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工作人员,本次招聘涵盖教学科研、管理、实验技术等多个岗位,旨在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青岛大学官网发布的最新招聘公告,本次招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及部分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聘岗位包括教师岗、辅导员岗、管理岗、实验技术岗等,涉及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应聘人员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身体条件。
招聘条件方面,不同岗位的要求有所差异,教学科研岗位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和科研潜力,部分岗位要求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高级职称;辅导员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30周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管理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35周岁,熟悉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实验技术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30周岁,具备相关专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经验,所有岗位均要求应聘者无违法违纪记录,能全职在岗工作。
招聘程序主要包括网上报名、审查、考试、体检、考察、公示和聘用等环节,网上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应聘人员需登录青岛大学人事处官网招聘系统,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职称证书、科研成果证明等,资格审查将贯穿招聘全过程,应聘人员需确保所提供材料真实有效,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将取消应聘资格,考试形式根据岗位特点确定,教学科研岗位采取试讲、学术答辩等方式,管理岗位和辅导员岗位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实验技术岗位采取实操考核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考察侧重于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
青岛大学为本次招聘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国家和山东省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非事业编制人员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薪酬标准,学校将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或周转公寓,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青岛大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9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7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本次招聘是学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应聘人员在报名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是确保所留联系方式畅通,以便接收招聘相关通知;二是认真阅读招聘公告和岗位要求,选择合适的岗位报考,每人限报一个岗位;三是报名材料需按要求上传,确保清晰、完整,避免因材料问题影响资格审查,考试时间、地点及结果将通过学校官网和短信通知,请应聘人员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青岛大学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致力于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本次招聘不仅为应聘者提供了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也为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将以此次招聘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问答FAQs:

问:本次招聘中,非事业编制岗位与事业编制岗位在待遇方面有何区别?答:非事业编制岗位与事业编制岗位在薪酬待遇上存在一定差异,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国家和山东省规定的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同时享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包括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退休后按事业编制人员相关规定享受退休待遇,非事业编制人员按照学校劳动合同约定执行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同样享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但在职业稳定性、晋升空间和部分福利补贴方面可能与事业编制岗位存在差异,具体待遇以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准。
问:应聘教学科研岗位时,科研成果是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何界定科研成果的有效性?答:科研成果是应聘教学科研岗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学校将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科特点,对应聘者的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科研成果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一是成果的学术水平,包括是否发表在SCI、EI、SSCI等高水平期刊,或被CSSCI、CSCD等核心期刊收录;二是成果的实践价值,包括是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或科研奖励,是否有专利转化或实际应用;三是成果的代表性,包括是否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以及成果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应聘者在报名时需提供详细的科研成果清单及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