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4篇)
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1
青蛙实验:
说明了忧患使人成长,安乐使人萎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每个人都曾有过营造舒适环境的经历,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一个单位也会固定形成一种管理模式。当个人失去竞争,缺乏必要的刺激,在安逸的工作氛围中无忧无虑地工作时,这个部门和单位就会失去工作活力,工作效率必然会逐渐降低。缺乏对环境的敏感度,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因此,我们得到以下启示:大环境的改变会对成功与失败产生影响。大环境的改变有时难以察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留意,多进行学习,多保持警醒,并且要欢迎改变,这样才不会太晚。过于舒适的环境往往意味着最危险的时刻。习惯的生活方式,或许就是最危险的生活方式。要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并且要相信任何事都存在可再改善之处。
要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需要停下来。停下来后,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学习是能够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
发现”不拉马的士兵”.
从管理角度而言,此举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即通过最少的投入获取了最大的产出。这样一来,军队能够节省相应的人力,让他们在其他岗位上工作,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从组织角度进行剖析,实际上这是一个对组织工作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做到了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尽其功。在每一个企业组织里,许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完善的组织设计和合理的运作目标。“不拉马的士兵”在企业中随处可见,那么我们的企业又怎么能够高效发展呢?
“冰山法则”:
在管理信息沟通工作中,被隐含的占 90%,表象的仅占 10%。“鲶鱼效应”的作用是激起组织的活力。“杠杆原理”要求管理者从战略层面着眼大局并抓住机遇。“石眼理论”则从战术角度出发,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处,以解决最急需和重要的问题。
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2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共同居住,每天会分一大桶粥。非常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分。起初,他们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由谁来分粥,并且每天轮换一个人。这样一来,每周只有一天他们能够吃饱,也就是自己负责分粥的那一天。之后,他们推选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负责分粥。然而,强权往往会导致腐败,大家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去讨好他、贿赂他,使得整个小团体变得乌烟瘴气。大家首先组成了三人的分粥委员会,接着又组成了四人的评选委员会。在互相攻击和扯皮的过程中,等粥吃到嘴里时,早已凉透了。
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轮流分粥。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拿剩下的最后一碗。这样一来,为了避免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会尽量把粥分得平均。即便分得不平均,也只能接受。于是,大家相处得和和气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都很快乐。
七个人不同,分配制度不同,风气就不同。所以一个单位若有不好的工作习气,那必定是机制有问题,必定是没有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公开,也没有严格地奖勤罚懒。怎样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3
《博士上厕所》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前往单位后面的小池塘钓鱼。此时,正所长在他的左边,副所长在他的右边,他们也都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了钓竿。接着,他伸了伸懒腰。然后,他蹭蹭蹭地从水面上快速地走到了对面去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了一阵,副所长也起身站了起来,然后走了几步,接着就“蹭蹭蹭”地快速走过水面去上厕所。这时候博士差点儿就晕倒了,心里想着:不会吧,竟然来到了一个汇聚了江湖高手的地方。

博士生遇到内急的情况。这个池塘的两边有围墙,要去到对面的厕所必须绕十分钟的路,并且回到单位又太远,那该怎么办呢?
博士生不愿意去询问两位所长。他们憋了半天之后,站起身来往水里跨去,心里想着:我就不相信本科生能够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把他拉了出来。他们问他为何要下水。他反问:为何你们能够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这两天下雨涨水,木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清楚木桩的位置,所以能够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没问一声呢?
学历所代表的是过去的情况,而唯有学习力才能够代表未来。那些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够在前行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一个优秀的团队,也应当是具备学习能力的团队。
晨会职场励志小故事4
《见老总》
A 在合资公司担任白领一职,他自认为怀有满腔的抱负,却未得到上级的赏识。他时常在心中暗想:倘若有那么一天能够见到老总,并且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干展示出来,那该多好啊!
A 的同事 B 怀有同样的想法。他不仅如此,还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他算好老总大概会在何时进入电梯,然后也在这个时间去乘坐电梯,期望能够遇到老总,进而有机会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 C 做得更深入。他对老总的奋斗历程进行了详细了解,搞清楚了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以及关心的问题。然后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但很有分量的开场白。接着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之后,终于有一天与老总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不久,他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会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成功者能够创造机会。机会只会给予有准备的人,而这所谓的“准备”二字,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

