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某公司老板“另辟蹊径”,在公司内部组织“决战会”,以提高公司工作效率。然而,“决战会”结束后,这位长发美女员工却因工作表现不佳而“秃头”。此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职场压力管理问题的关注。职场压力管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职场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它的存在。近年来,因职场压力管理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清华大学两名年轻教师4天内相继身亡;2003年6月23日,浙江东方集团副总经理朱永龙因长期精神抑郁而自杀;同年8月4日凌晨,韩国现代集团会长郑孟宪跳楼身亡; 2005年4月8日晚,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马尔姆在北京因心脏骤停突然去世。如果你在Google上输入“白领减压”四个字,总共会得到36100条相关结果。美国压力研究所估计,美国每年因压力损失3000亿美元,欧盟每年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损失20%的劳动力。目前,国内尚无专业机构对职业压力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但业内人士初步估计,我国职业压力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每年至少有数亿元人民币。职场压力管理现状如此触目惊心,那么职场压力管理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缓解呢?
所谓职场压力管理thldl.org.cn是指员工个体对特定的重要情境,而自己没有足够能力应对时,所产生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压力反应。职场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等等。第一是工作压力。造成工作压力的因素有:抱负过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重的高强度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且严重透支;持续的紧张状态;事业与家庭不能同时兼顾的心理冲突;与上级、同事、下属紧张的人际关系;并购、重组、裁员等组织变革,害怕失业,缺乏归属感,对工作前景的焦虑等。其次是生活压力。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赫尔姆斯列举了43种人生危机事件,主要按照对压力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配偶死亡、离婚、夫妻分居、拘留、家人死亡、创伤或患病、结婚、解雇、再婚、退休等。最后是社会压力。当前,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会对人们的心理生活产生巨大的“文化冲击”。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说,文化冲击是“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太多变化后,感到压力大、迷茫、无所适从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人们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在短时间内以压缩的方式经历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资金问题、住房问题等改革必然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体验。

目前,哪些职业、年龄段、群体容易发生心理危机?调查显示,销售人员、教师、市场调研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等与人接触较多的职业,以及民航、银行、警察、煤矿、医务人员等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职业,容易成为职业心理危机的高发区。比如IT行业的职业压力一直是各行业中较高的,70%的人35岁以后就不能再从事IT行业了,所以有IT行业存在“35岁临界点”的说法。再比如,民航业就是职业压力极高的行业,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空难都是人为失误造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80%的人为失误都是由于个人问题导致工作状态下降造成的。人们普遍在27岁至45岁之间感受到压力,而压力最大的年龄段在32岁至43岁之间。虽然男女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男性应对压力的能力普遍不如女性,男性受到的损害也比女性更大。

职场压力管理职场心理压力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症状: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出现失眠、焦虑、多疑、食欲不振等;第二阶段会产生退缩行为,表现为不愿意上班、无故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等;第三阶段会产生攻击性行为,表现为易怒、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有自残、自虐或自杀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