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的试讲环节是选拔优秀教师的关键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试讲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各地教师招聘试讲普遍聚焦于新课标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通常要求考生在15-20分钟内完成指定课题的模拟教学,评委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从最新招聘信息来看,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地区明确将“无生试讲”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部分学科还增加了“实验操作演示”“情境问答”等附加环节,某省教育厅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工作指引》中强调,试讲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考生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等创新模式,语文学科特别关注“大单元教学”设计,数学学科侧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而音体美等学科则对教学技能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如音乐试讲需包含范唱、乐器伴奏,体育试讲需展示队列口令与动作示范。
试讲准备的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教材与学情,以小学语文《秋天的雨》为例,优秀试讲方案通常会设计“情境导入—品读感悟—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通过“秋雨像一把钥匙”等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配合配乐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落实“感受语言美、体会情感美”的目标,而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图像》的试讲,则需要突出“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函数性质,并设计生活实例(如手机套餐费用计算)增强应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试讲越来越注重“生成性教学”,即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灵活回应,例如在科学课《浮力》试讲中,若模拟学生提问“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否不受浮力”,考生需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进行通俗化解释。

备考策略上,建议考生分三阶段推进:首先是“吃透教材”,梳理学段核心知识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板(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其次是“强化模拟”,利用手机录像回看自己的试讲表现,重点优化语言表达(避免“啊、呢”等口头禅)、时间分配(导入不超过3分钟)和板书逻辑(主板书与副板书区分);最后是“关注热点”,结合“双减”“五育并举”等政策导向,在试讲中融入分层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等元素,例如历史课《丝绸之路》可结合地理“一带一路”进行拓展,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相关问答FAQs:
问:试讲时紧张导致忘词怎么办?
答:首先需明确,试讲并非要求一字不差背诵教案,而是展示教学思路,若临时忘词,可通过过渡语自然衔接,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思考另一个角度”,同时借助板书或肢体语言(如手势指向PPT内容)争取思考时间,考前可进行“脱稿演练”,将教学流程转化为关键词提纲,减少对稿件的依赖。

问:试讲中如何体现差异化教学?
答:可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分层任务,例如语文课《背影》试讲中,基础任务要求学生“找出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进阶任务引导“分析动作背后的情感”,拓展任务则鼓励“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亲情故事”,回答学生问题时,对基础薄弱者多采用启发式提问(如“能再具体说说吗”),对能力较强者则可延伸拓展(如“如果让你改写这段文字,会怎么表达”),既体现关注个体差异,又展现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