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想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属于大多数中国职业女性的电影。以下是我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想,快来看看吧。
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想【上】
2017年已经过去1/5了。我给自己规划好了上学、运营公众号、工作中承担新任务、去旅行、每个月看一本书等等。每次想到很多未完成的事情,我就感觉有点烦躁,无法平静。坠落。
周末我有点心烦意乱。我想打几个字,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打开电脑上的爱奇艺,看《杜拉拉升职记》。我之前已经读过他的小说,所以我正在看电影。还是很感人,和小说里还是不一样。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描写白领生存法则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良好教育,走正规道路,靠个人奋斗挣钱。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她的故事还是有点草根。根据小说改编的30集白领职场励志剧《杜拉拉升职记》因其话题性受到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因为就像职场教科书一样,老徐的电影票房不错。从电影本身来看,这也是一个职场“菜鸟”的奋斗史。

在杜拉拉身上,我看到了她的乐观和努力,也看到了职场的残酷和竞争。每当拉拉有压力的时候,她缓解压力的方式就是吃饭,而我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出去玩,或者拿起一本书看下去,打发一天的时间,迎接新的一天。杜拉拉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理想、有个性的女孩,这一点我和她有共鸣。她的感人一幕展现了职场新人的无奈和坚强。当你在工作中特别迷茫的时候,你不能告诉别人你的无助。你只能自己解决。只有明白了,不再有任何委屈,才能继续前行。从某些方面来说,它仍然可以被视为一本职场教科书。面临机会的时候,你要奋力拼搏,就像竞争HR经理一样,不被Lister对待(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发生,所以Lister没有意识到发生了多少问题,做了多少工作)有多难?因此,他并不认为承担这些责任的人重要),主要是因为与李斯特的沟通不够。有人说,职场上,孩子哭了就有饭吃。我认为前提是你确实有能力,而且你“善于哭泣”,即适当合理地沟通,以实现工作任务或工作中的其他需要,例如加班时间。杜拉拉也向老板提出了升职的想法。在沟通之前,她就已经想过自己能否给出老板需要的解决方案。不要带着问题去找你的老板。老板想要的是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据理力争。
我很高兴我在工作上没有大老婆的压力。这得益于许多职场前辈给出的建议。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工作技能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听你的话,值得读十年。这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帮助我快速提升了自己。看完杜拉拉,我突然想起了以前同事的“三字”职场格言和“三气”。所谓“三字座右铭”就是当老板训斥你时,你要说的是“是、是、是、是、改、改、改”。起初,我不明白。经过他的一番解释,我们终于明白了。当你的老板给你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你不能说“不”。当老板觉得你的交付不理想并责怪你时,这个时候不要说“我已经尽力了”。说“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改变,改变,改变”,然后回去做一个类似于这个任务的SOW分析来报告。这个结果绝对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三气”就是“不生气、不抛弃、不放弃”,这在当时的印度代表处非常流行。我还想起了一句话,凡事留心,从中吸取教训。
我觉得《杜拉拉》就像一面镜子。当她看着她的时候,她也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同的时间看,体会到的东西不同,值得细细品味。
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想【下二】
《杜拉拉升职记》有中国版《欲望都市》的口号。这样一部本来应该很时尚的电影,却是我们北京人徐静蕾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要不是“洋气”莫文蔚救星及时出现。这部电影真的一点也不有趣。
原著小说据说是一本中国白领女性的职场生存手册。我没看过小说,无法比较。但我确信,看完这部电影,对我们这群女白领在职场生存没有任何帮助。在电影的前半个小时里,杜拉拉时不时地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一些工作经历和抱怨,虽然她分享的内容是普通的职场经历。之后这部分内容就完全省略了。电影在讲述杜拉拉如何“升职”时,列举的几起事件都不够具有代表性。 “公司搬迁”事件中,杜拉拉向销售部喊话:“搬家!”满脸委屈,缺乏自信。如果不是销售部总监王伟(黄立行饰)命令销售部配合,可能没人会对她说什么。买吧。而这种“借力”的方式归结为“杜拉拉工作能力强”,未免有点太低估我们观众的智商了。这分明是靠男人登顶;选取的其他细节是杜拉拉第一天担任导演助理的“忙碌的一天”,任务包括预订机票、协调六个地点的销售——这有多难?!这么大的工作量,徐静蕾从早到晚都在公司待着。隔着屏幕我们都咬牙切齿地看着:你们电影工作者真是太不了解我们白领的艰辛了。

要证明一个人工作能力强,除了夸奖自己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贬低身边的人。导演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杜拉拉身边都是几个能力低下,长相漂亮的女花瓶。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错误负责,而且他们的大脑似乎都没有长记性。比如,领导问“电话会议安排好了吗?”,美女的回答一定是“哦,我忘了,我现在就去”。或者领导可能会说:“为什么三个月了你还没准备好?”美女可怜巴巴地说:“明天就办了”(我怎么听都觉得这件事明天可能就办不到了)。杜拉拉在这群“废物”面前显得不那么“废物”,而且她还有传闻中的总监男友为她提供帮助,所以她能很快从一个小员工晋升为总监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非要说我们能从《杜拉拉升职记》中“学到”一些职场规则,大概就是:尽量聚集失败者,尽快接近公司高层。
影片中,黄立行和徐静蕾饰演一对办公室恋人,但两人的身份始终游离在情侣之外。再多十场激情戏也拯救不了两位演员的平淡表演。他们的眼神完全不感兴趣并且相互排斥。无法欣赏彼此的冷幽默……演这样的情侣,真是让人心酸。所以当徐静蕾说“我们分手吧”的时候。屏幕外我心里暗自高兴,说:“太好了!大家都放心了!”
我一直觉得徐静蕾是一个没有太多特点的女演员。所谓没有特色,是指她扮演的角色可以让其他女演员来扮演,或者可能比她更好、更令人印象深刻。她之所以能够凭借《爱到底》一炮而红,一方面是因为那个时候能演戏的内地女演员确实不多;另一半也是因为人物设定本身就很巧妙。当时的内地银幕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女演员。文慧就是这样一位纯洁可爱的银幕恋人。后来徐静蕾当了导演,《陌生女人的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姜文亲切的外表和精彩的原创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后面提到她,大多数人都会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才女”二字,但“才女”很少有原创剧本,而且她很受欢迎,拍戏的时候总有一群才女帮她。
尽管《杜拉拉升职记》存在上述缺点,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不仅邀请了世界5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担任影片的名誉编剧,甚至邀请了《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的角色由帕特里夏·菲尔德 (Patricia Field) 设计。如此营销手法,难怪影片在上映前就收回了三分之二的投资。所以当你在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时你会产生“这是广告吗?!”的错觉。 - 是的,您的电影票包含十多分钟的广告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