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教师招聘一年几次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师招聘频率和安排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受地方教育政策、学校编制需求、教师流动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师招聘大致可分为集中招聘、专项招聘和常规补招三种类型,其频率和特点如下:

集中招聘通常由各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是教师招聘的“主力军”,从时间规律来看,大部分地区的集中招聘每年举行1-2次,具体安排与地方教育政策密切相关。
每年1次的情况较为普遍
我国多数省份实行“年度集中招聘”制度,通常在每年上半年启动,河南省自2020年起实行“全省统一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一般在每年3-4月发布公告,5月笔试,全年仅组织一次大规模招聘;江苏省多数地市也采用“年度一次统招”模式,招聘公告通常在3-4月发布,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师,以及部分特殊教育岗位,这类地区的招聘计划往往与当地年度教师编制总量控制挂钩,编制需求经省级或市级人社部门审批后,统一纳入年度招聘计划,因此全年仅组织一次集中考试。
部分地区实行“上半年+下半年”两次集中招聘
少数编制需求较大或教师流动较频繁的地区,可能会在一年内组织两次集中招聘,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等珠三角城市,由于经济发达、人口流入多,教师岗位需求量大,近年来常在“上半年(3-4月)招聘一次,下半年(9-10月)再补招一次”,两次招聘分别针对不同学段或学科岗位,其中下半年招聘主要面向因教师离职、退休产生的空缺编制,或根据学校开学需求临时增补的岗位,部分省份如四川省,也会在“上半年省统招”的基础上,允许部分市(州)在下半年自行组织补充招聘,但需报省级教育部门备案。
除集中招聘外,各地还会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不定期开展专项招聘,这类招聘时间灵活,频率不固定,通常全年可能发生1-3次,具体视政策需求而定。

“特岗教师”招聘
“特岗教师”计划由教育部牵头,面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招聘,每年组织一次,通常在6-7月发布公告,8月面试上岗,2023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约5.2万人,覆盖22个省份,招聘时间集中在下半年,属于年度专项招聘,与地方集中招聘独立进行。
公费师范生专项招聘
各省教育部门会针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及本省公费师范毕业生组织专项招聘,确保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这类招聘通常在毕业生毕业前的春季(3-6月)进行,由接收地市或县(区)教育部门单独组织,时间与集中招聘错开,属于年度常规专项,频率为每年1次。
高层次人才引进
针对硕士、博士毕业生或特级教师、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各地会开展“全年常态化引进”或“集中引进+随时引进”相结合的招聘模式,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等教育发达地区,全年接受高层次人才简历,每年可能组织2-3次集中评审,时间不固定,主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计划动态调整。
在集中招聘和专项招聘之外,部分地区还会因教师辞职、调动、退休等原因出现编制空缺,开展常规补招,这类招聘规模较小,频率不固定,全年可能发生1-3次,具体取决于空缺岗位数量和时间。

山东省济南市部分区县在集中招聘结束后,若个别岗位未招满或出现空缺,会在9-10月组织补招;湖北省武汉市也会在秋季开学前后(8-9月)针对部分学校的临时需求进行补招,补招公告通常通过当地教育局官网发布,招聘流程相对简化,笔试内容可能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面试占比更高。
Q1:非师范生可以参加教师招聘吗?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A1:非师范生可以参加教师招聘,但需满足基本条件:通常要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历方面,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可放宽至专科),且所学专业与报考岗位学科一致或相近;部分岗位还要求持有相应学段和学科的教师资格证,部分地区对年龄有限制(通常在30-35周岁以下,高层次人才可放宽),具体条件以各地招聘公告为准。
Q2:教师招聘的考试内容是什么?如何备考?
A2:教师招聘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改革等)和《学科专业知识》两部分,部分地区还会考《公共基础知识》;面试形式以试讲、说课、结构化面试为主,重点考察教学能力、语言表达和职业素养,备考建议:①关注当地教育局官网或人事考试网,获取最新考试大纲;②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结合学科教材梳理教学重难点;③多进行试讲练习,熟悉课堂环节设计;④关注教育热点,积累结构化面试答题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