”。
二、新职业要求:“复合型技能” 成核心
成为新职业的钢结构装配工,不再是 “会用扳手就行”,而是需要多维度能力加持,多位从业者与企业负责人总结出三大核心要求:
(一)“读得懂图纸”:空间感知是基础
“现在零件和产品越来越复杂,第一步就得看懂图纸。” 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有限公司宣城加工厂装配工宋家成表示,图纸如同 “建筑密码”,需通过平面、立体图判断内部结构,才能精准拼装 —— 秦逢祥形象比喻:“看图像看西瓜剖面,不同角度对应不同结构,没这个能力根本下不了手。”
(二)“懂材料、会新工艺”:适应行业升级
随着高强度钢材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从业者需了解不同钢材的性能特点与连接要求。“以前焊普通钢材凭经验,现在用高强度钢,必须学新工艺才能保证质量。” 宣城加工厂厂长马永军说,材料升级倒逼技能更新,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 “必修课”。
(三)“能操作智能设备”:拥抱技术变革
传统工具已无法满足需求,焊接机器人、便携式机械手等智能设备逐渐成为施工现场的 “新伙伴”。80 后秦逢祥所在项目已引入这类设备,“过去靠手艺,经验在个人手里;现在要跟着设备干,还得会看数据、解决设备协作问题。” 有 15 年经验的马永军也坦言,“智能化是大趋势,不会用新设备就跟不上节奏。”
此外,企业招聘时还会关注安全生产意识、学习能力与装配经验,“需要能扛活、肯学习、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马永军补充道。
三、新机遇:职业发展路径更清晰,保障更完善
钢结构装配工成为新职业,不仅提升了工种社会认可度,更让从业者看到明确的成长方向,企业与政策层面也同步发力:
(一)企业:从 “培养” 到 “激励”,完善人才体系
(二)政策:标准先行,打通发展通道
人社部明确,新职业发布后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标准与评价规范,推进培训、评价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成刚指出,正式职业认定意味着 “培训、考证、晋升” 有了明确路径,劳动者不用再 “凭经验摸索”,职业发展更清晰;同时,社会认可度提升也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建筑行业。
(三)从业者:技能提升意愿更强,期待更高
“现在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学了,希望技能更好、工资更高。” 秦逢祥经常关注行业动向,期待能与智能设备深度协作;宋家成则计划积累经验、精进技能,成为领域内的资深专家。新职业带来的 “确定性”,让一线工人对未来有了更具体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