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班会心得(精选3篇)
激励班会经历(第一部分)
当今世界,文化日益丰富,科技日益发达。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要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修养,拓展专业和文化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让每一位同学充分认识到现实的紧迫性,成为新一届班委十分重视的课题。经过大家讨论,决定于20xx年10月27日在某教学楼召开以“励志与创业”为主题的班会。
班会开始前,我们请来了班主任莫胜成老师发言,老师肯定了我们目前的状况,并对我们的未来寄予厚望。老师发言结束时,在同学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班委趁热打铁,给同学们播放了《大学生励志创业》视频。
视频的主讲人是香港某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凭借多年在外企工作的经验,对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他还幽默而不失严谨地为我们解答,告诉我们求职和来后工作要注意什么,以及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素质……同学们时而被他幽默的语言所感动,时而低头做笔记,时而陷入思考。从大家的反应来看,这个视频还是很有必要和有价值的。视频还公布了近五年的就业数据,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难度不言而喻。同时,提出了“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大学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以及感受,以及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竞争力和优秀的人才”等问题。 每位同学都带着疑问观看了视频,然后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自身能力上,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同学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能感受到大家强烈的梦想和追求。
大一、大二的学年结束了,对于大三的同学来说,我们要在心里做出选择,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还是将来步入社会。大三是充实而努力的一年,让我们一起规划未来,而不是平庸地过日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时候开一次班会是非常必要和成功的。这次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班级里形成了充满成功动力的氛围,引导大家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有成功动力。
激励班会经历(第二部分)
响应文法学院举办“博学创新、勤奋进取”主题班会的号召,我们法学0902班于4月29日在综合教学楼C205举办班会,全体同学、党员、班主任参加了本次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首先,休班党员以《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开场发言,结合校训:博学、务实、坚守真理、创新,给大家做了简短而深刻的阐释。博学——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术;务实——大学生要有梦想、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坚守真理——大学生要培养健全人格,先做好人再做事;创新——大学生要有创新意识,付诸实践,构建自己的空间。“博学、务实、坚守真理、创新”不仅是校训,更是我们大学生的做人原则。
其次,我们同学们就这个话题在学习、生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总结中也记录了大家的积极参与过程。彭哲首先讲了五只青蛙的故事:五只青蛙都想跳井,但是实际上没有一只跳下去,就如同现在大多数人想而不做,并没有真正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田蕾认为,努力总会有收获,有志者事竟成,要坚定信念,珍惜机遇;侯仰林认为,生活可以平凡而简单,微笑面对困难,踏踏实实前行;易小云认为,做事要坚持、认真,过程艰难,但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或大或小;余娇娇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时间的安排不恰当,要合理、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陆鹏认为大学生要珍惜当前的大好条件,不能浪费几年辛苦学习的成果,要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巩固所学知识;曾玲认为要主动学习,并与大家分享了互相激励的学习方法;陈哲安认为我们学习法律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多层次了解其他知识,拓宽知识面……
随后,针对同学们的讨论,下班党员又把自己的一些方法分享给大家:学会按照轻重缓急来处理事情,每天安排任务;学会自我激励,每个周末及时总结。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方法,但相信对进入大学近一年,依然迷茫的同学们还是有帮助的。
最后班主任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和建议,大家现在积极参与活动,避免浪费时间,端正参与活动所获得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己相比是否有所进步,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但同时也要有目标、有方向,做自己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不要一味的忙碌。老师也提到,随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需要,法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我们要做的就是勤奋进取,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文笔能力,适应人才和社会的需要。同时老师也强调,要学会思考,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规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自己的身体……多方面的指导,无法完全记录在我们的班会总结里,但是否感染了大家,才是我们班会需要的效果。
我相信,此次班会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学风建设,营造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功观;更是为了引导大家从小事做起,端正学习态度,发扬博学创新,培养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品质,争取早日成才。

激励班会经历(第三部分)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场以考研与就业为主题的班会。大家可以想象,主要内容主要围绕着我们大学生未来应该如何选择,是先步入社会开创事业,还是继续学习之路“考研”,为以后的事业打下更扎实的基础。这次主题班会,我感触颇深,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一些想法。
先说考研,除了付出时间成本,还有两个变量需要考虑:通过还是不通过,如果通过了,还有机会成本的问题,另外还有边际效用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研究生数量较少的时候,它的边际效用就很大,两者成反比;当研究生数量增加的时候,特别是像现在这么迅速地增加,你可能想想毕业之后的竞争有多激烈,那么研究生院的预期边际效用可能就会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如果你考试失败了,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就会增加。如果你这个时候找工作,你的机会可能会减少。如果你看到成绩不如你的同学找到了比你更好的工作,你的心理成本就会增加,因为每个人都有比较的欲望。其次,如果你计划明年再考一次,对失败的恐惧也会增加你的心理成本。
那么,如何选择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方向定位。
一般而言,父母都喜欢为孩子设立目标。但达成目标的人是否认同这个目标,也很重要。如果认同,目标就很难实现,至少实现的过程会少一些快乐。即使可以实现,也很难充分享受成就带来的快乐。
所以这个定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定,这样就又一个困境:
刚进大学怎么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优势,时间不长。所以在时间不可逆转的前提下,先确定方向。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定位,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值得做:
第一是培养读书的兴趣,这需要增强好奇心,因为兴趣总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之上。
对所要了解的事物的好奇心,往往会激发我们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所带来的动力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就读书而言,它不仅能增加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
包括总结能力,判断能力,质疑能力等等,这对于我们研究生的学习,毕业后的工作乃至人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尤其对于我们这个以法律专业为主的学校来说,毕业之后大部分进入司法、党政等部门,这些都是典型的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由于我个人的喜好,我倾向于鼓励大家热爱辩论。
因为无数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辩论不仅能培养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学校辩论队里已经毕业就业的学生的情况就可以充分证明。
2.降低你的期望。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逐渐由地位社会转向能力社会,随着学士学位数量的增加,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学历的价值在逐渐降低,而能力的预期价值在逐渐提高。
这时候学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已经不再是特殊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就业”的时代,学校不是专门培养“精神贵族”,而是培养具有高知识、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降低对自己的期望,“把自己和普通人混为一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似乎有些降格,但却能减轻我们的压力,帮助我们及时肯定自己。因为你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得到自己及时的肯定。这对于建立我们的自信非常重要。人的自信其实就是对自我的肯定,社会的肯定要通过自我肯定转化为自信。而要保持这种自信,就要不断肯定自己。降低期望并不意味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为严格要求自己也是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3、考研与就业看似困难,其实并不难。
关键在于你的人生目标。如果你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那么在面临选择时,难免会有如履薄冰、悬崖勒马的感觉,容易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你不过分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过程的乐趣,那么在面临选择时,你就会果断决策,不会过多考虑这种选择的得失,因为人生本来就不可知,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