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和“工业粮食”,其所属行业的界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从核心属性来看,集成电路属于半导体行业,但这一行业又深度嵌套在更广泛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并辐射至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要全面理解其行业定位,需从产业链、技术特性、应用领域及经济价值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

半导体行业是以半导体(如硅、锗、砷化镓等)为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电子元器件及系统的产业,集成电路是半导体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占据了半导体市场约80%的份额,因此常与“半导体行业”混用,但前者的范围更聚焦于“集成化”的电路产品。
半导体产业链通常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集成电路贯穿始终:
上游:包括半导体材料(硅片、光刻胶、电子气体等)、半导体设备(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和IC设计软件(EDA工具),这一环节技术壁垒最高,是产业链的“基石”,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是全球先进制程不可或缺的设备。
中游:涵盖IC设计、晶圆制造(Foundry)和封装测试(OSAT),IC设计企业(如高通、英伟达、华为海思)负责将电路逻辑转化为设计图纸;晶圆制造企业(如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通过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工艺,在硅片上制造出具体的电路结构;封装测试企业(如日月光、长电科技)则对裸片进行切割、封装和性能测试,使其成为可使用的芯片。
下游:涉及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智能手机、电脑)、汽车电子(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工业控制(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通信设备(5G基站、光模块)等,下游需求直接驱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手机的迭代推动高性能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需求增长。
集成电路产业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特征,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领域。
技术密集型: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不断向纳米级(如7nm、5nm、3nm)演进,需要跨学科的技术积累,涉及物理学、材料学、化学、光学等多个领域,5nm制程晶体管密度可达每平方毫米1.7亿个,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技术迭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巨大(先进制程研发成本常超过百亿美元)。
资本密集型:一条晶圆制造产线的投资额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例如台积电3nm产线投资约200亿美元,且需要持续投入以维持技术领先,上游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同样需要巨额资本,这使得产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显著。
战略核心地位:集成电路是所有电子信息产品的“大脑”,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无论是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还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都离不开高性能集成电路的支持,全球主要国家均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攻关保障产业链安全。
电子信息产业是以信息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为主的产业,涵盖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软件服务等子行业,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元器件,是整个产业的“心脏”,其发展水平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方向。

应用领域广泛:从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电视,到工业领域的机器人、数控机床,再到医疗领域的CT机、基因测序仪,均依赖不同功能的集成电路,智能手机中的SoC芯片集成了CPU、GPU、AI处理器等多个模块,支撑了5G通信、高清拍摄、人脸识别等功能;新能源汽车中的功率半导体(如IGBT)和自动驾驶芯片,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经济价值巨大: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其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集成电路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比例约为1:10,即1元集成电路产值可带动10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对GDP增长和就业拉动作用显著。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集成电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将半导体视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本土制造;欧盟推出《欧洲芯片法案》,计划到2030年全球芯片产能占比提升至20%;中国也将集成电路列为“卡脖子”关键领域,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等政策推动国产化替代。
全球竞争格局: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在设计(EDA工具、高端芯片)、欧洲在设备(光刻机、半导体设备)、日韩在材料(光刻胶、大硅片)和存储芯片(DRAM、NAND Flash)领域占据优势,而中国台湾地区在晶圆制造(台积电)领域领先,中国大陆则在政策驱动下,快速完善产业链,在设计(海思、紫光展锐)、制造(中芯国际)、封测(长电科技)等环节取得突破,但先进制程和设备材料仍存在差距。
| 产业链环节 | 代表企业 | 核心技术/产品 | |
|---|---|---|---|
| 上游 | 半导体材料 | 信越化学(日)、SUMCO(日)、沪硅产业(中) | 大硅片(12英寸以上)、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 |
| 上游 | 半导体设备 | ASML(荷)、应用材料(美)、东京电子(日)、中微公司(中) | EUV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 |
| 中游-设计 | IC设计 | 英伟达(美)、AMD(美)、高通(美)、华为海思(中)、紫光展锐(中) | GPU、CPU、SoC、射频芯片 |
| 中游-制造 | 晶圆制造(Foundry) | 台积电(中国台湾)、三星(韩)、中芯国际(中)、格芯(美) | 7nm/5nm/3nm先进制程逻辑芯片 |
| 中游-封测 | 封装测试(OSAT) | 日月光(中国台湾)、长电科技(中)、通富微电(中)、Amkor(美) | 先进封装(SiP、Chiplet)、晶圆级封装(WLP) |
| 下游 | 应用领域 | 苹果(美)、三星(韩)、特斯拉(美)、宁德时代(中) | 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服务器、工业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